王引:规则下的翅膀——北京市城市设计系统工作
导读
12月19日-21日,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引作题为《规则下的翅膀——北京市城市设计系统工作》的主旨报告。
本文字数:2190字
阅读时间:7分钟
王 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报告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北京市城市设计系统工作,即“规则下的形态”、“规则下的振动”、“规则下的共鸣”、“规则下的翅膀”。
一
规则下的形态:有言有形的城市设计方法
城市设计的思想及实践贯穿于人类文明活动之中。中国与西方城市在格局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传统的中国城镇大体上依“礼”而建,西方则依“教”而建。礼制规则是无言的城市设计思想,并由此派生出有形的城市格局与形态。
从50年代梁陈方案、58年北京市总体规划方案到后来80、90年代的北京总规,这些规划和北京城市建设变化反映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构建出来的北京市区分散集团空间格局是城市形态的基底,无言的城市设计方法产生有形的城市形态。
2000年左右又编了北京总规,这个时候城市设计思想已经系统地进入规划人员的头脑之中,是有形的城市设计方法。2013年北京总规修改提出“古都味,东方韵,国际范”,这是有目的、有系统地把城市设计思想运用于我们城市规划编制之中,所以称之为有言有形的城市设计方法。
综上所述,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约束人类的规则,人类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在规则约束下建设乡村与城镇,规则间接或直接的确定了形态。
二
规则下的振动:聚焦北京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城市设计要求
80年代由于建设的迅猛发展,北京提出要保护旧城、控制高度,出台了《关于北京市区建设高度控制方案的决定》、《关于严格控制高层楼房住宅建设的规定》等文件。在建筑和艺术设计方面,出台了《关于建筑艺术审查的规定》等文件。这些文件都是跟城市设计有关的内容,但没有直接使用城市设计的说法。直到2010年,《关于编制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提出《北京中心城第一批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划定草案》和《北京市城市设计编制基本要素库》。
总的来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诞生了城市设计学科,这个学科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一套科学的方法,并通过技术服务及法律规则,将其应用于现代城市的营造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
规则下的共鸣:北京城乡建设活动中的城市设计实践案例
1.教科书式的精英城市设计:大望京规划
大望京有整体形态的把控,塑造了独特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地标节点,构建了层次丰富的绿地公园体系。
2. 非教科书式的“接地气”的城市设计
🔹 社区参与式保护更新设计:东四南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改造的参与方有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朝阳门街道办、北规院和社区居民,内容包含协商拆迁、基础设施改善、环境美化、传统建筑修缮等。
🔹 城市微空间的微介入式设计:清河地区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改造
2019年“小空间、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优秀设计方案征集”更是呈现出的遍地开花、星火燎原之势。
城市设计这个学科近几十年的发展,其实一直在不断地被丰富,因此它的规则、它的框架也在不断地被丰富。
城市的发展既需要大框架的指引,也需要丰富的变化,以满足民众不同的需求,因此秩序及秩序下的灵动成为必然,精英的经典城市设计与民众约定俗成的城市建设思想共融,共同营造城市。
四
规则下的翅膀
关于城市设计学科到底包括哪些内容的争论一直存在。就城市设计的定义而言,郑时龄、丹尼斯·斯科特·布朗、亚历克斯·克里格等均对城市设计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的表述。如果给城市设计下一个定义,“城市设计是当代人总结前人的建设经验,并将其理论化发展的一种当代营城和营乡的思想,属方法论的范畴,表现为对城市、乡村、田野的物质要素(空间形态)进行有目标的人为干预。”城市设计的对象则是城市与乡村的室外空间,其中最主要的对象是城市街道及其派生出来的公共空间,也即街道与广场。
城市设计的内容是城市与乡村室外空间的所有物质要素,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对城市总体空间形态的秩序进行控制,以及微观层面的公共空间的处置。
从城市设计的方法来说,要因地制宜,凯文林奇的五要素最为经典(边界、区域、路径、地标、节点)。
反思谁是城市设计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规划师?建筑师?市长?局长?应该说都有关系,但是又不全部是。在五渔村、壁画村、古巴特立尼达等例子中,建筑五颜六色,但是谁涂的、怎么涂的无据可查,走到现场发现不是简单颜色的问题,这些地方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所以成为了旅游的打卡点。因此人类聚落由常久的居住者、短期的寄居者、指点江山的大咖、匆匆的借宿者等共同营造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斗转星移,各类人群对聚落的需求与创造不一,唯常久的居住者为重,恒定不变,是聚落的主角,是城市设计的真正制定者和执行者。
无论城市设计还是城市管理制度,其规则都须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寻找源头,明晰方向,活化规则,探索前行。城市和乡村的建设需要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容并完善其体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目前及未来越来越复杂的城市建设活动中,如何将城市设计思想融于城市建设的规则之中,既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的把控,又留出一片空间让民众自由实践,值得探索。
五
总结
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会形成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客观规律。在规律之中找到共性,形成共识,提炼成规则;服务于规律的规则是有生命力的规则,有生命力的规则促进自然界的良性循环;但是再有生命力的规则也无法穷尽规律,因此规律必须得到尊重。规律产生规则,规则产生形态,形态需要规则进行把控。
在规则的统领下扇动翅膀,自由飞翔。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2019北京年会 | 聚焦“制度保障·共同营造”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科普 | 一览大明风华,探究明朝迁都北京背后的故事,纵观北京城廓变迁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王建国:城市转型发展VS中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几点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