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向韧性城市的防疫体系空间问题探讨

周艺南刘晋华施展 中国城市规划 2021-01-22

导读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既需要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也需要科学理性地分析思考本次疫情的方方面面。对于规划师而言,从专业角度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反思,吸取疫情带来的教训,探索面向全面小康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开辟“规划师在行动”的专栏,诚邀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本文字数:3420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作者

周艺南,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刘晋华,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施  展,北京海淀区花园路街镇责任规划师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将韧性定义为:“系统能够吸收干扰,同时维持同样结构和功能的能力,也是自组织、适应压力和变化的能力。”近年来,韧性城市理念被用于应对城市偶发灾害,例如雨洪、地震、台风等,此次新冠肺炎的肆虐凸显了提升城市防疫体系韧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应明确三个要素:(1)韧性的主体,即城市防疫体系,它是由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主要包括救治系统、隔离系统、预防系统、交通支持系统以及产业支持系统等;(2)韧性的对象,即病毒、患者及其传播方式;(3)韧性的内涵,当韧性主体应对疫情时所具有的三种核心能力,即应对疫情的能力、避免疫情发生的能力、以及学习和适应能力。


以上三个要素都同城市空间紧密相关,从韧性视角透视防疫体系的空间问题,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防疫能力。下面基于韧性的三个内涵展开探讨。



第一,促进系统冗余,提高应对疫情的能力



韧性城市鼓励创造冗余度,即增加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具有更多重复的功能或可替代的解决策略,以应对短时间爆发性增长的灾害。从城市群来看,武汉城市群首位度高,虹吸效应大,周边城市医疗资源脆弱,说明外溢的医疗需求不能被周边城市化解,系统脆弱性高[1],这也意味着周边黄冈等二三线城市防疫工作将面临严峻挑战[2]。应在城市群尺度上综合布局防疫资源,形成层次鲜明的防疫网络,同时兼顾资源布局的均好性,加强城市之间的支撑作用。另外,从武汉“1+8”城市圈规划中可以看到,周边城市定位具有防疫支撑的潜力,以黄石、鄂州作为物流保障,以孝感、仙桃作为农产品和医药保障等,建议进一步针对疫情期间保障问题,探索建立城市群联防联控机制。


韧性城市主张“平战结合”、错时使用,即调整既有建筑使用功能,增加应急时期收治空间的资源供给。为缓解医疗空间矛盾,避免大量人流向医院聚集产生交叉感染,武汉等城市逐步对人群进行细分,形成了分级应对的隔离空间网络,在此基础上扩大不同类型空间的供给,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冗余度。人群分为没有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轻症患者以及重症患者,分别匹配以居家或宾馆隔离、集中隔离点、有一定医疗条件机构、方舱医院以及定点医院这五种模式[3],同时征用现有建筑进行改造,比如体育馆被改造为方舱医院,学校宿舍用于集中隔离点等,这些举措有效加强了系统冗余度。


患者在江汉方舱医院内 (图片来源:新华社;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防疫期间大量公共场所停业,政府通过对空闲公共资源进行调配来弥补收治空间的欠缺,这无疑最为快速、便捷。建议开展公共空间资源清查工作,提前梳理防疫期间可利用的应急绿地、园区楼宇等,按照适用程度分类分级,同时明确征收办法,制定详细新建或改造措施,针对重要设施开展防疫演练,以保能够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投入使用。例如,对应急绿地提前选址,建设好地下管线设施,平时地上空间可用作城市绿地公园,疫情来临时快速改造为防疫医院或集中隔离点;方舱医院本意并不是用于传染病收治,建议结合防疫特点对现有方舱医院形式进一步优化;建议各地提前储备类似火神山医院的专业集中救治设施。



第二,完善空间预防,提高避免疫情发生的能力



首先,结合防疫需求,推进健康城市建设。2016年我国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全面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以及加强体医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等要求。当前对健康城市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非传染性疾病应对方面,结合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来应对慢性病。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同防疫需求的结合,包括:(1)依据地区防疫能力预判,优化医疗机构布点;(2)完善社区医疗体系,推进分级接诊;(3)构建空间隔离网络体系,简化就诊路线;(4)完善防疫物资储备,保障重要运输通道安全;(5)促进城市通风,保障水质安全。


健康中国2030主要指标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其次,要重视源头防治,对易引发疫情的高危区域进行严控。本次疫情源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该市场由于处于城市中心区,西侧邻铁路枢纽,人流量较大,监管缺位,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今年的禽流感事件并未发生规模性传播,正是因为养殖场位于郊区或农村等人口稀疏地区,容易切断传染源。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类似市场,建议针对相关区域开展集中的空间整治,将类似市场进行疏解,能更新的及时更新,不能更新的要置换功能业态、增强街区开放性、提高监管的透明度。



再次,在城市建设中,应重视“共有地带”问题。“共有地带”原本是指“集合住宅中为保证私密性不受干扰而设置的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缓冲地带”,可以理解为供某一个群体共享的空间。这类空间由于归属不清晰,城市管理部门和业主都认为不在自己管辖范围而疏于管理,一旦物业管理水平较低,容易沦落为城市“三不管”区域。“共有地带”是滋生武汉华南市场的城市形态DNA。在城市建设中应明晰“共有地带”归属,强化物业和监管水平,对归属不清晰的,应在设计阶段避免此类空间出现。著名建筑学家坂本一成在设计中通过消除“共有地带”创造了洁净、开放的空间形态。


郑州消除“共有地带”的街区案例:建筑面向街道开门,组团中庭划分给私人业主

(图片来源:维思平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



第三,强化治理水平,提高学习和适应能力



韧性城市将灾难中的学习和适应作为正向反馈,强调在经历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能力。2003年非典过后,我国应急防疫体系有了巨大的改善,应急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由于本次疫情的迅猛程度远超非典,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首先,在应急体制方面,部分地区应急保障机制欠缺,分部门灾种处置模式导致各机构之间综合协同渠道不畅[4]。部分地区应急保障不到位,反应迟缓,权责不清,分部门处理的应急处置模式导致各部门之间,如医疗机构、交通、街道、公安等,协调联动不够,各部门的补位协同机制不顺畅。比如武汉早期医院病床不够时未能及时统筹其它空间资源,物资供应、调配和发放出现一定欠缺等。建议明确地方应急权责,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建立应急物品救援反应系统,用来负责保障突发事件后医疗器械、药品等救援物资的储备与迅速到位,改分部门灾种处置模式为部门统筹处置。


其次,在精细化治理方面,全国范围内涌现出的以“网格员”为抓手的网格化管理工具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应进一步优化推广。城市治理权责下沉,社区成为联防联控的第一道防线,网格员肩负着对疫情监控、防护、宣传教育和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等职责。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小细胞,分社区而治的方式避免了“一刀切”的问题,使之满足基本要求之下能够灵活施策。同时,也存在部分地区精细化治理水平不到位,比如社区跟其它权责单位对接不畅通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城市网格员开展外来返乡人员摸排

(图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5IGhF-s7aTdGmBqCvTo-pg)


再次,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针对防疫的相关技术还有待提高。在本次疫情中,似乎难以看到智慧城市应用的身影,不禁有人质疑“这场防疫战里,智慧城市失灵了么?” [5]其实,由于以往智慧城市的建设偏向基础设施领域,对防疫方面的考虑不足,因而难以形成有效支持。西方学者也提出未来智慧城市方向性变化的判断,即从注重设施的智慧城市到注重问题导向的城市智慧。应针对防疫问题开展技术研究,包括利用手机信号追踪病毒携带者的社交路径,从而精准的对近距离接触者开展隔离;针对社区防疫工作研发相关APP;开发体温自动检测和预警设施等。智慧城市建设要紧密结合应用场景,突出问题导向,推进数据开源,打破利益壁垒。



结    语



韧性城市空间防疫体系的核心在于建立韧性思维方式。在系统方面,需要整合多种复杂系统,形成组织合理、运转有序的城市有机体;在尺度方面,需要跨越城市群—城市—社区等多维空间,综合利用资源应对突发事件;在场景方面,需要兼顾平时和应急两种状态,在保障防疫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


面对此次疫情,我国采取了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目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面向韧性城市来讨论防疫体系的空间问题,有助于降低灾害影响,让城市保持高效、安全的运行状态。针对城市防疫空间开展韧性专项规划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

[1] 董全林. 对武汉城市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构想[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04):230-232.

[2] https://mp.weixin.qq.com/s/PpEqQsyF2HklmlOvHDLw4A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956311408329914&wfr=spider&for=pc

[4] 谈在祥,吴松婷,韩晓平.美国、日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借 鉴及启示——兼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对[J/OL].卫生经济研究. https://doi.org/10.14055/j.cnki.33-1056/f.20200210.001

[5] https://mp.weixin.qq.com/s/mz4Wril5sMIPV44k79eTDQ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

这场新冠肺炎与城市的关系?

欢迎大家投稿、讨论。


投稿邮箱:

www@planning.org.cn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基于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规划响应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市防疫规划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同一健康”理念下的价值重塑与规划应对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