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慧社区抗疫应用研发设想

张娜 中国城市规划 2021-01-22

导读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既需要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也需要科学理性地分析思考本次疫情的方方面面。对于规划师而言,从专业角度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反思,吸取疫情带来的教训,探索面向全面小康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开辟“规划师在行动”的专栏,诚邀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本文字数:7938字

阅读时间:23分钟

 


作者 | 张  娜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愿景公司/城市更新与社区研究中心


2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建议:“能不能开发一个服务社区抗疫的软件,这比捐十个亿还管用”。


治理,古称治里。里,闾里、里坊,中国古老而基本的社区单元。如果说家国天下是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信仰,那么邻里街坊便是家与国之间最根本的信仰纽带。疫情之中,当社会生活去掉一切可以去掉的环节,回归最基本的安全需求。每一个社区,在疫情面前,都折射着人与人、家与国的关联,都是一个小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我们说社区治理的时候,

我们在说什么?



两周以前,当日常佛系丧气的年轻人满网络求助如何让父母带上口罩的时候,这一届以养生著称的中老年人却从不肯承认疫情就在身边。而短短几天,在数字持续上涨的过程中,让老年人心服口服戴上口罩抢购大白菜的,并不是铺天盖地的自媒体文字,也不是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报道,而是居委会开始挨家挨户敲门,小区出入口封闭全面测量体温。老话讲远水解不了近渴,同理,身边的危机更能深入人心。


都说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单元细胞,而社区作为基层事务的集成平台,过去一向都是责任大于权力,忙着应对各部门的吹哨报到和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如今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是国家治理体系将各项事权向社区的下沉。事权下沉,不只是工作下沉,也应该是治理工具的下沉。几年以来,不论是规划部门还是民政部门发起的社区规划师,究其本质,并非是规划师拓展业务,或者规划管了其他委办局的事儿,而是在规建和民政管理事权下放、把接力棒递给社区的过程中,规划师起到了助跑陪跑的作用。笔者认为,社区规划师从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而是转型换挡历史阶段中的过渡性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以空间为载体,规划师凝聚不同部门分工权责,引好千条线,穿好一根针,把城市运行管理的逻辑,真正地分解融会到社区单元之中。——同理,在国家抗疫重心下沉社区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接力的载体、陪跑的角色。


防疫重心的下沉与社会活动的上移



在“人传人”实证不断增加、二三代病例不断涌现的过程中,国家防疫防治工作面临着每一个个体的不确定变化。“治”的一线在医院,“防”的一线就落在了社区。面源的预防从来都比点源的攻克需要更多的系统构建和人力组织。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流向定点医院的同时,红区以外,在最大程度避免人口流动、全民居家留守的要求下,原本处于保障端的社区,成为了真正的抗疫一线。在面源防治的过程中,街道社区有限的人员编制和相对单薄的技术支持,让基层防疫产生了不逊于定点医院的工作强度。


与此同时,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伴随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布局,居民个体实际上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不论是B2C还是C2C,都直接绕过了任何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摆脱了空间层级划分,让个体需求获得原地满足。而如今抗疫一线的社区中,原本下沉到极限的物流供给体系,却由于封闭小区限制流动的要求,收紧上移。这自下而上的千条线应该引到哪根针?上移的接盘力量如何媲美庞大高效的物流体系?


各大药店门口恐慌性购买口罩、小区门口聚集性收取快递的现象,凸显出现代防疫工作和物资采购以家庭甚至个体为单位的零散和盲目,为城市防疫物资的科学调配和生活物资的安全配送提出了新的拷问。在各地街镇社区“硬核”、“土味”的严防死守中,在突击战变成持久战的不便中,全民留守新需求的逐渐凸显,使社区防疫日常呈现出新的矛盾。如何让已经捉襟见肘的社区防疫力量,应对日渐扛不住的物资流动需求?自下而上递来的接力棒同样值得有序疏导,为社区这一“两头儿接盘”的中间层次减负分担。


缺乏“人工”,呼唤“智能”



近日,有学者发文“智慧城市失灵了吗”来思索各大城市花费巨资兴建的智慧城市系统在疫情防控中的作为。笔者认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是现实城市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数字化映射。每一个应用研发,都产生于现实的城市场景;每一个程序代码,都产生于现实的解决思路。当下,不论是国家相关部委做出的统筹部署,还是每一个基层社区发明的硬核操作,都是智慧城市公共卫生未来场景应用中的业务来源。疫情中的各种危机是需求输入,那么各地八仙过海般的“硬核”方案就是业务研发的原始代码。


突如其来的疫情,既是对城市危机治理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基层社区综合管理精力的拷问。在目前的抗疫工作中,社区防疫工作形成了 “区-街道-居委会-物业小区-网格员”五个层次的执行体系。在疫情日益严峻,防控力量亟待加强的过程中,各地街道进一步整合共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党员群众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参与疫情防控,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格局。而在广泛而庞杂的防疫现实中,基层社区面临问题仍然包括:每日进出小区和逐户摸排工作量大,重复性解释工作多,行政任务复杂,信息填报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支持;生活保障类工作日益繁重,重点人群的监测跟踪和物资保障已经让有限的人力不堪重负,普通居民每日大量的快递、采购、外卖活动的疏解与组织,成为人力损耗和矛盾增加的重要原因。大量社区基层防疫人员在守卫小区出入口的同时,兼顾人工手写方式采集信息,以微信群方式解答层出不穷的居民疑问。即便有共建单位和志愿者的协助,仍难以应对全天候、地毯式、多维度的防疫工作。


14个场景:

可装配、可迭代的社区抗疫模块



相对于17年前的非典,城市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成为城市防疫工作组织和资源调配提供了有力支撑,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为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和接触追查提供了更多可能。随着疫情进展、数据披露、信息发布的陆续公开,疫情地图、同行查询等数据融合应用持续发布,全行业的应用创新正在为疫情防控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此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社区层面,更应以信息化手段,全面应对“两个接盘”的业务要求,开展密集应用创新。


根据各地当前社区抗疫工作中的真实操作,笔者尝试梳理社区防疫期间的相关场景应用并作出若干设想,期待与一线社区工作者和相关应用开发团队共同探讨,形成以场景应用为基础的智慧社区防疫应用模块。结合疫情发展变化,形成轻量型、装配式、可增减、可迭代的智慧社区应用平台,为社区一线抗疫战士种植粮草,以尽绵力。


1

社区防疫类场景


建设社区防疫应用工具箱,防止基层防疫人员空手肉搏。用权责下放带动数据下放,构建城市智慧平台“重数据、重硬件、重决策”,社区智慧平台“重应用、重软件、重收集”的分工方向,以防疫工作为场景,结合基层社区在防疫任务执行过程,推进社区相关信息汇集,同步建立相关行政管理系统的数据归集渠道,推动相关部门权责下放,促进条块数据融合,支撑街道居委会赋能减负。


场景1.1 防疫信息采集管理


完善城市防疫的最后一公里,建立防疫摸排系统,结合日常体温填报、高危人群追踪,促进居民在线申报健康信息和出行信息,汇集社区疫情基本数据,形成社区防疫作战地图,支撑居委会、街道全面掌握实时信息,为局部网格细化和空间管理形提供数据化底图。


对接相关部门及大数据资源,建立数字化网格、小区、社区、街道、区级防疫工作指挥部的综合疫情监管平台,整合信息技术,建立疫情信息发布、人员数据采集、确诊人群追踪、隔离人群监控、特殊群体帮扶等模块,有效支撑相关部门的疫情预警与措施决策。补充公安大数据信息,规范细化采集确诊人员轨迹,形成流行病学研究过程中病例基础信息的精细收集,建立及时有效的时空数据支撑,缩短研究时间,缩小疫区范围,加速防控方案。


场景1.2 小区出入管理


结合社区防疫管理体系的空间构建,确定最高效、最科学的社区人车出入流线,关闭次要出入口。结合移动终端建立社区电子出入证,按照线上注册办理,线下无接触扫描的方式,筛查人员通行权限和频次,实时记录通行时间,自动汇总小区人员流动记录,对于社区封闭措施和宣传力度予以效果评估和调整反馈。结合社区软硬件安装或现有安防系统的升级,形成“电子门禁、人脸识别、无接触体温测量、刷卡乘坐电梯”等全程无接触的社区出入管理工具,降低感染风险。


场景1.3 重点人员监控


根据社区安防数据,协助相关部门对于确诊、疑似人员社区内出行轨迹及接触人群进行智能分析,便于社区内三代、四代传播的有效遏制。推动远程办公软件视频、打卡等应用于社区防疫,促进对居家隔离人员的体温数据、活动信息进行日常监管、预警劝阻,并将违规行为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对于居家隔离人员出现的发热或其他症状,第一时间推动到街道居委会、卫生防疫部门,便于及时核实并快速锁定密集接触人员。


场景1.4 重点地点监控


结合居民日常基本出行需求,结合超市、菜市场、药店、小区出入口、快递收取点等人流密集场所的安防硬件和后台算法,实时识别人群聚集风险点,开展实时监测预警,便于及时组织防控疏散,形成流动人员来源与去处联防联控的互动。结合相关部门安防系统开放或社区安防系统完善,对于居民不带口罩、过度集聚进行实时监督劝阻,纠正危险行为。


场景1.5 分级分层诊疗


在若干重疫区城市,充分发挥社区医院的分散优势,发挥初级筛查职能,提供轻症患者远程登记、预约住院、协助检验、转院转诊等职能,最大程度减少医院聚集造成的传染风险。应结合城市医疗卫生设施的防疫力量和数据化防疫工具的下沉补充,增加基层卫生服务中心防疫职能,结合街道辖区内非定点医院的就近征用,分担城市医疗资源压力。必要时期,结合社区医院与街道内宾馆、学校体育馆等定点集中隔离场所的就近设置、就地隔离,实现收治过程人力、物资的衔接共享,将社区医疗卫生中心成为重疫区定点医院的收治蓄水池。


场景1.6 防疫信息宣传


应对新媒体时代难以甄别的信息传播内容,结合官方信息发布和街道防控举措宣传,建立具有公信力的传播平台。对于地区最新疫情资讯、防疫要求、社区防疫动态、网络辟谣、生活物资供给等情况进行实时推送,掌握舆情引导话语权,减少居民恐慌,降低社区工作难度。结合海报、横幅、喇叭等传统方式,创新公众号、业主论坛、微信群等多媒体方式,引入远程工作、学习软件进行功能完善和补充,确保居家居民信息接收的及时有效。


场景1.7 自发申报举报


建立居民疫情自发申报、非法行为举报系统,协助社区发挥监管职能,促进社区防疫从“最后一千米”继续下沉到“最后一米”,形成全民防疫、自身做起、互相监督的防控局面。适度开放政府管理数据平台,形成民政、公安、工商、医疗卫生对街道赋能的工具,辅助街道、居委会、网格员有效筛查信息,及时协调核实居民疫情申报、非法行为举报等信息。初步构建社区智慧政务体系,通过应用模块的有序构建,形成便于与数字政务系统对接的应用接口和基层数据采集终端。


2

生活保障类场景


场景2.1 物资保障需求


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管制、小区出入管制、部分生活性设施关闭等问题,借鉴各地社区菜店微信群订购自提、封闭小区物业团购配送到户等模式,通过线上供需订单有序疏导、线下交易渠道汇集配送和无接触模式的建立,建立服务供需信息的社区资讯交流和疏导平台。


对独居老人、高龄老人、残疾人群等特殊群体通过注册摸底,提供在线代购代办服务,做好特殊时期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针对居家隔离人群,协助相关部门远程协调物资保障;为普通居民提供买菜、买药、就医、出行、老人儿童帮扶、宠物照料等供需发布平台,吸纳市场力量增援,缓解社区服务压力。形成“重点和特殊人群社区兜底、一般人群有序疏导”的物资支撑结构,减少疫情对居民造成的生活影响。


整合快递物流、蔬菜日杂、医疗药品等企业和零售网点现有人员的服务配送能力,创新无接触配送方式。酌情考虑物业团购配送、配送员驻社区等方式,重新划定接力界限,形成从“人进小区”到“货进小区”、从“企业配送员”到“社区配送员”的流动模式转换,充实社区物资保障力量,降低社区管理难度。应对部分城市无人车、无人机配送尝试,可结合小区消防通道梳理,设计小区内无人物流配送路线,鼓励物流企业进行无人配送设施投入,最大程度减少接触。


场景2.2 公共服务需求


结合居民日常医疗、文化、金融等需求,促进相关公共服务职能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服务下沉,解决小区封闭过程中居民生活困难。


应对疫情期间出行不便、多处定点医院取消日常诊疗的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辅助发热追踪、疑似病例上报,开通门诊预约、儿童疫苗接种、孕妇产检建册、慢性病人处方药供应等医疗服务职能。以社区为需求预约接口,促进综合性医院开通远程诊疗平台,最大程度减少一般患者向高等级医院集中的传播风险;针对老龄人口、残疾人口的出行困难,借助社区智慧医疗器械的使用,提高防治诊疗效率。


促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联合老年大学、社会团体,借鉴中小学在线课堂模式,实行远程咨询、在线课堂、线上广场舞、网络棋牌室等方式,缓解老龄人口居家封闭造成的文娱需求和抑郁情绪。


整合各大金融机构手机业务平台,形成普适性、简明版的金融业务办理链接,形成老年友好的在线金融服务界面,推动电子银行、理财增值、消费信贷、在线缴费等功能的一站式办理。


场景2.3 防疫物资配给需求


特殊防控期间,针对战略性防疫物资被居民恐慌性购买的现象,结合政府部门物资配给要求,适度构建防疫物资管控机制。以社区为调配平台,结合疫情信息筛查、居民出入管理,增强口罩等物资采购发放的科学有序,减少囤积浪费带来的紧缺风险,优先确保面源防疫的底线性需求。


场景2.4 民间求助需求


针对武汉等重疫区城市医疗资源饱和、疑似病例多、就医困难、物资匮乏、出行困难的社区,对接官方求助平台地域点位的精准划分,兼顾社区防疫求助信息,汇集多方数据,形成能够落实到空间的救助圈层,推动社会志愿团体的高效救助和捐助物资的精准对接。在政府和社会救助力量饱和之后,依然可以形成社区互助圈,组建临时志愿者团队、临时网格员等角色,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时代众包、分包优势,实现分级、分类、分层防疫系统的进一步精准细分。


3

互助引导类场景


患难与共,从来都是建立或修复社会关系的最好机会。短短两周的小区封闭期之后,伴随确诊病例小区分布查询功能的上线,现代社会的居民前所未有地意识到一个单元、一栋楼甚至一个小区所代表的“社区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含义。在关注身边疫情的同时,各地居民自发支援居委会和物业的防疫安排,协助邻居完成修理水电、照抚宠物等工作。在共同抗疫、共度难关的过程中,破解现代社区“最熟悉的陌生人”困局,建立社区集体利益观,重建互惠互助、责任共担的地缘性社会关系,重建共同价值,形成主体意识,是这场疫情为社区共同缔造奠定的有力基础。


场景3.1 社区志愿者申报


建立社区志愿信息系统,形成心理咨询、医疗防疫、生活辅助等专业志愿者在线服务平台。医疗志愿者负责对居民进行医疗防疫科普并在线答疑,排除谣言,引导科学防疫;心理咨询志愿者负责对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稳定情绪,缓解焦虑,避免恐慌;生活辅助志愿者负责协助居委会和物业协助重点人群、特殊人群进行生活物资保障,尤其注重对居家隔离人员、独居老人、困难群体的生活物资保障,协助防疫部门对集中隔离人员、一线抗疫人员所在家庭的留守老人和子女提供照料帮助。


场景3.2 生活物资信息发布


结合医疗卫生部门和工商部门监管,建立社区周边供应点的口罩、酒精、消毒水等医疗防疫用品信息发布和订购平台,结合防疫知识的科普宣传,避免居民恐慌性消费;推动区域社区物资信息的沟通对接,形成灵活高效的跨社区防疫物资调配机制;结合周边供应点蔬菜水果等生活性物资的信息发布,鼓励商家采用线上订购、统一配送的方式,减少人员流动,提高物资供应效率。


场景3.3 互助互惠信息发布


结合社区内中小企业、商业摊点等疫情期间的困难,适度建立经营扶助机制,鼓励社区内餐饮、培训、零售等服务机构,借助社区平台提供线上服务,去化材料库存,借调人力资源,解决居民需求,减少经营损失。从基层社区做起,发挥居民与商户日常建立的信任关系,探索互助互惠模式,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冲击。


针对疫情期间封闭小区带来的维修、照料、就医、采购等生活需求难以及时满足的现状,鼓励业主在线发布有效求助、互助信息,形成社区内生活需求的“知乎”和“58同城”,建立邻里资源交易和信息分享的规范平台。


可迭代的智慧模块,

可生长的韧性社区



建设韧性的城市,需要韧性的社区,也要匹配韧性的智慧社区。城市危机事件的有效响应,依靠的是城市日常治理系统的多场景谋划和弹性化预留。同样,非常时期智慧社区疫情防控模块的软硬件建设,也应当为未来社区智慧平台的日常功能留足扩展接口。疫情过后,犹如城市奥运场馆的赛后运营,结合基层社区日常管理服务需求,对于防疫应用模块进行适度改造,形成常态化的智慧社区治理平台,让一次投入发挥更长远的效能。


1

从【社区防疫类】到【社区管理类】


形成社区物业管理平台:结合智能门禁、停车管理、电梯通行、物业费收取、信息发布等方式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社区日常管理服务。推动社区智慧化进程,降低人力损耗,提升社区应急响应能力。


形成社区生活圈服务平台: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服务平台,对接相关委办局的职能下沉,“最多跑一次”精准满足企业居民的日常事务需求;以社区生活圈信息发布平台为支撑,扩展社区活动受众,发布组织社区营造,凝聚居民归属感,形成生活共同体。


形成特殊居民信息平台:结合社区高龄人群、困难人群、残疾人群的信息管理,对接民政救助接口,关注特殊居民需求;对接企业捐助和社会团体志愿活动,发挥社会力量帮扶效能。


形成社区安全监控管理平台:结合社区治安巡逻重点地区、消防重点地区、案件多发地带、消防通道等地区的特殊防控需求,对公共空间、商业店面、登记车辆进行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和适度监控,对接公安、消防、交警、应急指挥、灾难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监管接口,补充城市安全防控精度。


2

从【生活保障类】到【生活服务类】


建立社区生活类信息发布和采集平台:结合社区业主论坛实名准入注册和相关资源信息发布,建立社区生活信息发布、意见收集、需求采集平台,为政府服务提供分析反馈,促进市场化服务精准对接,最大程度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3

从【互助引导类】到【共同缔造类】


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平台:结合志愿者信息库的数据采集和工作组织,实现对社区党团积极分子、社会团体、热心居民的志愿活动进行有序组织和科学分工;契合社区更新共同缔造方向,增设社区活动营造、公众参与等功能,凝聚邻里归属,促进常态化社区共同体的价值形成。


后    记



2020年是5G基础设施全面构建、应用全面爆发的第一年。借助大带宽、低时延的5G特性,全面加速应用端的研发创新,切实解决城市问题,是2020年开年之际,悲壮的现实为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层单元,是城市行政管理条块衔接的基本环节。依托5G技术,我们有机会由过去“智慧大脑(智慧城市)”构建,“智慧器官(智慧新区)”和“智慧系统(智慧政务)”构建,逐渐转向更基层的“智慧细胞(智慧社区)”构建。发挥社区智慧平台信息的联动统筹作用,打通部门行业的数据壁垒,贴合城市生活的基本日常,细化数据采集汇聚和场景应用的颗粒度,让各部门、各行业的垂直式管理在最基层单元内实现整合,促进城市治理问题在最小尺度内得到最高效率的解决


以社区为未来智慧城市应用研发的基本单元,构建与实体社区相互映射的孪生社区,建立数据安全框架,孵化应用类创新,助力实体社区业务跨职能、跨角色统筹联动,让智慧应用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下沉的工具箱,切实为基层社区赋能减负。


争分夺秒,群策群力,以疫情防控需求为工期,以现有应用模块为基础,连夜送出场景方案图纸,组建装配式应用模块,快速建成智慧社区抗疫工具舱,做出社区一线的“火神山”,是身处十八线抗疫阵营的技术人员此时此刻的应尽本分。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不论是远方的白衣天使,还是身边的硬核社区,守卫一方平安的逆行者,从不应该赤手肉搏。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

这场新冠肺炎与城市的关系?

欢迎大家投稿、讨论。


投稿邮箱:

www@planning.org.cn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杨保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规划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石楠:免疫 |《城市规划》编者絮语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疫情是“危机”也是“契机”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