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到飞起!2020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圆满举行
导读
6月6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提供学术支持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在线上会议室举行终期汇报。
2020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走过了8个年头。今年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由东南大学召集,设计题目为“栖霞故韵 江畔新曲 疫中思策 共盼春来”。
本文字数:6071字
阅读时间:19分钟
“6月6日”+“6666的线上会议室密码”+“6校联合”=“6到飞起的2020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六校学生团队们的出色汇报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让人忍不住双击666。
2020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
6月6日,来自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六校的师生们相聚线上会议室,举行2020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六校联合毕业设计提供学术支持。
六校师生,云端连线
今年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由东南大学召集,设计题目为“栖霞故韵 江畔新曲 疫中思策 共盼春来”。本次终期汇报的点评专家包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青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五合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云伟。
点评
专家
开场致词
本次终期评图开幕式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李昊依次致辞。
石 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秘书长首先代表学会对各位评委嘉宾、六校师生及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达了感谢。他指出,在特殊时期,同学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在没有实地踏勘、面对面交流、老师手把手改图的情况下,能够在三个月的时间完美完成任务,体现了同学们一流的工作、实操能力。未来,同学们还要进一步适应网络化方式,在国家大的发展背景下,进一步思考规划的价值观。最后,石楠秘书长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期许,指出特殊时期的毕业设计必将成为同学们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期待同学们更精彩的表现。
李 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李昊副院长提前祝贺同学们经过5年的专业训练,终于到了这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专业成人礼的拐点。经过这次云调研、云答辩,相信同学们的自制力和自控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昊副院长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搭建了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平台,感谢主办方和各位嘉宾、老师的辛苦付出,并作出承诺,明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作为承办方,一定全力做好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服务工作。最后,他表示,祝此次会议就像今天的日子6月6日一样顺利如意,祝学生们开启一个新的人生篇章。
主持人:任云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
本次六校终期评图汇报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任云英主持。
六校汇报及专家点评
汇报分为上午、下午两场。上午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依次汇报;下午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依次汇报。
1
东南大学
栖霞四卷 因势流转
东南大学团队以史为基,从“千里江山、文化苦旅、黄金水道、新型社区”四幅画卷中描绘了场地本底与发展态势。他们以四种视角探寻场地之势,依势叠定框架,以生态塑形、以文化串轴、以产业赋能、以社区升维,并在四卷之中分别提出规划设计的重点刻画区,成为因势流转的设计尝试,铸就栖霞长卷。
千里江山卷连山水延绵之势,确定生态结构、三线控制、景观规划、高度控制、强度控制,通过滨江线性空间设计,体验山行水势。
文化苦旅卷顺古今延续之势,落位慢行空间,特色一图区,一般要素保护、文物保护紫线等规划系统,以民国沪宁线线性空间设计为抓手,舒经通脉,串珠成线。
黄金水道卷蓄产业兴替之势,明确人字分区、基地结构、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用地策略、用地功能,着眼两轴交汇滨江客厅,展望发展。
新型社区卷随服务升维之势,树立设施多元、生态友好、创新渗透、产城融合、生活便利等目标,构建基层化、多层化高纬度新型社区体系。
最终四幅画卷逐层叠加,绘就一幅完整的栖霞长卷。
东南大学团队在线汇报
专家点评
专家们一致认为东南大学的毕业设计方案思路清晰、框架完备、结构一以贯之、主题明晰、资料详尽、分析到位,对规划实践工作很有启发。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从整体结构来讲,小章节之间逻辑结构严谨,四卷之间逻辑性还有待进一步梳理,逻辑上要从任务出发。
从内容上来讲,产业研究和产业布局要前置,还可以深入分析;对区域交通、就业人口等问题的分析后要有应对方案;对南京四桥最好有一定的分析。
2
同济大学
城绿共栖,诗画江霞
同济大学设计小组以“城绿共栖,诗画江霞”为主题,对栖霞山及其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进行汇报。
他们以城市与自然有机共生与共创为理念:顺天时,确立绿色发展的目标;应地利,与城市协调发展;安人和,结合当下对于疫情的思考,探讨构建健康韧性城市,营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生活。
依循“山水城境”:探文化、识生态、析产业、梳交通、阅社区、理用地,深入剖析现状问题,以城市有机共生体为指针,提出有机网络+细胞单元+要素流动的韧性活力空间组构模式。有机网络是支撑城市的韧性骨架,细胞单元是城市运行的功能组团,要素流动是功能要素的系统流动。
提出“五网合一”的设计策略,即生态网+文化网+产业网+交通网+服务网:理水连山,构建生态聚落格局;兴文成脉,塑造文化脉络体系;链产融城,搭建产业互动链城;连横引纵,形成顺达交通网络;融智合商,打造层级服务网络。
最后,进行细胞单元的详细城市设计。选择东区作为城市设计的重点区域,包括栖霞和峨眉两个板块。
同济大学团队在线汇报
专家点评
专家们认为,同济大学团队用城市设计整体框架来把握公共空间总体布局,并且创新性提出了网络单元的空间模型和场景模拟分析。方案从提出模型到验证,逻辑结构非常完整而且清晰,设计色彩很强。
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从逻辑结构来看,一是需要思考小细胞与大细胞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如果在报告最后对空间层次进行系统梳理,可能更有利于设计思想很好地被决策方吸收。
从具体内容来看,一是城市更新的比例到底有多大?需要在总的层面上提出城市更新策略。二是从“蓝绿交织,生态文明”的主题来考虑,不赞成挖湖理水的,应该最大化尊重自然。
3
天津大学
栖霞生境,生生不息
天津大学团队以“五维升栖霞之高度篇”和“生生环栖霞之深度篇”展开栖霞未来书写。
在“五维升栖霞之高度篇”,同学们秉持人城水绿高质量发展观,从韧性维、特性维、温度维、支撑维、全域维五个维度,确定了山水定地、以地承文、以文构城、以城链网、以网领域的核心书写法则。
在“生生环栖霞之深度篇”,同学们以“生生不息之态、生生不息之死、生生不息之度、生生不息之生”为切入点,进行城市设计的深入解读。
第一,生生不息之态,动态永续,关乎生之传演。选地位于金陵石化及其周边地区,在这里,永恒的生态观得到动态的演绎,传承与演变,在此生生不息。同学们以时光洲、避风港、科创细胞为节点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生生不息之生,蓬勃生机,关乎生之来处。选地位于栖霞山东侧,江南水泥厂曾庇护无数难民,既见证了国际友谊,更体现了生命的博爱。摄山村是具有场地历史的现代文旅载体。游轮母港则是新的活力,生的传递,拯救与博爱的精神,新旧文旅的融合,在这里生生不息。
第三,生生不息之死,落叶归根,关乎生之归宿。选地位于南象山山谷,通过问题探究,希望在这里营造生态优美的永宁谷,缅怀逝者、慰藉生者、思考生命、传扬文化。
第四,生生不息之度,超然物外,关乎生之哲学。选地位于栖霞寺山门前,横跨九乡河。一驿站、两轴线、三境界、五组团、百花田、千年寺、万林染,这里有最具仪式感的体验,栖霞西驿包含对于万物的哲思,在这里生生不息。
天津大学团队在线汇报
专家点评
专家们一致认为天津大学的毕业设计方案画面感强,生态主题突出,一以贯之,注重细节与创意,可操作性强,解说词很棒。同时,其亮点还在于把握空间关联性、挖掘空间价值、强调空间创造,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从整体结构来讲,虽然中期已经对宏观做了充分的分析,在终期汇报时也应有所阐述。同时,宏观与微观的过渡,还需要再认真斟酌思考。
从内容上来讲,可以进一步细化对蓝绿空间和沿江地带的解读,对整个片区进行梳理;将自然内容和人文内容更完美地融合起来。
从分析维度上来讲,从人的角度分析,又是一个新的维度。
从系统性上来讲,每个合理的小生境融合为一个巨系统后,还需要认真思考其统筹协调性与平衡性。
4
清华大学
江山共育,城乡共生
通过针对具有多元性和边缘性特点的地段进行“望闻问切”,面对江山割裂、生态工业矛盾显著的现状,清华大学团队提出“江山共育,城乡共生”的总体愿景,以及复育江山、复兴文化、复塑城乡的设计策略。
从山水认知、区域定位、用地重构、发展转型的角度对规划片区的历史脉络、现状问题、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和判断。
复育江山,从“延续山脉、联通水脉、疏通绿脉”三个方面,指出并分析现状问题,提出对应策略。复兴文化,从“文化资源与定位、文化策略与保护范围、建筑保留保护策略、文化分区”四个方面展开思考。复塑城乡,从“道路交通体系构建、公共服务、生活圈、公共空间网络体系”四个方面着手切入。最后,将复育江山、复兴文化、复塑城乡理念下的各类空间体系叠加形成方案。重塑山水形势,描摹山水底图,复育江山;挖掘历史记忆,划分历史片区,复兴文化;活化公共节点,更新公共场域,复塑城乡。
聚焦城市空间,对“田、厂、山、江、站、乡、城”七个方面提出节点策略。
清华大学团队在线汇报
专家点评
专家们认为,清华大学团队的方案在整个设计中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思维特征。方案中对于大、中、小彼此结合和它们之间关系的梳理处理得很好。
有几点值得探讨的地方。
从产业的角度看,中医强调固本培元,如何培育这个地区经济可持续的能力,加强和深化产业和经济支撑的方面。
从经济的角度看,要算好经济账。方案在用地布局上做了大量减法,重新恢复田园风光,这固然很美好,但牺牲了很多土地,测算成本下来不是一笔小数目。
从平衡的角度看,平衡绿化和建设用地。例如方案中刻意做了很多田园聚落,但没有进一步细化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方案中提到的打通河道和绿脉,如果能结合绿化和产业空间,则有提高的可能性。
5
重庆大学
栖霞免疫计划
——针对城市生命体提出的弹性规划设计
重庆大学团队针对城市生命体提出弹性规划设计,他们从新冠疫情谈起,提出提升城市免疫力,建构栖霞免疫计划。
首先,从愿景目标导向入手,以城市体检进行城市状态评估,进而得出规划响应,即城市免疫计划。结合现状问题,基于脆弱性评估预判,对城市发展愿景作出研判。最后在三生基因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培育、组织生成和系统融合三个阶段,最终达成弹性城市生命体的目标愿景。
在细胞培育1.0阶段,针对生态细胞培育,提出了景观资源细胞培育、景观资源生态保护、环境修复细胞培育、防灾细胞培育、城市建设细胞培育五个策略;针对生产细胞,提出了产业培育清单、弹性预留用地、工厂单元三个策略;针对生活细胞,提出了住区开发、公平生活圈、文化细胞开发、道路系统构建四个策略。
在组织生成2.0阶段,针对生态组织,提出了构建城市修复格局、生态廊道连接两个策略;针对生产组织,提出了多元就业集群、灵活用地、产域空间模式三个策略;针对生活组织,提出了开放生活道路、融合型生活圈、多元文化结构、全域慢行交通四个策略。
在系统融合3.0阶段,他们提出了平灾融合、四时融合、产城融合、活动融合的策略。
方案考虑了预留性发展和弹性考量,注重生态体系的韧性、产业发展的多元和生活网络的复合,提出了“栖霞绿肺、智造先驱、乐活人居”的定位构想。通过研究基地在区域的作用,以及基地与周边的联系,结合上位规划的各项分析,从生态基底的控制、支撑网络的构建、服务系统的完善,打造弹性城市。
重庆大学团队在线汇报
专家点评
专家们一致认为重庆大学团队的毕业设计方案研究方法独到,规划功底扎实,落地实施性强,故事趣味性强,情景交融,刚柔相间,一气呵成,引人入胜。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从内容上来讲,对空间和形态的塑造,可以结合基地特色再进一步强化;弹性和刚性之间如何把握,还需要深入研究;进一步发挥重大对社区研究的优势。
从研究视角来讲,讲故事的连贯性、逻辑性,与城市本身的多样性、多元性之间如何把握,需要多视角的思考;
从设计控制来讲,要思考如何通过规划引领开发行为。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山水相宜·栖霞共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分析了时代背景、区域发展、基地现状、发展定位,进而建立“山水相宜·栖霞共长”的愿景,通过硬核技术,分为六个专题,构建多彩空间的空间结构和空间意向,打造未来城市的策略集成和空间构架,最终指导规划地段的城市设计。
方案中将基地定义为以山水生态为优势,以科创和文旅产业为支撑,以健康宜居为特色的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示范区。从生态、历史、产业、交通、旅游、人居等方面,提出实现未来城市蓝绿共栖的生态栖霞、承文延脉的文化栖霞、科创引领的创新栖霞、智慧高效的畅达栖霞、融古烁今的休闲栖霞、健康乐活的宜居栖霞等栖霞“六象”,并形成26条规划策略。
以空间为抓手,得到七条集成策略:底线管控、骨架构建、网络编织、节点落位、轴线确立、边界控制、功能划分,进一步生成城市空间的总体构架。以“拥山抱水,焕文活城”为城市设计理念,提出生态景观体系、人文景观体系、特色风貌控制、公共空间体系、开发强度控制等设计导则,得到总体程式设计方案,同时进行环山文旅活力带、邮轮母港门户区、科创研发示范区、栖霞活力轴等典型地段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在线汇报
专家点评
专家们一致认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分析深入、全面系统、构思言之确凿、理念引领、导则支撑、逻辑严谨,层次完善;规划手段应用很有自己特色,随势起范,而且是“职业范”;方案体系构建非常完整,重点地段的立体交通分析到位,对于教学十分有益。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1)产业的统筹和就业空间的综合防灾减压研究可以进一步商榷。
(2)空间特色提炼和社区空间研究方面还可以进一步考虑。
(3)在具体方案设计时,对地方特色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既要全面系统,还要独具一格。
教师讨论
六校的指导老师纷纷表达了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东南大学、同学们及家长们的感谢之情。他们指出,这是一次互相交流学习的盛宴,每一个方案都体现了师生们的创新、坚守和情怀,也充分展示了其学校学科教育特点。不仅对同学们是一次历练,对教育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性。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既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通过多元碰撞,通过系统性、思辨性,平衡矛盾,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也让老师们看到,在价值观培养和技术培养方面,每一个学校都可以在二元思辨中找到一个点。虽然同学们在这一特殊时期,毕业设计的过程是异常艰辛的,但当成果如此完美地展现出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学会的这个交流平台,把规划教育发挥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专家总结
在总结中,石楠秘书长再次表达了对评委、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师生们的感谢,他感动于师生们对专业的坚守。他指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从工作体系来讲,要有一个融合过程,从工作方式来讲,要有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而从学科建设来讲,教师们所传授的知识并没有过时,专业价值并没有改变。面临新的环境,要看到价值理念的教育非常重要。
石楠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有三点值得探讨:
第一,把握不同的空间尺度,在不同的空间层面上运用知识。面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巨系统,面对城市更新的微系统,如何做到不同空间尺度之间的贯通融合,应对尺度挑战,需要认真思考。
第二,对于规划实施来讲,我们要研究怎么把技术理想变为现实,要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第三,不能教条,要强调知识体系的融合运用。规划的美妙之处不在于非白即黑,而在于把白和黑之间的灰做到辉煌。如何把理论知识与职业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学科建设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石楠表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是大家的学会,用好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这个平台,它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至此,2020年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圆满结束。
2021年西安见!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2020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线上中期汇报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原创2020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网上开幕式圆满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19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评图在东南大学顺利举行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