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菁:儿童友好型城(镇)的规划研究与策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规划中国 Author 张菁
本文来源:规划中国(ID:guihuazhongguo)
导读
2020年8月14日上午,“中国儿童友好型城镇创建交流会暨大云儿童友好型城镇启动仪式”于嘉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如期举行。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菁在会议上的演讲报告全文,欢迎分享。
本文字数:6491字
阅读时间:20分钟
张 菁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我们委员会内有来自中国各地城市的女性规划管理者、设计师、学者专家,她们从规划实践、理论研究、标准制定、实施管理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目的是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完善的、友好的城市空间。今天的报告就是基于女规划师委员会的委员们长期的实践与探索的成果而形成,她们是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慧芳、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吴晓丽总规划师以及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女规划师们。
今天我的发言将就如何规划儿童友好型城市(镇),儿童友好型城市(镇)的中国实践以及如何发挥女规划师委员会作用的角度提出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镇)的策略展开。
1 共 识
儿 童 友 好
“儿童友好城市”的概念起源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其建设提案是在联合国关于人类居住环境的第二次会议决议之后提出,会议提出少年儿童的健康程度是衡量人类生活环境的健康程度和政府管理水平的最终标准,建议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的规划中。“儿童友好城市”的核心是要形成一个完善的、儿童友好的城市空间,并使之在日常生活中惠及城市中所有儿童,使其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安全的玩耍与学习。目前,全世界已有400多个“儿童友好型城市”,中国也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过程中进行大量实践。
大家知道,儿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儿童又是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社会往往不能完整地理解他们。儿童又是社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要培育,需要倾听他们的诉求。因此,“儿童友好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特别是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规划师、建筑师倾听儿童的诉求,以及儿童、老师、家长的参与。
女规划师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对塑造儿童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童年时期是儿童身体发育和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公共空间体验关系到儿童“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持续健康成长。吴晓丽副总规划师曾提出在生理方面:公共空间的尺度、空间形态、材质、自然环境、日照、通风等方面能影响儿童的动态行为和感知行为;在心理方面:公共空间的品质会影响儿童价值观、情感、创造力、归属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正因如此,城市公共空间的良好规划与设计,担负着塑造、养成下一代生理和心理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
2 行 动
规 划 引 领 下 的 实 践
从联合国发起“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倡议至今,全球已有3000多个城市和社区参与。我国也在长沙、深圳、上海、杭州城市进行了大量的规划实践,同时也在一些具体的项目进行了探索。
长沙是我国率先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实践的城市,从宏观层面的政策制订到微观层面的具体行动都进行了大量工作。深圳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儿童发展,自2001年起,先后发布两轮深圳市儿童发展十年规划,并将“积极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2016年度市委年度工作要点。还发布了我国首部地方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纲领性文件——《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启动了社区、医院、学校、图书馆、公园、交通6个领域的试点建设;启动儿童友好型街道建设试点、将一批儿童友好实践基地挂牌等等。上海市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实践中也经历了从数量规模增多到系统布局规划,再到精细化设计的过程,他们特别强调对“一老一小“具体人群需求的关注,在很多方面注重细部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塑造方面现如今已然成为全国的“样板”城市。
城市实践
与大家分享三个典型案例。
01
长 沙
长沙是我国率先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实践的城市,宏观层面具体包括 《长沙市儿童友好型学校建设导则》、《长沙2050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导则研究》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微观层面包括将建设目标纳入长沙“十三五”规划,创建长沙市儿童友好型试点学校、创建长沙市儿童友好型11个儿童节“大礼包”、针对十个“儿童友好型”试点小学周边交通及公共空间进行优化设计等。
2015年,长沙在《长沙2050远景发展战略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率先提出实施儿童友好10大行动、42项任务,持续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长沙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已从最初提出的“概念”发展成为全面铺开的“实景”。2018年,长沙又提出《长沙市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受益延伸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儿童。今年,为推动实施,让尊重和关爱儿童成为公民素养、社会风尚和城市共识,建设温暖、开放、包容的儿童友好型城市,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长沙市发改委、长沙市教育局、长沙市妇联、长沙晚报社将在全市联合开展“长沙市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十大创新品牌案例“征集活动。
长沙行动 01
共同描绘 2049愿景:儿童参与远景规划
面向35年以后的未来,如何实现城市发展与儿童发展关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把城市带入“儿童友好城市”时代,是长沙2049战略规划的价值共识。长沙行动通过认知地图、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儿童画分析等形式让孩子们参与远景规划,展示对未来城市的畅想。在面向未来。在持续的社区营造与更新规划中,从“安全,连续,共生”的社区到空间网络,进而形成“儿童友好城市”规划机制。
长沙行动 02
儿童友好校区规划实践
长沙市致力于儿童友好校区的规划实践,于2016年创建了十所儿童友好型小学,次年创建了两所儿童友好型中学。从倾听儿童需求,到用规划助推行动,再到收集公众意见与方案实施的反馈,长沙市在友好校区规划实践过程中搭建起了“校管家设”工作营,让孩子们与家长通过多种形式共同参与规划。
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采集儿童上下学的路径数据,从而实现精细评估,为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数据佐证。
此外,依据儿童的喜好,设计校区手绘地图,收集孩子们认为学校周边最有意思以及最危险或害怕的地方,为方案优化提供属于儿童的真实意愿。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十个儿童友好校区改造方案及项目实施库,并形成《儿童友好城市规划导则研究》、《长沙市儿童友好城市行动导则》。
长沙行动 03
爱心斑马线
2016年结合长沙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长沙市策划 “爱心斑马线”,增设人行道特色地面标识、优化过街信号灯、增设护学岗的方式优化儿童步行设施,将一般斑马线扩展成“爱心斑马线”,打造安全连贯的上学路,以降低行车速度,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
2016年,推出十所儿童友好试点学校爱心斑马线方案。将《十个“儿童友好型”试点小学周边交通及公共空间优化设计》征集得到的孩子们的绘画作品用于道路标识和交通引导,以丰富方案设计中的趣味性和辨识性。
爱心斑马线效果图
在“爱心斑马线”的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学校、社区通力合作,共同参与“爱心斑马线”设计工作。这也说明,在儿童友好城市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的行动力,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使规划得以实施。
02
雅 安
雅安项目的实施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通过价值传递引导城市决策者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并且已经着手推进改善儿童生活环境的相关举措;二是通过用心实践改善全民都可享用的城市环境质量,让每位儿童都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了城市的健康、永续发展。
• 缘起:雅安地震
发生于2013年4月的7.0级地震给雅安带来了巨大损失。全国上下举倾国之力支援雅安的灾后重建,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多专业团队第一时间参与到雅安市的灾后重建工作中。
• 灾后重建
工作内容之一是为雅安市规划建设一座当地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公园(规模:16.94公顷,建成时间:2017年6月)。公园应不仅重新连接市民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在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够为市民提供一个开场的紧急避难、休闲游憩场所。
• 山水环境
熊猫绿岛公园项目所在的水中坝岛位于雅安新老城交界处,与市民生活关系紧密。水中坝岛南倚周公山,北望青碧山,被周公河和青衣江环抱,有着十分优美、和谐的山水环境。雅安城市沿青衣江一线展开,山—水—城和谐而居。
• 儿童活动空间问题
截至2017年,雅安市全市0~17岁儿童共计近30万人,占全市人口19%。项目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雅安市的儿童活动空间同样存在空间缺乏、场地分布不均、活动设施单一、家长看护不便、安全隐患严重等问题。
儿童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群体却未在城市建设中受到足够重视,因此项目组认为需要为雅安的孩子们提供一片更安全、更有趣、更有启发性的专属乐园。带着美好的愿景和目标,设计师团队与雅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并频繁交换意见,希望能将公园里辟出一块场地打造为儿童活动的乐园,并以此推广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
熊猫乐园位于公园核心区的东侧,占地面积2.3公顷
熊猫乐园实景鸟瞰
在规划引领下,熊猫绿岛公园最终建成。乐园占地面积2.3公顷,位于公园核心区的东侧。具有公益性,免费向市民开放。开园当日,熊猫乐园便刷爆雅安市民的朋友圈,获得大量赞誉。不仅如此,熊猫绿岛公园还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荣获英国景观行业协会2018年度国家景观奖(BALI National Landscape Awards)。
03
雄 安
在雄安新区的规划过程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团队结合儿童日常生活轨迹,强化两级社区生活营造,构建起围绕儿童活动距离的生活圈。打造五分钟温馨街坊生活,关注学龄前儿童的楼上楼下活动;打造十分钟安全邻里生活,关注学龄儿童的上学、户外活动。
(1)合理配置儿童友好型设施
在打造生活圈的过程中,项目组特别强调在儿童活动范围内考虑社区生活圈设施全配置,包括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人文关怀、卫生服务等多个方面。
(2)构建代际融合、门前楼下的温馨街坊生活
同时,围绕老人、婴幼儿日常生活轨迹,集中布局关爱设施,推动代际融合。通过设施集中化、功能混合化等各项措施,在门前、楼下的日常生活中满足相应人群的需求。
(3)打造全域覆盖的学径网络
此外,项目组还非常关注学生上学安全环境的形成,提出了“学径”的概念。通过“空间划分+组织管理” 明确网络化的学径组织与建设要求,并提出邻里范围内的交叉口缩窄、单向交通管控等具体措施。结合青少年日常生活轨迹,构建学径系统,为孩子们设置安全的上下学步行环境。
(4)营造步行舒适、丰富有趣的安全邻里生活
结合“学径”系统构建,项目组推动十分钟邻里空间多样化。通过推动附属绿地公共化、底层界面公共化、活动空间规模保证等各项措施,确保儿童活动空间的安全、舒适、有趣。
3 展 望
走 向 儿 童 友 好 型 的 城 市
· 突出规划的人民性
规划需要突出规划的人民性,要用人民的满意度来判断规划,要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重要理念。
· 关注儿童的诉求
目前,约有1.5亿儿童生活在城市,占世界儿童总数的1/6。他们愿望纯真、富于想象,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想,我们需要为儿童塑造更好的城市空间。
· 发挥女规划师委员会的作用
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过程中,女规划师委员会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因为她们了解国内外有关儿童友好的先进发展理念;她们凭借女性独特视角,可以更好地发现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她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城市决策者、管理者进行深入沟通并达成共识。最终形成更具人性化的城市开发空间实现儿童可以放心的在城市中玩耍,市民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使我们的城市更健康、更宜居、更安全。
1
发挥女规划师委员会的作用,为儿童友好城市作出贡献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3月8日,是全国妇联19个团体会员之一。2018年,全国妇联在十二届妇代会提出“发展壮大团体会员队伍,密切同团体会员联系,支持团体会员开展工作,更好发挥团体会员作用” 的要求。女规划师委员会可以与其他团体会员展开合作,共同推动儿童型友好城市建设。同时,女规划师委员会可以以女性的人文关怀视角与智慧在建设宜居城市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女规划师委员会一直倡导女规划师们在规划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幸福生活需要为目标,要让城乡具有更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更齐备完善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配套,更舒适宽敞的居住条件,更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
女规划师委员会倡导女规划师们在日常工作中把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工作成效的检验标准,探索“美丽中国”的实施途径。目前,女规划师委员会正在积极推动“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并希望与一些城市合作,共同展开相关工作。
女规划师委员会还可以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作用。目前正在开展的“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补齐城市短板”的工作中,女规划师委员会可以在全国妇联的领导下,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与城市功能提升以及建设十五分钟生活圈等方面,与基层妇联组织一起开展相关工作。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多发现一些空间建设口袋公园等,为孩子们创造更安全、有趣的的活动场所。
2
利用好女规划师委员会平台,与各方力量一起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女规划师委员会又是一个跨学科的群体,通过多专业融合,多学科交叉,可以将更多的专业群体纳入进来,与各方力量一起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如2019年10月20日,中国儿童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在重庆举办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儿童友好 中国实践”分论坛。来自国际组织、地方政府、儿童机构、规划设计机构等社会各界专家,近百位嘉宾与代表共聚于此,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赋能。会议围绕国际儿童友好城市的中国特色实践、推动中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发展的策略与路径、中国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科学规划与实施建议、中国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生态创建与机制创新、中国儿童发展的成长需求与城市管理等主题开展。同时,发布新书《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中文版)与《中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倡议书》。女规划师委员会将在全国妇联的指导与支持下,多组织参与这类活动,联合各级组织如各个省市妇联组织、项目实施主体等,合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工作。
此外,女规划师委员会可将这次“大云儿童友好型城镇建设”模式复制推广,通过女规划师群体寻找更多城市、城镇参与这类项目,并通过城乡规划寻找更多空间,使更多这类项目尽快落地。
女规划师委员会还可以引导企业参与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如深圳就在探索在现有的城市开发、建设、运营体制下,与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等社区公共空间的儿童友好型提升主体合作。思考政府如何动员、引导企业参与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企业如何抛弃利益优先的惯性,充分顾及公共利益和儿童需求,寻求合理成本下的社区公共空间提升方案。
3
依托女规划师委员会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强儿童友好城市相关研究
一是已经出台若干项单项的儿童设施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工程建设标准中,已经出台部分儿童设施类单项标准,例如《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2019版)等。
二是城市居住区标准修订结合新的发展需求对住区周边儿童服务及活动设施配置要求做了大量补充。新修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高度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除继续延续儿童社区活动中心(站)的配置要求外,一方面结合二胎政策实施提高了幼儿园的配置要求、另一方面结合不同年龄儿童的体育活动需求,增加了居住区儿童和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的配置要求,在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范围内多层次配置了体育活动场地,并在居住街坊提出了幼儿活动场地配置要求,并提出了各级生活圈篮球、排球、足球等体育活动场地的建设引导要求。
三是新启动编制的全文强制规范(准技术法规)《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规范》将青少年及未成年人公共活动场所项目建设要求单独成章。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全文强制性规范《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规范》启动编制,提出以《公共文化保障法》为依据,将少年宫、青年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营地、青少年社区活动中心等青少年及未成年人公共活动场所设置要求独立成章,单独编制。
四是《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等团体标准已经实施。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组织编制了《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已经于2020年1月开始实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对标准化提出的新要求,强调要强化标准引领。因此,未来在标准制定方面,建议:
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为中国城镇建设成为满足儿童健康成长需要的儿童友好型美好家园提供技术支撑。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加速提质,须把儿童发展的视角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中,要注重儿童友好理念,注重儿童的发展需求,从“城市-街区-社区”三个尺度,为城市制定儿童友好型政策、提供儿童友好型服务、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提供建设与更新的技术指导。
此外,女规划师委员会在加快制定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设计、建设指引。立足本土经验,制定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公共出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指引,告诉全社会怎样的空间是儿童友好型空间、如何建设儿童友好型空间。
一座城市若想永续发展,就必须首先让这座城市的孩子得到永续发展。城市环境必须能确保孩子的健康,支持孩子的全面成长,培养他们对社区与自然的热爱。只有这样,孩子长大成人后,才会成为城市永续发展的使者。
——摘自《宜居城市》
鸣谢:
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慧芳;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吴晓莉;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矫明阳;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付冬楠、朱涛。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世界儿童日 | 2019规划年会学术对话2:儿童友好 中国实践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会联手国际组织倾情奉献: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中文版全球同步上线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儿童节特别策划 | 那时候,我们都蹲在路边看连环画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