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东:生态脆弱地区乡村振兴规划的几点思考 | 长安论坛
导读
作为中国科协确定的“全国重要学术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20城市规划•长安论坛”于11月21日-22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功举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乡土建筑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城乡规划学教指委委员雷振东教授应邀做了《生态脆弱地区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的精彩主旨报告。
本文字数:1850字
阅读时间:7分钟
雷振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乡土建筑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城乡规划学教指委委员
01
认 知
1
生态脆弱地区的基本特征
生态脆弱地区通常是国家生态安全、国防安全的战略重地;通常气候严峻、地貌复杂、地表水资源匮乏;通常贫穷落后,贫穷落后的核心表现在于观念的落后;通常人口密度低,但人口城镇化率却并不低;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与发展,空间主体是乡村,实施主体是农民,动力主体是资本。
2
“城市—乡村”的竞争依存关系
城市经济效益高,优势人口集聚,消耗生态资源,无偿共享大生态效益;乡村经济效益低,弱势人口沉淀,持续公益性经营生态资源,维持国土大生态效益。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战略上是“让少数地区和少数人先富起来”,进而带动大多数地区和人去发展,这非常科学。改革开放40年,城乡势差、东西部势差越来越大,亟需尽快调控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当前的纯粹市场竞争发展关系:包括优势人口竞争、资本竞争等,正视宏观发展效益享用与分配的不公。
从国家发展安全战略高度上也越来越迫切需要平衡发展,没有西部,东部难以独善,没有了乡村,城市无以生存、难以安宁。
城乡是互为依存的发展共同体——需要超越纯粹市场经济层面的连续宏观调控才能平抑资本投机,达成新的城乡平衡共生。
3
“农业—农村—农民”的层级关系
三农问题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有层级关系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传统乡村概念的层级关系,已不适应乡村振兴时代。乡村振兴时代的三农应该是“农业、农民和农村”。现代农业决定着未来农民,未来农民决定着未来农村。
乡村振兴规划的难点在于“农业、农民和农村”均处于质变转型的过程之中。乡村振兴规划的重点:一要做基础的、不变的,二要做未来的、不大变的。生态脆弱地区的农业概念要放大,生态产业化与农业生态化要有保障。农业人均经济收入城乡平衡了,人才就有了,乡村才会振兴。
4
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的矛盾统一关系
国土空间的主体占比是乡村空间,城市空间占比微乎其微。无论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还是国土空间规划,都是规划。规划才是关键技术灵魂,规划的科学本质是境界和修养。乡村振兴是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转型发展问题。国土空间规划强调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依赖人去振兴。
02
实 践
——延安市国土空间规划之乡村振兴专项规划
1
生态基础培育战略
了解地区国土生态的本底,针对不同区域进行精细化分类、诊断和处理,强调生态基础培育才是延安乡村振兴工作的切入点,是整体战略提出的重要基础环节,应强化国家资本对乡村地区生态的投入和农民的生态收益,保护培育五大流域生态资源,构建生态产业循环链。
2
产业绿色循环战略
在摸清生态本底,推行生态基础培育的过程中,延安地区乡村应着力推动产业绿色循环战略,从产业生态化路径和生态产业化路径两个方面梳理一系列延安未来可能的新型产业模式,强化流域产业发展区划。产业能源流入与流出形成单元自平衡。
3
人居多元转型战略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首先,针对60-70年代群体的传统老农人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强化人口构成的基础力量,其次,将80-90年代群体的社会化服务人员逐步培训转型为生态产业从业人员或农业承包大户,鼓励青年返乡就业成为新型职业农人,以生态优势吸引优势要素,促进乡村人口结构多元转型,最终形成全年龄段的新乡民与新的农业文化。这也是延安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
4
村镇体系重构战略
建立生态、生产、生活体系,结合流域单元重新架构经济圈、生活圈,尤其是增长极。规划应重点强调“基础的、不变以及未来不大变的”,尊重中间过程的动态变化与自循环规律,提倡有机更新。
03
结 语
今天,西部比东部弱势,乡村比城市弱势。弱势叠加的西部乡村振兴难,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乡村振兴更难。借此呼吁全体规划师回归本源,立足国土、国家,主持公平,面向振兴的未来,还城乡、东西部依存关系下生态脆弱地区乡村一个科学的新规划技术体系。
供稿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王树声:文化复兴战略与空间规划应对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杨威:21世纪全球规划师的使命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周庆华:秦巴山脉区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