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观展 │ “共生一存量城市的魅力”摄影展

本文来源: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

导读

此次“共生一存量城市的魅力”摄影展,是融合美育教育、社会调研与存量规划三者为一体的教学尝试,探索“新工科”教学需求下的一种交叉融合学习方式


本文字数:1507字

阅读时间:5分钟

 


时代背景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新要求,标志着我国城市的发展重点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发展。城市发展更加强调建成环境的整体质量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和功能、活力的创造,不仅重视经济意义,更重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展览内容


存量规划理念的核心是对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文化交融的丰富性的理解,为强化社会对城市存量的珍视、提升社会的城市理念,举办“共生一存量城市的魅力”摄影展。从多维度表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发展与历史遗存的演替共生、城市中不同社群的交融共生等等。同时,将美育融入课程体系,通过摄影使学生更好的观察社会、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视野。


本次展览的作品为师生作品联展,一部分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影像》的学生作业(指导教师:侯鑫),另一部分为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专委会老师们的作品,包括:陈天、尔惟、黄维旻、甄琦、侯鑫。老师们加入课堂教学,为学生们打开另一个美学世界的窗口,通过专业视角与摄影手段的融合,塑造未来规划师的人文情怀。 



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作为人工的产物,城市突出于自然,似乎可以脱离自然,曾经,人类在科幻小说里幻想建设宇宙真空中的城市。


然而,自然用现实告诉人类,那一步还太遥远。城市始终是自然循环中的一部分:从自然里获得能量,将废弃物排入自然,依靠自然的新陈代谢而维持自身的发展。新冠疫情全球肆虐提醒我们: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自然的定律始终在主导。城市的思考者们用镜头记录和传递了关于城市—人—自然的互动关系和思索感悟。



城市与历史的演替共生


在城市漫长的发展中,建成环境演替交错,部分空间逐渐丧失曾经的辉煌而走向衰败,缺乏维护的老旧建筑及其物质环境逐渐变成杂乱和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决定了城市的厚度。一堵旧墙、一棵老树,不能仅仅用经济去衡量。墙边树下发生的故事,构成了市民们魂牵梦绕的童年、刻骨铭心的青年、亲情浓厚的老年。对历史建筑的态度反映了城市对其自身的珍视与否,对于有价值的历史空间环境,将保护与发展的理念相结合,促进其与城市整体环境之间的对话、共生,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创造地区活力。



-THE FIRST-


城市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个体的存在方式是附着于不同的社群,社群是城市文化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记忆的延续者和生活方式的倡导者。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城市发展的上限是由社群生活的丰富度和社群的发展潜力决定的。社群之间的交融共生是丰富城市文化多样性和促进文化交融的有效途径。促进社群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城市群体间的沟通对话,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文化塑造、创造地区文化活力。



后    记


此次展览是融合美育教育、社会调研与存量规划三者为一体的教学尝试,探索“新工科”教学需求下的一种交叉融合学习方式。原定的展览场地是天津市规划展览馆,主要受众为广大市民,因此策划展览时也有普及规划理念的目的。后因天津市规划展览馆临时有重要展览任务,改在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二层举行。展览时间为2021年4月24日至27日,现已结束。今后将择期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和天津市公共空间进行展览。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通过!设立征收土地预公告等制度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21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圆满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黄杉、华晨:存量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与城市规划”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