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年会】学术对话八:广域视角下的历史城市更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Author 遗产中心

导读

2021年9月26日上午,作为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活动之一的 “广域视角下的历史城市更新”学术对话专场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场学术对话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


本文字数:3699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在历史城市中,“保护”和“更新”似乎是一组对立的词语。这一组词语一直以来是城市规划行业的热点,同时关于他们存在的争议也从没有停止过,而那些历史悠久、同时现在仍承担很重要职能的大城市,问题的复杂性更高。本次对话就大型历史城市的持续性更新、更新方式与动力的可持续性、更新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更新与人和社区的关系等议题进行主旨阐释与互动交流。


学术对话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中心张飏副主任主持,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委会副秘书长、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霍晓卫担任主席。学会理事、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杰教授线上致辞,特别邀请学会理事、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文,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委会委员、原苏州市规划局局长邱晓翔,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李昊,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委会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委员冯斐菲,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梁燕,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红,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处长唐金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副科长郭冰等8位来自七座大型历史城市的专家学者和部门管理者参会。最后由学会常务理事、住房与社区规划学委会主任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对本次学术活动做总结发言。


开场致辞


张  杰

学会理事、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张杰教授在线上开场致辞中指出,城市更新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等因素息息相关,这些因素决定了城市更新的方式。突破60%的城镇化率、高速发展的城市建成环境、“全球化“发展的不确定性等,是探讨我国当下的城市更新的重要前提,也赋予了”城市可持续更新”特殊的意涵。如何应对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要求,是我们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的源动力。随后,张杰教授就城市可持续更新中的生态、交通、社区、遗产保护等层面的思考做了简要阐释。


开篇报告


《广域视角下的城市更新》

 


霍晓卫

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委会副秘书长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霍晓卫做了题为“广域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的开篇报告,以国内七座历史意义重大、层累丰富的大型名城为例,阐释了其更新实践、探索、思考与展望。


霍晓卫副院长认为,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下半程,面对空间和土地资源的束缚,应该从存量中找寻发展出路。历史城市的更新有其特殊性,历史资源会为更新带来更多新视角,更新也为历史城市的织补提供更多机会。其中,古都西安作为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历史资源丰富,面临的更新问题更为复杂,也应承担更强的责任;南昌有着厚重错综的文化遗存层累、文化韧性,以及重要的生态系统,应做好对以上资源的维系;苏州古城风貌在整体严格保护下,应探索更为多元的应参与方、能参与方,以及更为精细的运营模式。本次围绕七座大型历史城市的讨论,既是对已有工作的总结和再思考,也为其他历史城市的更新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七座历史城市更新特点和展望


主旨报告


《厚度+活态:从历史静物走向共生遗产》

 


李  昊

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委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专业负责人


李昊教授对以往风貌式、孤岛式、标本式的保护更新方式进行了反思,追溯了从“保护建筑”到“整合街区”再到“城市共生”不断演进的城市建成遗产保护更新观念,为当今历史城市保护更新铺垫了理论基础。随后,李昊教授以西安明城区为例,强调“厚度”+“活态”的保护理念,通过基于“厚度”的文脉持续保护策略与基于“活态”的有机更新利用策略,将西安明城塑造为一个叠合真实历史厚度,展示多元生活样态的城市核心区域。


《阶段更新与历史使命:南昌城市更新实践与思考》

 


梁  燕

江西省城市更新专委会主任委员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


梁燕副院长从南昌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入手,从“1.0大规模棚改阶段” “2.0综合更新阶段” “3.0高质量发展阶段”三个时期,系统讲述了南昌在国家政策和地方发展导向下的实践重点和规划反思。通过南昌城市更新的案例总结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要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过程中各地需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传承历史彰显特色,并且通过系统施治、共同缔造的方式完善社会体系与治理机制,最后持续跟进久久为功。


《新时代背景下昆明城市更新》

 


陈  文

学会理事、山地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陈文院长通过剖析昆明历史城市更新实践中的困惑与经验教训,结合昆明的实际情况,从五个视角提出历史城市更新可持续的可能性:一是要以整体统筹组织可持续性的城市更新。强化顶层设计,分层次、分类型组织编制更新规划;二是要聚焦历史文化保护,出台配套机制并强化落实;三是要优化城市所在历史环境,强化城市更新中的地方特色;四是要延续文化精神,强化城市更新中的文化属性;五是要共同缔造历史村落,激活广域历史文化物质空间载体。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张  飏

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委会委员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 6 年间,不遗余力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为福州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保护好、传承好福州历史文化遗产,有效延续福州城市文化的“根”与“魂”。张飏副主任代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张帆副局长介绍了福州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全面推进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建筑保护,初步构建了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名城保护格局的工作情况,主要包括以三坊七巷为代表的4片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区的保护修复、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三山两塔”历史格局的修复、3座遗址公园的建设、传统老街巷的整治、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等。


《加快实施“中优”战略 深入推进城市更新》

 


陈  红

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红副局长从济南城市更新的主要阶段、取得成效和工作机制等方面介绍了济南城市更新的总体情况。陈红副局长围绕“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格局,重点讲述了“中优”战略的实施工作。将明府城作为“中优”规划的典型项目案例,深入介绍其总体保护更新的“1+4+1”工作框架。其中,以“打造一湖一环世界级商旅目的地”为定位目标;以守住保护底线、全面凸显全城生态文化人文特色、全面促进社区复兴、民生体制为四个核心抓手;以制定实施项目库及行动计划为实施指引,综合开展明府城保护更新。


陈红副局长表示,济南将进一步优化城市更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按照“市区协同、以区为主”的原则,坚持“留、改、拆”并举,探索“功能性国企实施、国开行贷款资金支持”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国开行贷款及其他社会资金,通过重点片区带动,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步伐,提升省会城市活力和品质。


《让文化走进生活——众筹众创的北京实践》

 


冯斐菲

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委会委员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委员


冯斐菲教授以西城“四名汇智”和东城“崇文争先”的实践为例,以小见大,讲述了北京在古城保护更新中文化传播和公众参与的点滴经验和感悟。其中,“四名汇智”是由十几个年轻人发起,通过不断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以多种形式支持名城保护,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参与文化保护的IP符号。“崇文争先”则是以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的史家胡同博物馆、文创社、文化生活馆为例,讲述了规划师、高校老师、海归青年等扎根社区进行文化空间运营,并与居民共同开展街区保护更新的故事。


冯斐菲教授提到,或许个体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汇集到一起,就成为了一股力量、一种智慧、一份认同。这份认同会让大家找到归属感、自豪感,体会到文化自信,进而产生责任感。因此要敢于创新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更好地促进保护更新、文化复兴。


讨论环节



 


邱晓翔

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委会委员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三角分院总规划师

原苏州市规划局局长


邱晓翔局长从政府宏观管理、以及服务于政策落地的方案设计两个角度,结合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向大家分享以下三点思考:第一,城市更新是持续开展的,要把眼光放长远;第二,历史城市更新应寻求经济推动力,并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第三,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应探索多元思路和渠道,并创新机制。



 


唐金波

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更新推进处处长


唐金波处长简要回顾了济南的城市更新工作模式和机构设置情况,提出政府部门在城市更新工作应适度干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其中,宏观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中观层面应做好模式创新,要制定可行的模式和路线,符合技术逻辑和商业逻辑,并有产业做支撑;微观层面要发动社区力量,做好共建共享,以保障城市更新的持续性。



 


郭  冰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西城分局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科副科长


郭冰科长从实践工作出发,分享了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在街区更新机制创新和顶层设计方面的部分工作经验,介绍西城区城市更新工作包括四个特点:一是聚焦街区单元,精细化开展全区101个街区的更新工作,通过调研摸底,形成问题底册、实施项目库和行动计划;二是全区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全面深入基层参与调研、咨询、评估等工作,并组建责任规划师联盟;三是开发了一批公共文化节点,如陶然书院、什刹海探索中心、大栅栏人本实验室、白塔会客厅等;四是西城分局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实践“四名汇智”计划,不断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


总结发言



 


袁  昕

学会常务理事、住房与社区规划学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袁昕院长认为,将“历史城市”和“更新”两个热点进行叠加,从广域视角探讨历史城市的更新非常有意义。历史城市的保护与更新两者并不矛盾,保护强调物质空间和环境的延续和文化传承,更新则是城市自我生长的一种新陈代谢过程。历史城市积淀更多,经历的更新过程周期更长。


袁昕院长提出,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更新作为治理思维,是对城市原有治理方式的完善和提升。历史城市的更新要以彰显其文化价值为导向,进行空间的文化价值资产积累。更新需要政府和市民达成价值导向共识,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广泛的居民参与。这样的更新才能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并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让更多城市认识到历史文化的价值,未来让更多城市成为历史城市,这是更新应有的目标和意义。


嘉宾合影


本文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InfoTHUPDI)


您可以通过各个平台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账号,年会资讯早知道。


  • 微信、抖音、视频号、学习强国号:中国城市规划

  • 微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网、规划年会

  • 官网:http://www.planning.cn/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何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十一:如何理解和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三十五:城市更新规划的统筹与协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年会】学术对话四十二:城市“日常更新”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