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抢鲜看!《2021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出炉

导读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年度报告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权威研究报告,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发布六年。《2021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由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三家单位联合完成。并于2021年12月26日正式发布。


本文字数:3014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2021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汇集了“十三五”期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基础数据与核心指标,以2020年地下空间发展为重点研究对象,全景式展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从顶层设计到行业与产业发展等领域最新成就,通过关键数据与要素评价,揭示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在不同维度和层面的内在关联轨迹,为“十四五”期间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空间资源复合利用提供地下空间方面的专业意见。


以下为内容目录及摘录,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目  录  


中国新型城镇化下的地下空间发展格局


中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态势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黏附特征。这一特征既反映城市空间需求骤涨的驱动内质,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国速度”的感性特质。


根据编写组汇集的若干年数据分析,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纵深推进以及实现小康社会后居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编写组认为上述特征仍将长久地凸显于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版图之中。


以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来衡量,截至2020年底,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仍延续“三带三心多片”的总体发展格局。


其中,“三带”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连绵带,分别为东部沿海带、长江经济带和京广线连绵带


三心”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中心,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整体水平领先全国,区内城市差距较小。以在中国的区域位置来看,“三心”分别为北部发展中心、东部发展中心与东南发展中心。北部发展中心为京津冀都市圈,地下空间发展以人防政策等要求为主导。东部发展中心为长三角城市群,东南发展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两者地下空间发展均以市场力量为主导。


多片”为以各级中心城市为动力源,不同规模城市群为主体呈多源分布的地下空间集中发展片区。“多片”分别为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地下空间发展片、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地下空间发展、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地下空间发展片。典型特征是片区内城市“十三五”期间发展水平提升较快,由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推动地下空间发展,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地下空间发展较领先,其他城市与三个发展中心的城市相比,差距仍较大。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格局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模领军世界


纵观世界地下空间发展历程,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主要为备战备荒的防空地下室,较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起步晚。自“十二五”以来,中国以地铁为主导的地下轨道交通、以综合管廊为主导的地下市政等快速崛起,地下空间专用装备制造及相关技术不断创新并打破国外垄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呈现规模发展态势,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国。


截至2020年底,中国(本报告中除明确注明,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城市地下空间累计建设24亿平方米。


2020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新增建筑面积约2.5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0.78%,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含轨道交通)占同期城市建筑竣工面积约22%,而长三角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珠三角城市群,该比值达到24%,共同构成主导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增长极。


2020年各省市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比较

数据来源:各地自然资源局、人防办(民防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各地2021年统计年鉴、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计算

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依据国家统计局《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2011)。


“十三五”期间,中国累计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达到13.3亿平方米,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统计的城镇常住人口90199万人1计算,新增地下空间人均建筑面积为1.47平方米。在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中,累计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的依次为江苏(1.75亿平方米)、山东(1.30亿平方米)、广东(1.25亿平方米)、浙江(1.01亿平方米)。


“十三五”期间各省市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比较

数据来源:各地自然资源局、人防办(民防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家统计局及各地历年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国各区域地下空间发展综评


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以“十三五”期间为时间线索,2020年为重点研究对象,分区域进行地下空间发展综合评价,便于掌握全国地下空间发展的实时动态。


1

东部地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的主驱动


东部地区汇集了中国重要的社会资源、科创力量和资本市场,政策支撑文件颁布数量较多,覆盖广泛,规划管理体系相对完善;地下空间行业多元发展,供需市场最大,地下空间专有技术与装备的创新较为频繁,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主驱动。


2020年,东部地区的城市地下空间新增建筑面积同比上升,增长率达3.78%(全国为0.11%),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依次为浙江省(33.2%)、江苏省(14.9%)、上海市(10.0%)。


2

中部地区—地下设施系统快速崛起,

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中部地区的地下空间发展速度较快,地铁、综合管廊等城市地下设施系统的快速崛起提升了城市经济与社会影响力,充分反映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轨迹,具体表现为:城市地下空间从粗放管理到逐步完善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地下空间治理体系;地下空间专业教育资源较丰富,平均每省拥有超 3所已开设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东部地区平均每省不足3所),持续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培养输送大批技术人才。


3

西部地区—城市与地下空间建设

速度放缓,专业教育资源不足


2020年,以陕西、四川、广西、云南为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其城市建设速度缓慢上升,地下空间新增面积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差距值同比增加 13.25%。“十三五”期间,仅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较好,其他城市未有显著变化。


西部地区的地下空间专业教育资源稀缺,从事地下空间领域研究的专业机构短缺,仍是制约地下空间发展的因素之一,以上短板在“十三五”期间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4

东北地区—与其他区域差距渐大,

法治建设亟待完善


“十三五”期间,东北地区的城市地下空间新增建筑面积逐年减少,2020年数值达到最低位,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机制、法治建设不完善,“十三五”期间颁布的涉及地下空间的政策及规范性文件较少,其中 2020年仅新增1部。


但东北地区注重地下空间专业教育资源的扩充,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有5 所、4所、3所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专业发展与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


以上为《2021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摘录,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图  解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重磅!《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发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新鲜出炉,《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19》发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全文发布!《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18)》出炉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