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稿】重庆市渝中区,挖掘城市更新的山城密码

陈敏 中国城市规划 2022-05-09

导读

“中国城市规划”推出【规划人谈“居”】有奖征文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www@planning.org.cn。


本文字数:2676字

阅读时间:9分钟


作  者

陈敏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母城”,山地起伏连绵,平坦开阔的地方相对较少,爬坡上坎才是家常便饭。由于历史悠久,建成年代较早的老旧社区颇多,楼栋之间间距较小,原住民也更多。渝中区的公共空间相比中心城区其它行政区,受地形所限,为房屋所围,小、少,且难以拓展。不过,公共空间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近年来通过精巧设计,在点、线、面方面创新出有别于平原城市的路径,成为山城的亮点和名片,这就一起来看看。


01

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2018年,重庆市提出至2020年,利用建成区内的零星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92个。3年时间不到,已全部建成,遍布中心城区各个角落。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选址贴近社区,周边居民大多步行15分钟可达,设置多种活动场地,基本满足了各年龄段群众体育锻炼需求,傍晚时分,往往人气爆棚,缓解“健身难”、“休闲难”,成为居民喜爱的场所。


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在于,与其它公园以绿色植物为主不同,92个公园色彩明快且统一,全部都以黄、蓝互补为主,一眼就能知其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身份——公园平面图立牌外框、广告牌全部是正黄色,健身器材以橙、明黄等黄色系为主,球类运动场地铺装选用了深深浅浅的蓝,跑步道、健身步道多选用深深浅浅的灰,自动售卖机统一为白色主体深红顶盖……后来得知,这些公园是由同一家公司统筹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管理,才能做到“整齐划一”,自带“ID”。


图1 蓝黄组合的ID


渝中区共有5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分别为两路口街道桂花园体育文化公园、大坪街道肖家湾体育文化公园、朝天门街道棉花街体育文化公园、七星岗街道巴将军体育文化公园巴园和巴将军体育文化公园渝园。除以上共同特点外,还有2个出挑之处。一是解锁山地地形,土地复合利用——不仅利用地形高差修了公共卫生间、无障碍坡道,还设计了公共停车场,缓解了周边老旧社区停车难的民生“痛点”。


图2 棉花街体育文化公园公共卫生间、立体停车场(屋顶是活动场地)


图3 巴将军体育文化公园无障碍坡道


二是自带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文化元素。棉花街体育文化公园靠近“千厮门行街”(行(hang)街:重庆特有的街道命名方式,多在城门附近,与城墙呈垂直状,是行列的意思),用雕塑重现了挑夫挑担的情景。巴将军体育文化公园可能是文化天花板了,位于巴蔓子墓附近,除了有古巴国忠州(现重庆市忠县)名将巴蔓子的雕像,还沿用通远门城墙的立面元素,写有“中国自古有断头将军,无投降将军”“荒坟犹耸峙,将军依旧镇三巴”等口号。


图4 棉花街体育文化公园,挑夫挑担

图5 巴将军体育文化公园,巴蔓子雕像


02

线——山城步道


步道很早以前便已形成,多为石板路,纵横于渝中半岛,连接上半城下半城,大大方便了本地居民出行。后来,步道独一无二的山城特色被发掘,便依托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历史人文资源,在中心城区对步道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山城步道”品牌,寻觅巴渝历史,遁入山城烟火,探索城市风光,乐享都市生活。


春节前夕,重庆市中心城区山城步道地图新鲜出炉,涵盖47条山城步道。其中渝中区就占了28条,占比近6成。通过步道线型空间的更新和延伸,带动沿线社区的变化——公共环境变好了,居民出入更方便了,也更愿意在此歇脚了,漫步老旧社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甚至影视剧组都来此取景了……步道功能既能“守旧”(便民出行),又能创新,色彩既能明艳,又能沉稳,虽然更新方式都不同,但都能带动渝中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枣子岚垭”是渝中区的一处地名,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是我心中重庆路名的top3之一。小学时几乎每天都要从“枣子岚垭一巷”走路回家,20多年后,这条路开启了美颜模式,也有了一个连接过去和现在的名字——枣子岚垭“时光里”步道,成为网红打卡地之后,吸引了很多很多人来此拍照。街巷“外貌”大改,但肌理犹在,随便一条朋友圈,就能轻易勾起小伙伴们的回忆。


图6 小彩砖,大效果


图7 朋友圈里的回忆


“枣子岚垭一巷”红了,旁边的“枣二巷”也快速跟进,虽然也是以道路线型空间更新为主,但是画风与前者完全不同,总体十分朴素,除步道本身翻新外,主要对步道中段一个小场地进行了更新——联系周边老年人较多的实际,通过墙壁彩绘植入慈孝文化,点亮了这个小空间,成为步道上的点睛之笔。


图8 道路颜色淡雅低调

图9 慈孝文化院落


新都巷步道又是另一种画风。社区背靠鹅岭悬崖,面临嘉陵江水,上下高差50余米,地势刚险,居民出行主要靠300余步的步道。除了道路修缮,广场拓宽,还整治了临江崖壁,种植了绿草红花,最妙的是提供了“轻轨过江”和“轻轨穿楼”的绝佳视角,给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好景致。既保留了老街巷的原汁原味,又带动了周边地段的改造,整体焕然一新。


图10 场地更新


图11 步道和崖壁更新


03

面——坡坎崖美化


重庆山地形状不规则,坡度陡、高差大,坡、坎、崖都是山地城镇边角破碎用地的典型形式,数量多、分布广,随处可见,是最难开发利用的用地形态之一,但与此同时,也有极大挖潜提升空间。为有效利用山体,突出山地特色,中心城区开展了坡坎崖绿化和美化,依山就势进行改造。虽然形式不同,但基本都有游憩休闲、景观提升、交通优化、生态修复、文化植入等功能,实现“边角余料”变“金角银边”。


坡坎崖的美化也不是一日速成的,隔三差五,每次去看都有新发现。就拿最具代表性的李子坝轨道站文化墙堡坎美化来说,随着李子坝轻轨站成为旅游景点,毗邻的陡峭边坡随时可能入镜,自然要进行美化。2018年,在边坡下半部设计了“岩之魂”浮雕文化墙。2020年,对边坡上半部的绿化进行了加工,增加了植物种类和色彩,层次更加丰富。2022年,又发现边坡顶部增加了灯光设计,底部依托崖壁新增设了卫生间和重庆常见的防空洞(内有许愿墙、杂货铺、书画作品售卖摊点等),进一步复合了功能。


图12 下半部浮雕设计

图13 上半部景观美化


图14 增加灯光和防空洞、卫生间


虎头岩山脊观光道则是依托峭壁修建,长约2.7公里,起伏不平。2017年整治完成,增加了观景平台,后续还开通了多条登山小路,不仅方便了山上山下的居民出行和玩耍,还方便游客一起做虎头岩山脊观光道的支线任务,尽情探索山城的高差。为提升观光道颜值,沿线覆绿,补植了观赏乔木,使原本不好看的边坡披上了一层绿外衣。坡、坎、崖美化潜力在立体,特色在立面,依山就势进行立体绿化,由于三者形态还是存在差异,因此还是要因地制宜,比如边坡以草坪为主,崖壁以垂直绿化为主,实现高矮对比、硬软对比。


图15 坡和崖美化形式对比


04

一点感想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山城步道、坡坎崖美化是重庆市城市更新3种典型的打开方式,但它们不是孤单存在的,往往互为补充、相互渗透。在地形起伏巨大的渝中区,在一片区域可以同时存在好几种不同的更新方式。在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生活品质的过程中,山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打开城市更新的密码,刷新城市“颜值”,提升城市“气质”,打造重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风景,增加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投稿】由记忆中的故乡四季景色想到的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投稿】城归何处——保定古城的规划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乡“居”30年流变:三代房子,三代人的故事——乡村记事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