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 “金陵瑰宝 国之巨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将于5月29日起在南京金陵美术馆开展
导读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协办的“金陵瑰宝 国之巨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将于5月29日起在南京金陵美术馆开展。您可进入规划V站(v.planning.org.cn)观看开幕式直播。
本文字数:4486字
阅读时间:37分钟
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100周岁。吴良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吴良镛先生一直坚守在教育和研究岗位,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呕心沥血,勤耕不辍。他创建一门学说,致力一生实践,成就一代宗师,为中国与世界人居环境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金陵瑰宝 国之巨匠
吴良镛学术成就展
展览时间
2022年5月29日-2022年6月30日
周二到周日 9:00-17:00
(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南京金陵美术馆一楼1号厅、2号厅
南京市秦淮区剪子巷50号
主办单位
南京市人民政府
清华大学
承办单位
南京市委宣传部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
支持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建筑业协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组委会、南京博物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金陵美术馆、南通博物苑、江宁织造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钟英中学、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阅江楼风景区管委会、北京清大科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
开幕直播
展览将于5月29日9:30开幕
开幕式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直播
展览看点
展览前言
镛是中国上古宫廷乐队中挂在钟架正中间的那口大钟。镛是管节拍的,可以和笙、鼓、磬等乐器,八音克谐,维镛控节,金声玉振,演奏出气势磅礴的黄钟大吕!
对于中国建筑学界,吴良镛教授所起的作用以及他所站立的位置,就是国家乐队正中的那口大钟——镛。
他以一篇《释阙》的论文走进梁思成、林徽因的视野,走进清华园,并在这里工作教学到今天,成为清华园里资历最老的园丁,作育英才,桃李天下。
他从清华大学的三尺讲台走向一个个国际建筑师论坛,并长期担任国际建筑师协会的领导职务,把充满中国文化精神和哲学智慧的建筑理念写进了《北京宪章》。
他从菊儿胡同小试牛刀,以“为生民立命”的大儒担当,渐次展开他“天下人居”的思想与实践,并逐步形成丰满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把中华主体文化的儒家思想和道家精神融会贯通,成为中国建筑学家对世界建筑理论作出的杰出贡献。
他认同先贤“匠人营国”的理念,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和区域协同规划。他把中国建筑师的视野,从单体建筑的精雕细琢引向一座城市、一个经济协作区的宏伟规划:大北京、京津冀、长三角、滇西北、三峡库区……最美的蓝图画在神州大地之上,宏大的空间叙事展现出中国建筑师的大手笔。
他为数不多的建筑设计作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想象力,表达出用建筑营造历史语境的深厚功力,以及在天地之间用建筑与古圣贤对话的文化魄力,是中国当代建筑中的大雅之声。
他获得过国家最高科技奖和许多国际大奖,以及多国授予的荣誉称号,国家天文台命名一颗小行星为“吴良镛星”,这是一个建筑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一个不知疲倦行走在大地之上,为了中国人的美好人居环境而辛勤工作的建筑学家,终于活成了一个活着就变成了星星的人。
但是,他坦然面对这一切,他在享受工作带来的幸福与喜悦的同时,似乎更惬意于背个画夹,在山河城廓之间描画晨昏雨雪的美丽图景;或者回到书斋,挥毫书写古代圣贤的语录。他的职业是教师,他的社会身份是建筑学家,但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人,一个依仁游艺的儒者,他在精神上是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信徒:“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的“人居环境理论”和“广义建筑学”的核心理念,即根源于斯。归根结蒂,他是一位仁者。
在年近百岁的遐龄,这位仁者突然悟到,他终生从事的工作,是“在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的大千世界中追求大文化”。兹“五大”,即构成了大儒吴良镛先生的生命框架。
“白头相见江南”,作为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金陵人,他对家乡一往情深,长期指导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亲自担纲江宁织造府——金陵红楼梦文化博物馆总设计。他提出的“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理论,也成为这座伟大城市历史文脉承续与延伸的基本准则。在南京举办《金陵瑰宝 国之巨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既可以看作是家乡人民给吴良镛先生所作的百岁寿展,也可以看作是吴先生的回乡汇报展。
我们呈上这个展览,撷取吴良镛先生工作中的吉光片羽,沐浴春风,领略先生的人生境界,并持山作寿:这“山”,就是先生自己。
吴良镛自述
我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经70年,一直未离开这个岗位。我的专业是建筑学,为了教学之需,一直从事科研和相关实际生产,产学研三者互相促进有助于业务的提高。这点对很多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如此。
自1946年到清华建筑系工作算起,刨去“文革”期间10年不算,我做了长约 25年的教学行政工作。这一时期的工作很特殊,作为副系主任、系主任,涉及方方面面,尽管这时间段是我精力旺盛的时期,投入行政事务,化解难题成分太多,原拟除一些重要的事有必要做一定的交代外,其他均简略谈过。后经友人建议:“这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从初创到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你一生投入了辛勤劳动的重要阶段,不应草草而过。”我接纳了这一忠告。
我少时得恩师栽培,在中学打好基础,入大学后得名师的引领,后又应梁思成先生的召唤在清华任教,并得到赴美两年的学习机会,回国后立即回到教学岗位,跟上了清华“营建系”的辉煌阶段,又参加了一些新中国学术团体的组建,如 1953年中国建筑学会、1981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及其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并参加国外学术团体活动,从1955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国际建协第四届会议,此后直到20世纪末,我与国际建协有不少交往,增长了专业认识上的阅历,有助于专业视野的提高。
我的觉醒是在“文革”之后,墨西哥、美国之行与西欧之旅为我打开了一度封闭的眼界。特别在1981年改革开放后,作为新获选的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我基于自己专业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建筑要走向科学”。1984年,我在62岁时卸去行政职务,初创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开始“进军科学”的探索。
回眸我的人生之路,可以说大致由三个30年构成。从我出生到而立之年,主要是1922-1950年这一时期,可以作为我的学习成长时期。我在“一战”后出生,就读小学时东北沦陷于日本军国主义之手,高中时家乡沦陷而颠沛流离,对祖国,对家园,对人民怀有无限的感情,这30年,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另一方面是在动荡的时局中树立了理想和信念。三十而立,为我毕生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1983年,是第二个30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在祖国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我从美国留学归来,走入建设祖国的行列中,将个人的力量都投入到清华建筑系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城市建设中,有豪情,但也有困惑,到“文革”中断约10年。1978到1983年,我担任建筑系主任,重整重灾后的建筑系,这时候正是改革开放之初,无论在工作还是业务上均有较多的进步。这两个30年是我事业和学术的重要阶段,我追随着国家的发展,努力成长,既受客观条件所左右,也从未放弃个人主观的努力。
从改革开放至今是第三个30年。1984年我在卸去行政工作后,成立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到 2014年恰好30年。这可以说是向科学进军的30年。广义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菊儿胡同的落成与获奖,若干重要科研项目的推进,都是在这30年中完成的。这30年可以说是一生中的“黄金时代”,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授予可以说是对这一阶段工作的肯定。
在90岁之后,来写这本书,严格地说,是一个自述,不能算作自传,因为我无意面面俱到,而主要着眼于我业务追求的历程,知识的追求,道路的追求,对一己缺点、不足的自省。曾国藩对自己的书斋称“求阙斋”,就是知不足。这里只记录人生的主要经历、艰难曲折的道路,是一个对过去的归纳和总结,说明收获与困惑,以求解之心面对严峻问题,以诚朴之心记录专业实践,并以期望探索之心展望未来。这是一个自觉尚称勤奋的老年建筑学人,近90年来的个人求索心得和反思,是对自己的内省、心得与认识,不表功,不盗名。
首都地区空间发展愿景 2014年
人民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本文来源:南京规划资源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良镛百岁生辰 | 一世丹心育良才,百岁哲匠绽芳华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良镛院士九九春秋,孜孜求索,桃李芬芳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开幕 | 共同奋斗,建设美好人居环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