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授予王凯等四人领军人才奖、仝德等三人青年人才奖

导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授予王凯等四人2021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领军人才奖、仝德等三人2021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人才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号召全国规划科技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创规划工作新局面。


本文字数:3031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奖实施细则》,经两院院士、本会理事、本会二级组织、本会会员单位、地方规划学会(研究会)等多方渠道提名,奖励工作办公室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委员会初评和终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公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六届二次理事长工作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领军人才奖、青年人才奖获奖人员名单如下。


2021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领军人才奖获奖人员

(共4人,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  凯

王凯,男,1963年11月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长期致力于国家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和重大实践,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创建“国家空间规划论”,推动建立了适应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增长模型,为国家城镇化政策的精准化提供了科学支撑。提出城镇空间人地关系的管控新技术,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空间的紧凑集约和地域特色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主持、参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等重大项目。先后出版《国家空间规划论》、《中国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中国城市群的类型和布局》等多部重要学术专著,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金奖1项,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8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


尹  稚

尹稚,男,1963年2月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监事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投身人居环境科学事业,践行人居理想,持续探索行业技术革新,为促进多元价值导向下的城乡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的行业变革和跨界融合做出了突出贡献。基于“理论-技术-政策-实践”闭环,创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理论与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复合型、跨学科、创新性的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推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创新。推动大数据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政府决策的应用,创新提出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系统概念并实践。长期践行“理念-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全过程复合型纵向技术集成,以示范项目推动行业革新,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技术引领与统筹协同作用。累计荣获各类奖项5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行业奖40余项,含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项,全国优秀城乡规划一等奖4项,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新闻专访50余篇。


赵  民

赵民,男,1952年2月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城市规划教育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教育部“世行贷款高等理工科教育改革项目—城市规划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实施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改革,负责起草《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培养方案》(1999版),牵头修订《高等学校规划专业评估文件》,完善了评估标准、评估程序和方法,有效促进了我国城市规划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引领了全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深入研究城市规划教育与执业制度的衔接关系,参与我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的若干建设工作,推进了我国城市规划事业发展及规划体系转型。承担诸多国家和地方科研课题,注重人文社科与规划学科的结合,发表多篇论文与专著,在城市经济、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民商(物权)和行政法学、城市社会学,以及城镇化、城乡发展战略、乡村人居、城市空间结构及绩效、规划体系及规划管理等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建树。


樊  杰

樊杰,男,1961年3月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人文与经济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规划领域的研究、教学、实践和咨询工作。创建地域功能理论,提出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支撑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战略的研制与实施,研制完成了我国首部主体功能区划方案。发展完善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理论,创建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和承载力监测预警评价方法,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科学基础。坚持开展空间布局类规划应用研究,积极参与我国空间规划领域的改革和实践,探索经济地理格局演变规律,为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空间规划融合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表学术论文286篇,学术专著26部,国家级重大规划报告、被实质性采用的重要研究技术报告和咨询建议32份。获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科技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科技成果、建国70周年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


2021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青年人才奖获奖人员

(共3人,按姓氏笔划为序)


仝  德

仝德,女,1980年10月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究员。通过构建制度安排-建设行为-空间演化的人地系统耦合分析框架,在中微观尺度揭示了制度-空间相互作用的城乡土地利用和建成环境演化规律,解决了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地方政府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实践中“土地发展权益界定及治理政策效应评估”的管治难题,推动了城乡规划学、人文地理学、公共管理学交叉融合的空间治理学科发展,向国际学术界广泛传播了“政府-市场联动的非正规空间治理与乡村振兴”的“中国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整合了高校研发前沿理论技术和规划智库解决行业痛点的优势,打造了理论突破-技术创新-政策落地三位一体的研究特色。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贵州省委重大问题调查研究优秀课题一等奖多项奖励。


刘佳燕

刘佳燕,女,1979年8月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城市规划与社会学跨学科前沿领域研究,近年聚焦社区规划,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创新、引领和推动作用。针对中国国情,创新提出基于社会-空间互生产机制的参与式社区规划理论与方法。在北京、成都、雄安等地前沿探索“制度设计-规划编制-在地实施-陪伴服务”的全流程社区规划实践和制度建设。近5年来,出版和参编著作6本,发表学术论文34篇,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住建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欧盟“Horizon 2020”等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30余项,获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规划卓越奖”、世界人居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金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求是”论文奖、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北京市优秀责任规划师、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二等奖、北京、山东和安徽等优秀城乡规划奖等18项奖励。



张  纯

张纯,女,1983年7月生,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系副系主任、教授。围绕交通与城市理论研究,提出了时空动态背景下的协同发展理论框架,建立了带有动态性和交互性的协同评价体系,解决了交通与城市发展空间错位、时间异速、功能错配等问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世界银行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城市交通相关决策咨询相关课题10余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部,申请专利3项。获2020年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专项奖,2018年北京市师德师风先锋奖励,2017年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Distinguish Service Award等奖励,2015年入选北京交通大学青年英才计划。


领军人才奖、青年人才奖是中国城市规划科技奖的组成部分,经国家科技奖励主管部门批准,每两年评选一次。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2021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领军人才奖、青年人才奖推荐工作开始了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关于2020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授奖项目的公告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当今规划科技谁领军?“规划领军人才奖”虚位以待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