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一民:城市韧性演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管治、空间策略与景观格局研究 | 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

孙一民 中国城市规划 2023-05-23

导读

11月12-13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苏州科技大学主办、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2022)”成功举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教授作题为《城市韧性演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管治、空间策略与景观格局研究》的主旨报告。


本文字数:1643字

阅读时间:5分钟

 


演讲人:孙一民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湾区。从自然生态条件到经济快速发展都走过了沧海桑田与辉煌鎏金的岁月。面对气候变暖的生态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国际性的难题。2017年,中国—荷兰—英国三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起湾区建设科技重点联合研究项目,我们华南理工大学联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三所国际院校建筑学院提出了申请报告,最终我们的“城市韧性演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管治、空间策略与景观格局研究”成为众多河海专业课题中唯一入选的规划设计课题。


研究提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珠江三角洲的适应性城市转型的综合性多尺度设计和规划方法,并以珠江三角洲为案例开展研究。探讨韧性三角洲视角的规划方式和管理手段,重点关注三角洲城市的动态演进以应对与日俱增的洪水风险。运用了开创性的区域管治方法,为创造韧性城市的空间战略提供选择,尤其通过整合城市规划和水系管理,研发多主体利益可视化平台。项目包含三个工作包:

 

工作包一:了解珠江三角洲动态变迁与韧性策略,关注珠三角现状各个城市子系统的主要格局,包括自然(生态-农业)系统、基础设施网络和城市肌理,将基质层、网络层和人居层多因子进行叠加分析,评估湾区亟需进行韧性城市设计的关键区域。代尔夫特团队主持。

 

工作包二: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的系统性三角洲城市规划设计多方参与和可视化研究。结合AR、VR技术的多利益主体互动交流平台,多情景模拟评估不同城市设计方案应对极端水灾害的能力。谢菲尔德团队主持。

 

工作包三:韧性演进与空间策略及其城市设计原则在三角洲地区的应用。关注设计的理念原则和信息技术的内容与湾区城市设计规划管控的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团队主持。


案例 

1

琶洲西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城市设计与总师制度运行


通过公共利益优先的导则体系,引导和保障地块内的公共空间生成并形成体系,以一种自然发展和融合的方式来实施,核心体现关于城市管理的适应性的转变。进一步分析创设的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在首层公共空间、立体步行连廊、地下公共空间、消防登高面等方面协调的成果以及典型地块设计的演进。


案例 

2

琶洲中东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工作坊


在同样的水域、绿地面积,同样的出水口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平面规划和剖面设计,提升湾区河网地区城市应对洪涝极端灾害的韧性能力。经过率定的水动力模型可以还原城市内涝的时空过程,以评估不同的设计方案应对洪涝极端水灾害的能力。


工作坊第一阶段: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聚焦于水环境,实现城市韧性发展。工作坊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卡尔索普事务所聚焦于站城一体化下的城市空间形态,Ai+Architecture LLC立足于更加韧性的、具有场所记忆的开敞空间,晋思建筑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进行高强度的立体城市开发模式。


案例 

3

南沙灵山岛尖城市设计优化与总师制度运行


通过控制城市冗余空间设计和不同的时间段(反应长期变化)的变量,在同样的水域、绿地面积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城市冗余空间设计,提升湾区河口地区城市应对长期的土地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的能力。经过率定的水动力模型可以还原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的时空过程,以评估不同的设计方案应对洪涝极端水灾害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吴晨:城市在更新与复兴中韧性发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王世福:从“珠江三角洲”到“粤港澳大湾区”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低碳水乡,智慧规划 ——第三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