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将论文写在乡村的大地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斗乡村建设研究服务团队乡村帮扶纪实

为大家服务的 中国城市规划 2023-01-23

导读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推荐的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北斗乡村建设研究服务团队”被选树中国科协2022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特此分享其规划志愿服务事迹。


希望广大规划科技工作者加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志愿服务队伍,成为“规划志愿者”,以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为榜样,汇聚合力,协同推进,不断促进规划领域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水平整体提升,持续推动科技志愿服务工作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字数:4461字

阅读时间:14分钟

 


Part.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斗乡村建设研究服务团队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斗乡村建设研究服务团队自2002年成立以来持续关注乡村问题,经长期实践发现,一般的乡村规划对解决乡村人居环境品质低下、村庄特色流失等问题收效甚微。乡村蜕变,路在何方?因此从2015年开始,团队走进农村,服务乡村,长期驻村展开规划实践,团队成员围绕城乡关系发展研究、小城镇/乡村规划研究和小城镇/乡村创新规划设计技术研究,从科研、项目实践和教学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于2017年筹备、试点,2019年正式成立“北斗乡村建设研究服务团队党支部”。党支部始终以“党建带团建”的方式,以建设“西北领先、国内一流”的村镇建设“产-学-研”研究平台为目标,以促进乡村现代化为目的,致力于村镇建设、发展、保护研究,贡献高校团队在乡村振兴中的科技力量。


团队合照


Part.

2

全链条乡村建设服务行动


从早期的杨陵实践、到近期的延川县、西咸新区、临潼区、长安区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经验研究,团队认为只有真正的走进乡村、走进村民,针对村庄当下发展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得到有价值的规划建设方案,并基于此,团队总结提炼形成了从“调查-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五位一体深度驻村全链条服务乡村的建设模式。并将此模式推广到青海省、甘肃省、河南省以及山西省多地。



1 构建系统性乡村规划建设方法 


 

1)团队扎根乡土,脚踏实地,开展全面调查,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探寻村民真实诉求,制定不同的村庄调研计划,精准把握村庄发展的现实矛盾,保障村民利益,切实解决村庄发展困境;

 

2)团队构建“分级管控 分类施策”的全域乡村规划方法,以村庄分类发展实施路径、制定不同类型的村庄规划管控技术标准,从制度层面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撑,为乡村精明收缩提供路径,有效指导各类村庄健康、有序发展,助力地方政府进行乡村建设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形成以项目带动为载体、面向实施的“一村七图”编制方法,创新使用“运营手册”、“规划活页”等成果表达形式代替传统的“规划文本”,使规划成果项目化,聚焦乡村建设行动;

 

3)在设计层面秉承“现代化、科技化、节俭化、精细化”理念,即基于村民现代意识培育的乡村空间现代化设计、基于成本调控的乡村空间精细化设计、基于低运营维护的适宜性乡村空间科技化设计、基于节俭营村理念的乡村空间节俭化设计的四化理念,以促进村民观念意识转变、减少建设及后期运维成本;

 

4)秉承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同步进行的原则,提出陪伴式乡建的工作方法和“传统匠人—村民师傅—普通村民”的乡村施工体系,培养乡村匠人,弘扬工匠精神。提倡采用废弃材料、乡土材料、传统建造工艺展开村庄建设,延续村庄传统文化与村民精神文明;

 

5)依托乡村振兴学堂赋能村民成长,构建“以奖代补”机制调动庭院经济发展,空间化村规民约促进邻里和睦,将运营贯穿于乡建始终,在运营中提升村民的参与动力、培养村民参与能力,以人的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五位一体服务乡村的建设模式



2 构建深度驻村乡村规划建设机制

 

1)构建了驻村规划师制度,每名青年教师或一名博士负责一个镇办,每名研究生负责一个村庄,形成“一镇一博士、一村一硕士”责任驻村工作机制。在“调研-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中全程陪伴,明确村庄定位及五年重点项目,落实本年度实施项目,展开具体设计和驻村指导,并协调不同主体的诉求,引导村民参与其中,有效推进了乡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

 

2)探索出“线上+线下”的工作方式,线下现场对接,线上反馈每日乡建工作内容及村民实时问题,促进信息公开透明,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建设效率,更加精准的展开帮扶服务;

 

3)在推动村庄运营中,通过组建微信“大群+小群”的方式,大群聊天联络感情,小群议事各尽其职,包括产业发展、村民技能培训、文化活动交流等内容,提升扶志扶智工作效果;

 

4)在乡村物质空间建设转向产业培育中,推动构建了“校-地-村-企-社”多方共建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成立“同心商业联盟”等方式提升村庄自组织能力,从而打开乡村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


深度驻村乡村规划建设机制



3 构建党建引领的乡村建设路线


 

1)党建引领团队建设,在驻村期间,团队优先动员党员干部,发挥基层党组织管理和组织的力量凝聚村民,逐步形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各类村民自治组织融合发展的村庄治理模式。驻村党员推动开展村民传统技艺培训、筹划传统节日活动、组建村广场舞队、成立夜读班等系列活动,促进村庄党建工作本地化、务实化改革,从而重塑组织活力;

 

2)党建赋能村庄发展,将党建贯穿乡建之中,挖掘乡村党建资源、加强党建活动宣传、引入实地参观项目、提升农产品品质,通过消费帮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村民增收,用专业特长为乡村为百姓做“小”事、办实事,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的乡村建设路线



4 借助高校背景培育乡建人才


1)展开干部教育,团队借助政府部门组织的党校培训、干部培训、实地参观或学会组织的科技扶贫活动等方式到全国各地展开乡建政策法规、乡村规划与建设的相关知识的教授,建立正确的乡村发展观,以期能够更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乡建宣讲


2)展开乡村教育,对于村民,延续乡建先辈的乡村教育理念,培养村民主体意识,提高其适应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并针对有能力提升诉求的村民展开相应的技能培训,促进村民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人员,基于媒体、网络等社交平台,传播有关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相关信息,吸引社会人员对乡村的关注。


村民培训


3)培养热爱乡建的大学生,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等为依托,组建指导教师+研究生+本科生队伍展开乡村规划建设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乡村、认知乡村,使学生的创意构思书写在乡村大地上,探索出“开在乡间的专业课”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乡村建设的兴趣,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乡村规划价值观。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外,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支持下,团队与学会乡村委及地方政府共建了陕西省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专业实践基地,通过在基地的持续学术活动推动学术交流,向规划设计人员及基层干部分享乡村调研、规划、设计、建设以及乡村治理的一线经验,丰富其知识储备,提高其乡村规划与建设的能力与水平。


学术交流


Part.

3

积跬步引领乡村振兴事业


截止目前,在驻村服务中,累计调查农户9100余户,访谈农民逾万名,深入了解民众诉求,积极排忧解难,深受基层干部和村民的信赖与支持。同时,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团队也获得了诸多的荣誉和学术成果,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广泛好评。



1 建设美丽乡村样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


团队在长期帮扶过程中,协助村庄取得了各项荣誉。在杨陵帮扶过的村庄被住建部选为“设计下乡和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经验与试点示范案例”及“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百村试点”,多个村庄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如“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等称号,向全国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吸引来全国各地数百个参观考察团逾万人次的参观学习;在长安区的驻村建设运营中形成了政府-规划设计团队-村民-施工企业-投资企业五方共建的格局,这一模式也助推西建大-长安区-抱龙村成为全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的样板。


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促进村民增收。通过培训活动推动村民生产经营升级;通过具体的、村民可感知的经营性项目讲解,让村民获取行之有效的参与路径;通过文化深度挖掘,展开文创设计,塑造品牌,提升产品价值;通过参与指导民宿设计和经营等一系列举措,带动46户村民发展农家乐,32户发展电商,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团队帮扶村庄获得的荣誉


全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启动仪式及长安区抱龙村揭牌仪式



2 贡献科技力量,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团队结合专业特长,通过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建设废料的利用及培养工匠倡导村民参与等,探索了一套运用建设废料推动节俭营村的方法,以杨陵为例,为每村节约建设成本近480万元,每年消化建设废料约6300余立方,参与建设的农户增收近万元,并且培养乡村工匠1250余名;通过精准定位、高质量的空间建设,促进村庄第三产业发展,盘活了闲置宅院并提升了其市场价值,以抱龙村为例,一院房的租金从2019年3000-5000元/年到2022年20000-40000元/年,实实在在促进了村民增收。



3 知行实践,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


在进行经验推广中,团队也收获诸多学术成果,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170篇,获得科研奖励达13项,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近10项,完成横向课题30余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6项,编制乡村规划建设类标准/导则3部,出版著作教材6部。同时,发表有影响力的推文352篇,累计阅读量达到40余万次。截止目前,其他科研学者以团队乡建经验及成果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已发表10余篇。



4 社会反响积极,获得多项荣誉


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多名师生获得当地政府颁发的“驻村规划师”称号,2019年12月,团队荣获“陕西好青年集体”;2020年4月,团队荣获“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2021年6月,党支部荣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先进党支部”;2021年8月,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全国村庄规划编制志愿活动优秀实践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国家奖。同时,团队驻扎服务乡村的事迹在国内外不同层次的媒体平台上均有所报道,CCTV7及CCTV17、陕西日报、当代陕西、新华网、中国社科网、中青网等30余家新闻媒体相继对团队驻村工作与建设成效进行百余次持续报道。


团队所取得的相关荣誉


团队相关乡建成果的媒体报道



5 面向国际,输出经验


团队在建设国内一流的村镇建设“产-学-研”研究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理想乡村的国际样板。2020年初,团队以“通过文化与创新缩小城乡差距”为申报议题,从900多份申报中脱颖而出,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承办联合国第十届世界城市论坛“机遇之城-文化与创新”分论坛,通过分论坛的展示与汇报交流,团队的乡建实践成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向世界输出了中国乡村振兴的经验;2021年9月,在第二届成都市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中,由国内外13家一流设计机构组成的6个应征团队展开角逐,团队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功斩获四个林盘的优胜,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的认可和广泛好评。此次参赛取得的成绩一方面表明了在乡村规划设计领域,在与英、德、意、美西方先发国家及国内高水平设计团队的竞争中团队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坚定了我们对中国乡村振兴事业的自信心,相信中国的乡村将必然成为全球乡村发展的典范。


纵然全力以赴,单个团队的力量对于当下亟待解决的乡村发展难题来说远远不够,只有将经验的种子散播出去,才能引导更多力量投入乡村,全面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团队将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扎根乡村,全力投入乡村建设,致力乡村人才培养,创新乡村发展模式,凝练乡建经验方法,全心全意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专业力量。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中国科协2022年度这些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征集令:规划志愿服务典型事迹征集开始啦!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会牵头推动岚县精准扶贫,规划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