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报告 | 阳建强:学术引领 实践推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阳建强 中国城市规划 2023-11-22

导读

2023年4月29日上午,在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年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阳建强应邀作《学术引领 实践推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大会主旨报告。


本文字数:5269字

阅读时间:16分钟


作者 | 阳建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阳建强教授首先指出,城市更新是自产业革命以来一直受国际城市规划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是城镇化水平进入一定发展阶段后面临的主要任务。同时,城市更新不仅是一个实施的行动,更是反映了城市发展的一般客观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动态过程,通过城市更新的调节作用,从而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宜居,更加韧性,更加安全,更加和谐,以及更加持续。


城市更新现已提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恰好反映了我国城市发展阶段的转折点——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50%,2021年城镇化率达到64.72%,在发达地区已经超过70%,在一些重要城市甚至达到了80%以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必然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调节机制,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也是与人民群众福祉和生活质量提高紧密关联的民生工程,是我国城镇化下半场的主要工作,因此需要从更综合视野和更高层面来研究城市更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成立于1996年4月,2016年12月恢复成立,是隶属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专业学术团体,主要工作目的是为专业学者、行业政界人士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平台,共同推动我国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发展。


随后,阳建强教授分别3个方面对中国城市更新的学术脉络、更新分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并谈了自己的体会,分别是“生根发芽——2016年恢复成立前的简要历史回顾”“循序渐进——2016年恢复成立五年来的辛勤耕耘”和“拓展创新——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思考”。


生根发芽——2016年恢复成立前的简要历史回顾


阳教授首先对2016年委员会恢复成立前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


从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奥斯曼在巴黎主持的城市改建,主要采取的是物质形态的更新改造;柯布西耶提出了现代城市的构想;到后来,许多专家学者基于城市发展实践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涉及到社会、经济等多个深层次问题。在我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陈占祥、吴良镛、吴明伟等一大批前辈进行了很多理论的探索,提出了新陈代谢、有机更新、系统更新等理论;到今天,城市更新已经成为一个共同关心和探索的重要领域。


城市更新在西欧国家走过了5个大的发展阶段,在中国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这些阶段与国家经济社会背景直接相关。改革开放以前,主要采取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方式;改革开放初期,采取填空补实、旧房改造、旧区改造的方式;到今天,微更新、有机更新等已成为普遍方式。


西欧城市更新的发展轨迹

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轨迹


梁思成先生、陈占祥先生在北京的总体规划上,从更大的区域层面,解决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矛盾,疏解过度拥挤的旧城人口;吴良镛先生提出的有机更新论,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城市更新理念与模式的根本转变;吴明伟先生提出“走向全面系统的旧城改建”思想,提出了系统观、文化观、经济观有机结合的全面系统的城市更新学术思想,对指导城市更新实践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学界业界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在这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学术活动:1984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在合肥召开全国旧城改建经验交流会;1987年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在沈阳召开“旧城改造规划学术讨论会”;199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了筹备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在西安举办了学术座谈会;1996年,在无锡正式成立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旧城改建与城市更新专业学术委员会”,邹德慈先生、王健平先生、吴明伟先生、夏宗玕先生、韩骥先生、王景慧先生和阮仪三先生等前辈,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旧城改建与城市更新专业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后,学术组织就城市更新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活动,如200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英国文化协会开展的“中英城市复兴高层论坛”,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居署和东南大学在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WUF4)组织开展了“地方政府如何在历史街区的城市更新中促进社会与人文发展”的学术研讨。2016年,在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城市更新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形成广泛共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顺应时代要求恢复成立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



循序渐进——2016年恢复成立五年来的辛勤耕耘


接下来,阳教授介绍了2016年分会恢复成立5年来所开展的工作。


分会的宗旨与工作任务:一是引导学术研究,拓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作新领域;二是促进教育发展,培养城市更新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三是完善制度管理,搭建为社会和行业服务的科技平台。



在学术活动方面,从2016年恢复成立学术委员会,到2017年对城市更新战略和策略的转型创新开展讨论,到2018年围绕城市更新与社区发展开展讨论,再到2019年围绕城市更新和多元共享主题进行研讨,城市更新的学术领域不断拓宽;2020年围绕城市更新的制度创新开展了研讨;2021年围绕国家战略,讨论了高质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



经多年摸索,城市更新分会年会日趋丰富和成熟,逐渐形成了“学术会议+主题展览”“主会场+分会场”“特邀专家+征文宣读”“线下参会+线上直播”“学术研讨+实地调研”等办会特色。此外,分会还开展类型多样的专题讨论、地方座谈等,在国际上也积极发出声音。目前,城市更新分会年会作为词条被选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并多次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日趋提升。



在科学研究方面,分会也开展了许多重要工作。这几年,分会委员主持和参与了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课题,包括“既有城市住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特色村镇保护与改造规划技术研究”“绿色城市更新规划方法与实施路径研究”“既有城市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策划方法研究”“全国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规划前期研究” “新时代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基于社区资产的城市社区更新研究”“基于系统耦合于功能提升的城市中心再开发研究”“北京宜居和谐城市居民满意度评价” “社区资产动力机制研究及其在重庆城市社区规划中的应用”“江苏既有街区更新关键技术研究”“深圳市有机更新政策研究”等等,同时在这些课题支持下出版了许多相关学术著作。此外,城市更新作为一个学术概念,也被写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在规划实践方面,发挥了分会委员的积极性。如在北京开展的内环路品质和功能提升、副中心存量工业用地盘活、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及其实践应用、朝阳区小关街道责任规划师项目;在上海开展的城市滨水空间更新、历史风貌街道保护、工业区战略转型与改造更新、北外滩苏州河滨水空间城市更新、衡复风貌区街道保护更新与精细治理;在辽宁开展的辽宁省城市更新规划;在重庆开展的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中心城区重点功能片区专项规划、中心城区山城步道专项规划、渝中区社区更新总体思路研究与试点行动规划;在深圳开展的福田区城市更新统筹规划工作技术指引、宝安清平古墟有机更新规划设计;在四川开展的天府新区有机更新基础信息与关键问题调查研究、天府新区智慧城市更新的安全场景构建与应用研究;在青岛开展的市北区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城市更新规划;在南通开展的唐闸近代工业城镇保护与更新;在沈阳开展的城市更新专项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铁西老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街道更新设计导则、奉天工厂更新利用规划方案;等等……



在学术专著和行业标准方面,一是每年汇编2~3期内部期刊;二是对每次研讨会的文章进行精选编辑,对外发布学术会议论文专辑;三是出版系列学术专著;四是编辑用于教学与培训的教材;以及《城镇更新区划定技术导则》团体标准和《沈阳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地方性法规等。



在政策建议及建言方面,分会为政府部门提供了许多城市更新理论及技术支撑,使学术理论实现有效的转化运用。如分会委员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规划师在行动”专栏上,发表专业建言和政策建议;针对“十四五”期间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分会委员们在“大家谈更新专栏”发表政策建议;针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提交政策建议,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进行宣传报道;在联合国人居署和住建部合作期刊《人类居住》出版城市更新专辑;在《国家治理周刊》发表建言;有的委员陆续向北京市政协及致公党市委提交政策建议;在“学习强国”APP上发表建言;在《中国建设报》发表建言;等等。这些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城市更新的宣传乃至国家治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社会服务方面,分会坚持深入基层。分会有一大批学者投入到基层社区工作服务中,他们在地方上具有较高影响力,将城市更新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运用专业才能为社区微更新献计献策。同时,协助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举办“西部之光”和“绿点设计大赛”等学术活动,充分体现了分会将学术智慧服务社会的无私贡献。



拓展创新——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思考


最后,阳教授简谈了自己对中国城市更新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思考。


进入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城市更新的现实背景、历史使命和工作任务与过去相比,均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2021年首次将“城市更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这些重大战略方针赋予了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城市更新工作的新使命、新内涵和新任务,城市更新作为实现城乡有序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行动,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城市活力、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品质和推进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亦是城乡规划学界把握国家城乡建设的变化趋势,应对学科客观发展规律和引领行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结合这一宏观背景及趋势,阳教授主要谈了以下5点思考:


1

一是适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促进城市更新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和引领。包括落实国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战略部署与要求,促进形成具有科学指导价值的城市更新学术理论,推动城市更新实践行动与技术体系创新;加强城市更新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合作,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2

二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理论方法,完善国家城乡规划学科的结构与布局。包括深入研究基于“城市生命有机体”的城市发展演变规律,揭示中国城市更新的本质内涵、特征属性、演变机制和客观规律;突破学科边界,积极开拓创新,改变现有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加强传统强调工程技术城市规划学科与社会人文和行政管理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城市更新涉及的法律法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市场运作和公众参与等诸多领域开展系统研究,构建新发展阶段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更新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提高城市更新的科学理性与社会基础。

3

三是加强科技攻关,提高城市更新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包括开展基于我国本土多元地方性特色、多层级规模尺度和多系统协调耦合的城市更新体检评估方法与体系研究;精准把握城市更新实施过程中多系统耦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揭示多层级城市更新实践的差异化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研发城市存量地区空间特征与更新价值目标研判技术方法、更新潜力评测技术方法、更新区识别与划定方法以及城市更新决策支持模型与方法。

4

四是突出以人为本,促进跨学科、全方位、系统化解决城市面临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包括提出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和危旧房等改造措施,解决人民群众,尤其是城市弱势群体的安居乐业需求;精准识别民众需求,深入到社区这一城市最基本单元和细胞的微更新,注重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营造和街道环境提升;解决民生痛点难点问题,通过多个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的示范推广,显著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满意度。

5

五是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更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和调控机制。包括建立健全、明确、积极和长效的运行调控机制,建立贯穿“国家—地方—城市—社区”4个层面的城市更新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公众参与和利益共享机制;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部门与社会群体参与到城市更新之中,形成更加健康、和谐和良性的共建共治共享协同机制;掌握“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周期过程中的市场运作机制与规律,构建面向实施和管理的城市更新标准规范体系和运作调控机制。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聚焦“社会人文视角下的城市更新”,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分会年会在成都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理论研究 | 阳建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怎么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理论研究 | 吕斌:城市更新需要重塑空间社会价值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