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贾建中: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理与法

2015-10-16 中国城市规划网 中国城市规划网
点标题下“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我们,精彩不再错过
编者按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承办的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之专题会议九“巧于因借,博古出新”于9月20日上午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院长贾建中应邀作主题报告《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理与法》。

贾建中
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院长

城市生态修复是现阶段很热的话题,但是研究的人很多,也有不同的角度。今天我将从城市修复规划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这个问题成为热点。因为多年的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带来了非常多的城市病。城市病来自方方面面,其中城市的建设环境、城市景观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我有几个片子大家回忆一下,这种“三面光”样式的河岸在城市当中非常的普遍。这是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地方,我们可以从谷歌地图上看到的1995年沿着河道两侧还是滩涂、鱼塘、盐田,到了2002年有了一定的建筑,2014年建筑已基本全面覆盖。


同时,河道的淤积问题也非常突出。我们知道河道问题是生态环境中最复杂最常见的问题。我想大家都在关心这个问题,中央高层也特别注重,并且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全国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2015-2020)》对我们国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形势进行了分析。这是国家发改委委托中规院和城建院及其他几个单位合作的课题。规划中概括了现阶段城市生态系统的总体情况:城市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生态空间总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环境污染形式严峻,雾霾、热岛效应、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加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城市群和特大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同时也指出了现阶段最突出的问题:城市和区域生态关系失调,城市空间侵占严重;城市生态功能退化,生态多样性降低;城市园林绿地总量不足,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城市生态环境总量超载,城市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能力不足,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一、生态修复的内涵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那么生态修复就是我们更常用的一个手法。最近一段时间,建设部对这个问题也高度重视。例如在我们国家最南端的三亚,进行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城市双修”的试点工作,同时也把“城市双修”和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城市建设结合在一起,称为 “双城双修”,这项工作已经全方位的开展。

从内涵上讲生态修复是一种人为干预下的生态修复方式。主流的对于生态修复理解是主要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或者使生态系统向良好循环方向发展。现阶段,城市生态修复还是以生态系统自身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为主,以外界人工调节和干预为辅。外界的调控是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其中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和风景园林学是最具基础性的学科。其他跟生态修复相关的还有十几个学科,也通过不同角度介入。

城市生态修复学理论是1930年起源于美国,到80年代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应该说生态修复学是一个后工业时代的环境变化的产物,由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才有这样的概念出现。其实我们国家也正面临着这样的时期。经过快速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急需要生态修复的阶段。中国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态系统退化的类型很多,生态修复研究和实施工作也开展得很早。我们回忆一下,和城市生态修复相关的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50年代到80年代的生态修复工作主要集中在摸清家底,对退化的生态系统局部的小规模的进行修复,比如典型的荒山绿化、植被恢复。70年代进行三北防护林建设,到了80年代大力发展生态修复。我们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当中的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森林、海岸带、草地、荒漠、农田都有大规模的退化现象,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修复的理论方向和方法体系的要求。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们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来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这样一个更高的高度。同时也可以看出来,生态修复工作是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

简单的小结一下:城市生态修复是以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为主,以外界适当的人工调节能力为辅,来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净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生态系统修复是通过修复使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恢复和完善,而不是将生态系统完全恢复到其原始的状态。我们的生态修复绝对不是像文物修复,追求得越逼真越好。事实上我们目的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以及它自己能够修复的的能力——即生态功能。

全国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里的主要内容建立在以自然生态资源为对象开展保护和建设。而全国城市生态的保护和建设规划是其下面一个专项研究。该规划明确了生态保护和全国生态修复对象,同时对城市自然生态资源进行界定,包括绿地、土壤、大气、水系、动植物,以及地形地貌环境等等,这些都是生态修复要关注的,也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决定了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和形态。

那么什么是城市生态修复规划?城市的生态修复规划以解决城市生态领域最突出的问题为规划主要导向,也就是问题导向为主。通常的规划讲两个导向,一个是问题导向,一个是目标导向。然而生态修复的目标导向很难界定,如果把目标定在最初的自然环境,实际上难以达到。如果定为一个中间环节,那可能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子目标,并非最终目标。所以,以我个人的观点,生态修复规划还应该是以问题导向为主。

城市生态修复是以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重建为主要目的,以城市自然生态资源、城市生态空间和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的绿色基础设施为主要规划对象,以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调节和自修复的能力、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优化城市生态空间结构、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为规划基本目标。因此,城市生态修复首先要完善城市的生态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调控和自修复的能力。而我们所做的生态修复规划要给生态系统恢复自我修复能力提供条件,使其具有免疫力,生态系统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优化城市的生态空间。而所做的这些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人居生态环境主要是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三大学科的集合,是吴良镛先生创建的学科。

今年我们正在修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里面就把这三个专业放在一起,界定其名称为“人居环境科学”。

二、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三个层次

现阶段,我们对于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区域或市域层面,二是城市层面,三是场地层面。

1.区域层面

区域层面可以是一个规划区也可以是一个更大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就是指在城市之上的范围。这个层面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明确自然和文化敏感区域,合理的确定城市的增长边界。比如,我们所做过的贵州西边的贵安新区的案例。贵安新区的总体规划需要确定城市建设区域,我们工作就是在确定城市总体建设用地之前做相关研究,包括在该区域首先划定水资源保护区、山体保育区、山体植被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此外,我们还对水系统进行了分析,这就需要将水生态系统纳入到区域绿地系统格局,耦合城市开发建设。然后,将这个区域中最具保护价值的资源进行叠加,并从四区划定的角度来将其划定成为禁建区,从而为进一步划定城市建设区提供支撑,科学合理的找到城市发展的空间,将城市的关系和山体自然环境很好的融合起来。

另一个案例位于新疆的玛纳斯,我们将两个规划进行叠加(一个是玛纳斯县城的总体规划,一个是玛纳斯湿地公园的规划)。通过玛纳斯湿地公园的规划可以把河道及其周边区域全部保护下来,这对以后的城市发展边界的确定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2.城市层面

城市层面主要是针对城市规划的建设区,以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降低城市开发对自然循环过程的影响,尽快的恢复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具体方法是通过对自然生态资源,特别是水生态要素的分析来划定生态控制线;恢复破损的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以更适应自然过程的生态空间,优化城市绿地系统格局。这个案例位于三亚的榆林河。这条河在三亚的发展过程当中被侵占得很严重。我们在三亚“双修”建设过程当中,对三亚的榆林河、三亚河地区还有一些红树林密集的地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分了几个项目进行生态修复。而这个区域是开发热点地区,离城市很近。因此我们对于原来的建设方案和现状情况进行了重新的了梳理和整理,最后提出了与建设用地相结合的城市生态修复规划方案,这个方案也已经在实施过程当中。

另一个案例是位于北京海淀区北部山区的城市绿心。在历史上有记载北京市海淀区遍布湿地,50%的用地全是水面,而现在90%以上的用地都不是水了。该规划主要对这个地区的河流、水系、河渠、湿地、水稻田等重要生态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确定了近60平方公里的绿心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还对局部地区——翠湖湿地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利用这个湿地公园恢复这个地区的水系湿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我们通过研究它的历史,对原来历史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基本上恢复其原生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目标(这里主要指恢复生态要素的面积及比例,恢复其内在生态结构则很难实现)。 除此之外,我们还从文化方面对原有的京西稻进行的恢复,对原来的村庄进行了改造。通过整个一系列的工作,最后把遭到破坏的自然因素进行了针对性的恢复,使得水质得以净化。现在的整个区域的环境非常好,很多人都是自发的来游玩。同时也给北京中关村的未来发展留下了很好的案例。

还有一个案例是鞍山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鞍山是共和国的钢都,在将近一百年的建设过程当中,给鞍山留下了非常多的垃圾,矿山、矿坑。 1981年的时候,当地自然山体还保存得很好,1996年的时候有一点侵入,到了2012年的时候已经被完全侵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安全格局、工矿污染、山体风貌保护、热岛效应进行了分析,这也是整个规划的基础。通过这样的分析过程,逐步提出如何解决鞍钢的厂区和外围的问题,绿楔保护生态和通风廊道的问题、热岛效应等问题的方案。通常情况下这样一个理想的方案非常难实现,而恰巧这次的规划工作是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一起做的。这就给了我们两个规划同步进行、不断协调的契机,最终得到一个各方协调的方案。

3.场地层面

在场地当中风景园林设计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从广场、绿地周边地区和人行道、道路、屋顶各个方面找到。在城市局部的层面,在城市内部场地设计过程中,其基本的思路就是将园林绿地和海绵城市的理念相结合,采取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构筑具体的海绵体系,维持开发前的水文体征和自然特点。这是我们在三亚一些案例。我们通过对道路、建筑、小区、城市水系等各方面进行控制,把这样的理念和规划的概念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实处。

另一个项目是现已完成竣工的北京中关村公园。该规划结合北京平原造林的项目,设计上将不同的区域相应的措施和公园的道路紧密结合,和环境紧密结合,同时采取复层的种植滞纳雨水。整个项目不是简简单单的下凹式绿地,而是把整个场地中所涉及到的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与景观相融合,从植物选择上就开始考虑净化和渗透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水生植物的种类,净化的流程以及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的形式。大家都知道北京7.21特大暴雨在北京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内涝,但是在这整个区域没有发生任何的问题,所有的雨水这场地里自我消纳了,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下一个项目位于海南三亚,主要是雨水净化和传输系统的具体措施。我们通过旱溪当中的砾石来减缓雨水流速,来消减雨水的洪峰,保证雨水可以有序的进入设定的渠道。此外,我们还结合道路和分车带进行相应改造,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是陕西西咸新区做的一个案例。我们为西咸新区沣河设计水系净化系统,即在进入自然河流之前设计副河。其设计手法主要结合海绵城市和生态修复的理念,因地制宜的在副河中设置雨水花园、生态草溪、滞留塘,以实现水质净化的目标。

最后,我认为生态修复规划主要还是要以强调城市生态领域突出问题为规划的主要导向,以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重建为主要目的,以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提高生态的自组织、自调控和自修复能力,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优化城市生态空间的结构、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为规划的基本目标。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专家审阅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特别报道持续进行中,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手机网年会专题


中国城市规划网
www.planning.org.cn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关注方法

1. 长按二维码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推荐)

2. 回文章顶部,点标题下蓝字“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

3. 搜微信号“planning_org”或“中国城市规划网”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