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家都考”,我也不例外!回首那些年,我们为证书付出的青春与汗水

老木 职场木舟
2024-10-29
同学:英语4级,英语6级,计算机,教师资格,普通话。
我:我又不想当老师,我为什么要考教师资格证啊?我完全不想当老师啊。
同学:你这样可以多一条后路呀。
我:我完全不想当老师啊。
同学:随便你,反正大家都考,考这个还能加分。

当年同学的一句“多一条后路”,让我不例外的跟上了“大家都考”的潮流。


然而,多一个选择真的意味着多一份保障吗?现在看来,我当年考的那些证书都在角落里蒙尘!

看见中国青年网有一个报道:来自某大学2015级的某学生,从大一至今已获得30余张证书。

有网友评论“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但令我羡慕的却是另一对才子佳人。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5级学生李星星(化名,右)和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学生尚华东(化名,左)在大一相识并恋爱。两人在大学期间携手参加了校内校外的各种摄影、设计比赛,获得近40张证书。他们说,每一张证书都让两个人的名字紧紧相依。


想想当年,我读书时候多惨,竟然没有谈过一次恋爱!


许多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各种证书和荣誉。这些证书不仅是他们学术和实践能力的证明,更是他们青春奋斗的见证。


每一次努力的过程都不容易,证书是大学生们奔向心中诗与远方的路径,也是大学生们从青涩到成熟的路径。


而且,当前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多重压力。


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信息,预计2024届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考取证书成为许多学生提升自我竞争力的手段。证书可以作为个人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一种证明,有助于在求职时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


然而,证书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职业能力的唯一标准。

证书也不是考得越多越好,盲目追求证书数量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在现实中,一些培训机构也会夸大证书的作用和价值,导致学员对证书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因为,并非所有证书都能直接转化为就业优势,盲目考证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中国青年报社曾做过一个考证的相关调查,73.1%的受访者建议结合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考证。

可以从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市场需求的维度进行考证。

符合个人兴趣和能力,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与自己职业发展路径相匹配,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个人在特定领域的竞争力。

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潜力。

同时,考证不应该是一次性的行为,而应该作为终身学习的一部分。随着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个人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变化。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在其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提出“以终为始”的概念。

柯维认为,无论是个人、家庭、团队还是组织,在制定任何计划时,都应先明确愿景和目标,并以这些愿景和目标来塑造未来,专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

我国也有一个谚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计划的学习是盲目的,没有目标的努力是徒劳的。

运用“以终为始”的思维,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或个人发展需求是关键。

目标导向,才能导向想要的目标。

目标越明确,你的努力就越有价值。

点亮 在看,一起努力。

-END-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职场木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