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5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娱乐

​孟羽童离开董明珠的真相

讲情感的军事博士 两情相悦的艺术 2023-05-11 16:05 Posted on 山东
2021年11月12日,当时董明珠与孟羽童最火热的时候,我们分析了其不可能。参看:《秘书比董明珠少了一样东西,所以培养不出来!》。
现在羽童离职了。很多同学问为什么?大好的前景下,怎么就离职了?因为这个原因在现在的年轻人中普遍存在,不仅在职场,在情感、恋爱甚至婚姻的领域,存在更普遍,我们也发现得更早,研究得更早,这也是当前大龄单身同学不好找对象的最主要原因。
这就是亲密关系障碍。这是最主要原因,其他还有两个次要原因。
1、亲密关系障碍
在这个《秘书比董明珠少了一样东西,所以培养不出来!》文章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来,孟羽童的不适感。

而董明珠意识不到。因为她这一代人是不存在“社恐”的,也不存在亲密障碍。她会很自然的认为,所有人都是喜欢与人亲近的,所有人都是喜欢与人交往的,尤其是与她,既是要大力栽培这个小姑娘的老板,又是喜欢这个小姑娘的长辈。于情于理,小姑娘都应该喜欢与她亲近、与她交往。
所以她这一代人,与人亲近的方式也有其特点。比如:

这种“灵魂拷问”。在董明珠看来,这种逼迫式地追问个人“隐私”,就是最大的关爱与亲近。因为她的长辈就是这样对她的,而且她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情感支持与事业帮助。因此想当然的,她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她的下一代人。

但是,她的下一代人,与她这一代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文化与成长经历完全不同!甚至是“自古以来”所没有的!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的亲近方式就出现了反差效果。

所以,应该“感恩戴德”与“亲密无间”的小姑娘表现出了不适与排斥。同样在电梯里见到大老板应该“激动仰慕”与“热情响应”的小伙子表现出了冷漠与逃离。

这些不适、排斥、冷漠与逃离,是一种心理感受,也是一种对外部环境的心理反应,所以很难用意识去调节。

也就是说,孟羽童在离开董明珠之前,肯定也是做了非常多的心理调整,比如想董姐多么多么好,坚持下去自己会多么多么好。但是这种心理感受和心理反应基本上不可能靠自己用意识去调整。最后,“忍无可忍”,就只能离开了!

所以现在人际交往中所谓“边界感”的说法甚嚣尘上。甚至还有一些鸡汤情感文在探讨恋爱与婚姻中的边界感。


那么,这种老式的亲近,到底好不好,还有用吗?

第一,很理解现在的年轻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文化与成长经历决定了心理功能弱、适应力弱、欲望值低的特征,对传统的需要心理功能强、适应力强、欲望值高的亲近亲密方式不再耐受。也就是说,传统的亲近亲密方式,没有好坏优劣之说,而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果。

第二,好的恋爱与婚姻,必须且只能匹配这种传统的亲近亲密方式。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够“相亲相爱”、“两情相悦”与“情投意合”。所谓有“边界感”的恋爱与婚姻,充其量只是“搭伙过日子”,缺乏情感成分,还不是正常的恋爱与婚姻。

第三,这种亲近方式会有大好处!尤其是在当下年轻人普遍不会亲近的情况下。说一个已经被验证了5年的例子。

5年前有学生应聘一个大公司总裁秘书的岗位。第一轮HR过了,下来就是总裁亲自面试了。先对总裁进行了心理分析,觉得学生胜算很大。然后就是针对性的强化。方案就是看《聪明的一休》!

面试后反馈:

说实话,现在如果不是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是比较难具备“自己人”的意识和能力的。

然后总裁又面试了一次,包括她和另一位女生。她面试后很恐慌,给我打电话,说另一位女生太优秀了,英国名校本硕,会三国外语,又漂亮身材又好。她肯定没戏了。我问那这个女生有什么缺点呢?她说没有,太完美了。我说胡说,哪有没有缺点的人。然后她说那可能就是不太会和人亲近吧,感觉太职业了。我说那就是你了。老板压力那么大,每天还要面对一个无懈可击的秘书,不得郁闷死了。而你就厉害了,有表面化的缺点让老板挑毛病,这样老板就很减压。又能够和老板成为自己人,很亲近,可以给老板提供源源不断的情绪价值。肯定是你呀。结果果然!这几年真是又轻松收益又大。可能唯一不好的是老板会经常性的批评批评,可如果你是具备亲近的意识与能力的,被批评时首先想的就不是自己,而是老板多不容易。也就不是个事了。

第四,其实年轻人是可以具备亲近的意识与能力的。这么多年培养训练了很多学生,也有学生一开始抵触反感排斥,但是一旦感受到那种轻松、畅快、自由、妙处、好处,转变会很快。尤其是在现在年轻人普遍不会亲近的情况下。总结一下就是:生活快乐了、工作轻松了、赚钱容易了。


2、物质利益诉求淡化

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亲密关系障碍导致心理需求是第一位的,相应对物质利益的诉求淡化。二是由于95后及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出生在物质经济相对富裕的社会环境里,没有挨过饿,没有穿过打补丁的衣服,没有看到邻居家吃肉流过口水,所以心理上的“贪婪度”与“获取心”比上一代人大大减少。虽然意识上对房、车依然重视,但是心理上对物质利益的敏感大大减少。


3、个人感受与偏好

在以往中国传统的语境里,董明珠是一个令人仰慕和羡慕的对象。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个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在社会上还有巨大的声望。但是这种语境是建立在传统的物质匮乏、信息匮乏、价值观单一、生活方式单一、权威统御的基础上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基础逐步被瓦解,正在进入一个“有钱难买我乐意”的新的语境中。在这个语境中,董明珠可能就不是被仰慕和羡慕的对象,反而会让人觉得太辛苦、不自由、没乐趣了。

综合上面三点,尤其是第一点,孟羽童离开董明珠也就是个很容易理解的正常事件了。

不过!

好的恋爱与婚姻,必须且只能匹配亲密意识与能力,不能有亲密障碍。

最好的组合,当然是:没有亲密关系障碍+物质利益诉求淡化+追求个人感受与偏好=幸福。


其实人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是应该改变的。如果能够更好,为什么不变呢?参看:《社恐女生炸裂成长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