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我院博士生姚晶晶获法国里尔科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职

2015年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生姚晶晶收到法国里尔科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通知,成功获得该学院的教职。2010年9月,姚晶晶取得四川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士学位后,考到北大光华,开始为期五年的组织管理专业硕博连读。他说,北大光华对于很多热爱经济和管理的学生来说是梦想的殿堂。
面对选择另有一种逻辑
“对我来说,选择学术这条道路,算是一半机缘巧合,一半命中注定。”刚刚考入北大光华时,姚晶晶并没有笃定心思要从事学术研究。朋友觉得他性格外向,爱好广泛,并不像一个典型的学者形象。
随着不断深入地学习,参与学术研究,他渐渐发现学术有着独特的魅力。一方面,从事学术道路,思想是充分自由的。可以顺从自己的意愿选择研究的课题,制定教学的内容,安排时间等等。“你会感觉每天并不是做重复的劳动,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他认为从事学术的游戏规则更简单,比如学术发表就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很多职业并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为自己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但是学术道路的成就却基本上可以由自己的努力程度所决定。
万事开头难,他最开始接触学术也产生过畏难情绪。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他觉得这是最适合他的一份职业,是他发自内心热爱的一份事业,所以也算是命中注定。他认为,对人生的选择存在迷茫是非常正常的。他自己,还有身边的同学,每个人可能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而他选择了正视这个问题。

“不要因为迷茫而产生恐慌情绪,是最重要的。”对于选择,他有自己的一些不同的理解。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行为有时候会改变态度。当一个人潜心钻研学术,逐渐看懂更多的复杂的文章,逐渐能够评价和思考学术的前沿,甚至自己成功地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时,就会越来越喜欢自己从事的事业,这也就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兴趣和热情。

他认为很多人不是因为喜欢一件事才去做一件事的,更多的是认真做好一件事,最终喜欢上这件事,从而越来越成功。所以对很多人而言,挑战不是选择太少,而是选择太多,大家花了太多的时间来迷茫和选择,其实不如选定一条自己感兴趣的路,笃定地坚持下去。
学术要专注坚持
“专注和坚持对于想要从事学术事业的博士生来说非常重要。”在光华接受博士训练的几年,姚晶晶一方面需要完成博士学位论文,顺利毕业;另一方面还需要发表更多的论文,为长远的学术生涯做准备。然而,这些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成果的。

据了解,他在《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管理世界》《心理学报》及光华A和B类英文期刊有多篇论文发表。他说,有时候认真准备几个月,论文却被期刊直接拒绝,当然会产生失落,甚至怀疑自己。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付出,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管理时间和应对压力的能力,才能够在这场学术马拉松中保持体力。

姚晶晶说,学院对博士生的培养支持力度很大,相对于显性的支持,比如对博士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的经济奖励,及出国交流的资助等,更重要的是隐性的支持。“隐性的支持,是指大家营造的自由的学术氛围,还有很多老师无私的支持。光华的行政人员和学术导师帮助学生扫清了很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在有的学校做博士还需要做很多学术之外的杂事,但是在光华学生可以专注在自己的学术上,我觉得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他说,博士期间,导师张志学老师对他的影响很大。在学术上如何保持扎实的训练和开放的心态,这些方面导师一直在言传身教。但是更重要的是,导师一直在传递一种理念,就是如何忽视周围嘈杂的环境,专注在自己的事业上。这种专注,不是盲目的坚持,而是对周围环境了然于心之后做出的有勇气的选择。有人说,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五年之后必然成为专家。他相信对于成为一名学者,这一点至关重要,也会终身受益。
海外求职路
2014年年底,姚晶晶加入了求职的大队伍,他投递的全是高校的教职岗位。最开始,他没有想到海外求职,但机缘巧合的是,他和一个在欧洲工作的论文合作者讨论学术时,那位合作者提到了欧洲商学院工作的各种优势,又告诉了他很多招聘的信息。其中,他发现了很多用英文作为工作语言的学校,如法国IESEG管理学院正在招聘并且希望招聘从事国际谈判研究的教员,而这恰好是他的研究兴趣。他便向这所学校投递了简历。
他认为,欧洲的工作环境非常好,很多学校并非像美国大学那样实行“up or out”的制度,而是进入学校开始工作就成为终身教授。作为高校教员,如果喜爱做研究,那么就完全没有外在的压力,而是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如果真的不想做研究了,也可以好好教学,享受生活。这样的政策和欧洲保护员工的工业传统有关系,也和欧洲人对于工作生活平衡的理念息息相关。

他通过了初步申请后,先进行了一轮视频面试,面试官是对方学校的系主任、教授及学术委员会主席。通过初步筛选后,他到对方学校进行面对面的学术汇报,和教授们进行交流。两轮面试都通过后,会接受院长的直接面试,从而获得教职。

“对我个人来说,能获得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我的研究领域和他们的需求非常匹配。当然,这种匹配的前提是,你的研究能力和英语水平是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他说,对方院校最重视的是研究能力,如果研究领域相符,胜算就会更大,有出色的发表是最硬的敲门砖。他认为,在面试中,要充分展现自己的研究水平,获得对方的认可。同时,了解对方是否适合自己,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面试的目的不一定是拿到这份offer,而是互相了解,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组织。如果真的不适合,就算进入这个组织,也会过得非常别扭和难受的。另外,他有过中文独立授课的经历,也在美国给MBA学生上过英文课,这些教学经历对于商学院的应聘也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目前,姚晶晶已到IESEG管理学院试授课,正式就职要到今年9月。在适应阶段,忙碌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份工作,全新的文化坏境,再加上法国人的英语普及率实在是不敢恭维,所以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不过好在他在面对未知事物时,探索欲往往大于恐惧感,相信这些挑战对他而言一定不会是负面的,反而是有趣的人生经历。想到可以在欧洲大陆旅行和探索,他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本科研究生项目主任龚六堂说:“由于语言鸿沟、文化差异、国内商学院发展时间尚短等多种原因,国内商学院学生到海外任教一直非常有难度。近些年,有越来越多博士生获得了海外高校的教职,是非常可喜的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的商学教育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近年来,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毕业生在国内高校取得教职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70%的光华博士毕业生在国内外优秀的大学就职,国内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自2007年战略管理系博士生曾玉萍在美国获得教职后,陆续有博士生毕业后在荷兰、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院校任教。
点击“阅读原文”【媒体看光华】本土经管博士缘何屡获海外教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