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华第一课 | 徐信忠:大学教育之灵魂

不要让“有用”

绊住了脚步

上一些“无用”的课

做一些“无用”的事

让自己成长起来

成为有思想

有引导力

能够为国家

和社会担当的人

——徐信忠

2019年10月12日,“光华第一课”第二讲邀请到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徐信忠老师主讲,他以“大学教育之灵魂”为题,结合自身对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本科教育的考察经验,为同学们分享了他对教育的深入思考。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奇迹,但未来40年仍然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徐老师用短短几张图,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发展八十年的蓝图。他提到,过去40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为我国引进了西方的资金、技术与思想;广大的农民工群体,为生产贡献了巨大能量;ICT革命,为全球化插上了飞起的翅膀。然而,中国的大学教育,却依然与世界顶尖名校存在相当的差距。


大学教育的使命

徐老师认为,大学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促进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但更在于培养有教养和有责任感的公民,推进和捍卫人类的文明和自由。伊顿公学是全球最著名的中学之一,为英国培养了20多位首相。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超过10000名伊登校友参加了战争,并有2000多校友战死。


谈及好大学的标准,徐老师认为,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是大学的灵魂。要看一所学校为国家、为人类培养出多少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慈善家和政治领袖,看一所学校的校友取得的成就和他们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大学学什么、怎么学?


谈及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徐老师从培养学生思辨思维(质疑、逻辑、思想)、有效沟通(沟通的技能、换位思考、倾听)、公民修养(价值判断、知行合一)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徐老师从主流的专业教育与博雅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入手进行了对比分析。他以哈佛模式与哥伦比亚模式为例,讲解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平衡的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强化人文、艺术和基础科学。继而,他介绍了住宿书院制度。住宿书院制度更加注重育“人”,即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和修养。学生在包含住宿、图书馆、阅览室、餐厅、乐房、健身房、共同客厅的书院中,得以受到住院教授及社会贤达人士的言传身教,同时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横向学习,与同学们增进思想的交流。


他对比分析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两种教学模式。“以学为主”的大学教育采用苏格拉底对话式教学,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小班讨论课为主要教学模式。同学们通过阅读、思考、写作的过程,不断培养自己的思辨意识,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观点。


徐老师鼓励同学们尽可能参与全球化的学习体验如学期交换、短期游学,并深入社会,了解人民,真正做到“懂自己、懂社会、懂中国、懂世界。”

最后,他回答了同学们关于教育资源不平衡、支教、课程与学分、岗位与学历不匹配、地区差异等方面的提问。徐老师建议同学们放远眼光,多学些深度和看似“无用”的课程,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于担当,志存高远。“世界级人才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核心要素,历史的重任,只有、也必须由你们来承担。”

听,青年学子说

徐教授的发问似有千钧,让我们从往常单一化的生活与思维中抬头眺望,去学着相信“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陈天琪


为了未来而学习,为了能更好地奉献社会而学习,而不只是纠结于当下绩点的高低或是简历的丰乏。我们应抓住一切与时代同步的机会,参与全球化体验的机会,深入社会,做一个时代下的人,而不是脱离于时代,只知埋头苦读的人。


——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程骥翔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提出的“横向学习”的概念,大学是一个社区,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协同合作。求学在精不在多,加大课程深度比增多课程更重要。


——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 生韩韧


大学,远不是坐在课桌前刷题那么简单,绩点并不是全部,学工经历也完全可以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是一次“走出去”认识更多同学的机会。成绩单上面的数字只是一个苍白的平面的我,其他的种种经历才塑造我成为真正的“人”。


——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李心晔


这令我想起周国平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梁昕怡


大学生,当如何?徐教授告诉我们:既要做学生,又要做学问。把必修课程学懂、学精、学通,这是“学生”身份赋予我们的使命;寻求真相、探索真理,搞一点“无用”的研究,做一点“无用”的学问,这是大学精神的要义。大学生,不应单单为自己读书;作为成年人却没有走上劳动岗位,我们是人类社会的“未来投资”。所以,读好书,做好在将来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世界奉献知识与良心的准备,大学生,当如此。


——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张滋城


当我踏入北大——这所中国最高学府的大门时,我更应理解到自己肩上担负着怎样的重任。徐信忠教授说:“当你们走出国门、下到中国社会的底层,去看一看、体会一体会,你们才能真正明白,你们肩负的,是多么沉重的担子;你们肩负的,是整个民族的复兴大任。”


——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徐子舒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问我们中国平均收入水平,答案竟然是2000元。老师说,中国不止是北京、上海的模样,在贵州、甘肃等贫困县,还有完全不一样的中国。我们看到了太多中国的进步,却忘记了我们的落后,忘记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我更感觉到身上的重担,重新思考为什么来到北大,来到光华。


——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魏嘉钰


虽然身为光华任课老师,他却一直在鼓励我们不局限于光华,不局限于商科,而是更多地尝试文史哲类的课程,拓宽自己的涉猎面。何为北大人?不是高高的绩点,而是北大沉淀百年的情怀,是书生的儒雅,哲学的思辨,工科的严谨,科学的创造性在一个人身上的融合和体现。要做一个有趣的人,做一个对人类文明心存敬畏的人。


——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韩佳悦


巴甫洛夫说:“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一个人如果要系统学习一门知识,他首先要对这一学科感兴趣。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有优越的学习环境。我们更应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杨睿


只有当你想到别人,想到更大的集合,你才会容易对外部环境感到满足,而对自己感到不满足。你才会想要长大,想要繁茂,想要成材。这种状态是多么充满生机啊!


我们都听过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那么,在每天的琐碎日常之外,在纠结穿什么好看,吃什么好吃,去哪里玩好玩之外,我们也应当脱离开个人的欲望,想一想他人。


——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范静怡

“光华第一课”是针对2019级本科生专门开设的学院选修课,是学院在指引学生及时解决困惑、合理规划人生方面的一次尝试,旨在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理解,有效帮助同学们解决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光华第一课”将持续邀请学院老师、校友等为本科生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帮助同学们在不同认识、不同选择、不同经历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