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大观之雀鹰、松雀鹰、日本松雀鹰
在形形色色的鸟类家族中,总有那么些“双胞胎”甚至“三胞胎”让人迷惑不已。本期,就让小野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由名字可知,雀鹰、松雀鹰、日本松雀鹰的亲缘关系十分相近,它们同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鹰属这一大家族。
01.雀鹰
Accipiter nisus
雀鹰(学名:Accipiter nisus,英文名:Eurasian Sparrow Hawk 或 European Sparrow Hawk) 又叫鹞子,中型鹰属猛禽,喙角质暗灰色、端黑,蜡膜黄色。脸颊棕色为识别特征,头较小。眼橙黄色至红色(雄)或黄色至橙色(雌),脚黄色。两翼短宽而钝,尾狭长,长于两翼宽度,与日本松雀鹰相比尾也更长 。尾背有四条深色横斑。整个翼下、翼下覆羽和腋羽也具有浓重横斑。
亚成鸟胸部具褐色斑纹而无纵纹。雀鹰飞行中,姿态可能像鸽子,在短暂滑翔中伴有快速轻盈的振翅使飞行轨迹有轻微起伏,但追捕猎物时更轻巧,常贴地面飞行,也会在树冠层以上盘旋,迁徙时盘旋高度极高。
它们的生境为森林覆盖良好的山区、低地林缘或林地覆盖良好的城市区域和公园。雀鹰常见于欧洲西部至勘察加半岛,欧洲、朝鲜半岛和日本的种群多为留鸟。在东亚,某一亚种繁殖于俄罗斯远东地区至勘察加半岛、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及日本,这些区域内北部种群会集大群迁徙,越冬于中国东部和南部,迁徙时过境于中国台湾地区。其在繁殖期外通常无叫声而在繁殖期会发出震颤声或咯咯声。主要觅食昆虫、鸟类等小型动物,也捕鸠鸽类或鹑鸡类等体型稍大的鸟类、野兔、蛇等。5~7月繁殖,每窝产卵通常为3~4枚。
02.松雀鹰
Accipiter virgatus
松雀鹰(学名:Accipiter virgatus 英文名:Besra Sparrow Hawk )又叫松子鹰,中型鹰属猛禽,似凤头鹰,也有些个体体型接近日本松雀鹰,有的个体则似雀鹰,无冠羽。喙尖暗灰色,基部浅白色,蜡膜黄绿色至黄色,虹膜黄色(雌鸟及亚成鸟),眼红色(雄)或橙黄色(雌),跗跖细长,黄色。
白色喉部有突出的黑色喉中线,而与日本松雀鹰和雀鹰不同:与日本松雀鹰相比,初级飞羽突出较短,尾部深色横斑较宽;与雀鹰相比,下体颈部下方为纵纹,胸部和两胁有深色横纹。尾短,与同属成员相比具有更宽的深色横斑。
它们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印度次大陆及中国西南地区、中南半岛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太平洋诸岛和华莱士区(指传统华莱士线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单独或成对活动,性情机警,飞行迅速。以小鸟为食,也吃蜥蜴、蚱蜢、蝗虫、鼠类、甲虫以及其他昆虫。4~6月繁殖,筑巢于高大树木上部,每窝产卵3~4枚。其在领域内会发出一系列速度不断加快又递减的吵闹刺耳叫声以及长而尖的单音节。
03.日本松雀鹰
Accipiter gularis
日本松雀鹰(学名:Accipiter gularis 英文名: Japanese Sparrow Howk)区内最小的鹰属猛禽。具有较细窄的黑色喉中线,喙蓝灰,端黑,蜡膜黄绿,虹膜黄色(幼鸟、亚成鸟)至红色(成鸟),脚绿黄色。外形甚似松雀鹰但体型明显较小且更威猛,尾上横斑较窄。亚成鸟胸部纵纹而非横斑,多棕色。
具有森林型雀鹰的特性,振翅迅速,集群迁徙。
了解这些之后,下次再面对这一家“三胞胎”,相信大家不会再被它们轻易骗过。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鸟类分布地区相对广泛,在种群数量上也颇具规模。但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它们同样面临着所有野生动物正在经历的困境:人类弃养的大量流浪猫、流浪狗在野外大量繁殖,凭借求生本能随意捕杀野生鸟类,危害其栖息环境;部分人出于盈利或猎奇心理,捕捉野生鸟类进行饲养、繁殖甚至食用,对种群的生存威胁不容小觑;人类还利用各种工具毫无节制捕杀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连行动敏捷的猛禽都难逃毒手。
在此,小野提醒大家,并不只有濒危动物才需要我们关注、保护。所有野生动物都是这广大生物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等待着我们去多多了解并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
参考文献
《鸟类博物馆》
《走进鸟的世界》
《世界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
《东亚鸟类野外手册》
时事出版社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