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师是如何指导我搞科研的——我与科研有个约会

2016-05-11 龙桃 中国科学报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基本方法就是先看论文,熟悉论文的结构(为写论文打下基础),并且找出文章中的不足或有待完善的地方,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试验......我很感谢我遇到了一位好导师!




其实是两个事情,应该两篇博文说的,算了,合做一篇吧,哈哈。


一、大学时代的初步接触


说来我还是很幸运的,大三时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和两个要好的哥们申请了我们学校的学生科研课题,学校批了1200元的经费,够够的了,哈哈。


于是我们探讨了一下学校中水回用的可行性,算是科研的第一次接触,顺利结题。后面又在想,自己要扔垃圾的时候经常找不到垃圾桶,于是大四时申请了一个关于垃圾桶点位优化布置的学生课题,希望在公园、广场和街道实现垃圾桶的优化配置,让垃圾桶布置美观,数量合理,也方便大家扔垃圾。


项目批了1800元,哈哈,比上一年多了不少啊。结果被告知只能大二、大三的学生做,大四学生不让做了。于是,让给师弟做了。


大四时选毕业论文,当时班里指定了几个老师给我们指导。一位我十分喜欢的老师指导我,叫我选一个题目(她拟定了几个毕业论文题目,每个学生选一个)。


我就选了一个自己不太懂的环境经济学方面的题目做,因为比较感兴趣。这算是比较正规的科研接触了,顺利毕业,论文也在上研究生时发表了。


二、导师是如何指导我做科研的


上研究生的第一个暑假,我就跟着导师到了刚建立的试验点(沙漠边上的一个农场)。那里可以说是基本和外界隔绝了,上不了网,老师自己提前下载了专业论文,带过去以供我们三个师兄弟学习和设计试验。


当时老师给了我三篇同一个问题的论文(土壤蒸发测量方面的),都是学报级的(我们老师喜欢称国内牛刊为学报级),让我看看他们的试验有什么不足之处,能否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我第一次看这么高级的文章,头大啊,好多地方都不懂。老师要我看了给他汇报文章的结构,每个部分写了什么等。开始时,我看了三遍,以为差不多搞懂了,向老师汇报。结果老师提的问题一个都回答不上。唉,自我感觉良好而已啊!


慢慢地反复研究,反复看,过了一个星期,老师提的问题基本都能回答了。于是老师让我根据想法设计一个改进的试验,并在第二天交试验设计方案。


天哪,什么是试验设计方案?不懂啊!问两个师兄,两个师兄也是刚来做,也不懂(现在想来,估计师兄也不说,就是想锻炼师弟啊)!


问老师,老师也坚决不说(就是要锻炼学生的能力)。于是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了。


试验方案初稿就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炉了,结果肯定被否了,因为考虑太不完善,要求再细化。于是又经过多次细化和修改,半个月过去了,试验方案基本敲定。


于是乎,匆匆“出山”,老师给了我三千大洋,要我一个人去县城购买试验器材(幸好俺第一次出远门就是重庆到新疆,哈哈,倒也独立惯了)。


可惜县城没有,连精度稍高的电子称都没有,给老师汇报后只好奔乌鲁木齐购买。回去后加紧制作试验器材,老师还亲自操刀给我的微型蒸发器钻孔。


当时很感动啊,看着一位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天天和自己三位师兄弟睡大通铺,做什么都亲力亲为。唉,自己应该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老师啊!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开始做实验,分析数据,写论文,投稿......


实践证明:老师这种让我自己看文献,设计试验的方式对我很有用,能充分发挥我的主观能动性。这第一个试验的论文是目前我发表的级别最高的了,也是试验室研究生中出的第一篇EI收录的文章,哈哈。


三、自由的探索


有了导师第一次的试验指导,大概知道一点点方法了。于是自己开始观察野外的环境状况。新疆的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我们试验点所在的奇台县属于北疆,夏天还是时不时的会下雨。


我发现每次下雨后,地上的泥土就白白的一层了,像下了雪一样,而且有些地方厚有些地方薄。显然,这是土壤中的盐分随着土壤水分的蒸发到转移到地表了。


于是,我就想,能不能设计一个试验研究土壤不同土层的水分和盐分在降雨前后的变化情况呢?大概想了一下之后觉得还是可行的。


水分和盐分我们都能测,但还要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怎样实现精确的降雨控制?文献中都是用的降雨模拟器,我们可没有那么高档的工具。靠自然降雨?不行,不规律,不好控制。


还好俺是农民,哈哈,小时候经常用喷雾器给庄稼喷农药。那能不能用农用喷雾器当降雨器材呢?根据容积、面积等数据也可以精确控制降雨量。哈哈,没人这么干过啊,不过导师也支持,那我们就这么办吧。


赶紧设计试验,和导师商量后设计了八个处理,6个人工降雨的,1个自然降雨的,1个空白对照。试验器材都省了,农场里有2个喷雾器,够用了,哈哈。


可惜这个试验数据我只分析了土壤水分的部分,由于研三去上班打酱油了,只发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学报级文章。土壤盐分和土壤蒸发的部分都没分析,哈哈,留给师弟师妹们分析吧。


研究生期间还有些其他的试验,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两个。一个是导师对我的启蒙试验,一个是自己观察得到的心血。毕业论文就简单了,两个试验发表的几篇论文复制粘贴一下,调整一下顺序就搞定了,哈哈。


四、导师指导我做科研的经验总结


基本方法就是先看论文,熟悉论文的结构(为写论文打下基础),并且找出文章中的不足或有待完善的地方,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试验……我很感谢我遇到了一位好导师!希望老师身体健康,一切如意!


相关阅读:如何与导师争论


为什么国外导师让博士“差”生早毕业?


导师与学生学术成果之争本不是一个应存在的问题


与一位博士生交流:与导师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导师不是好就是坏


澳洲博士生毕业为什么不用答辩?


此文来自科学网龙桃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