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不是“累”出来的,而是“等”出来的!

2016-06-15 曹建军 中国科学报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咋一看题目,估计激进人士定会大吃一惊,这不是明着忽悠吗?科研不“累”,怎么会出成果,怎么去滚雪球式的申请经费?科研靠“等”,这不是误导那些勤奋之人,为“懒汉”找借口吗?诸位,别急着下结论,请先看这样一个故事:


东方有一位国王对他的宰相说:“你相信运气吗?”


“我相信”,宰相说。“你可以证明这点吗?”国王说。


“是的,我可以。”宰相说。


于是,一天晚上,宰相在房子的天花板上悬挂了一个袋子,里面混装了豌豆和钻石,然后让两个人进入房间。


这两个人有一人是相信运气的,另外一个则相信要完全依靠人的努力。前者静静地躺在地上,而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够着了袋子,并在黑暗中靠手摸索分辨豌豆和钻石,然后,他一粒接一粒地把豌豆吃掉,而将钻石扔下去给他的同伴,并且说:“这些石头给你,叫你躺在那里不动!”躺在地下的那个人用他的毯子将它们全都包到一起。


第二天早上,国王和宰相来到房间,让他们俩把各自所得的东西带走。相信努力的那个人发现,自己除了那些吃掉了的豌豆,其它什么也没有了;相信运气的那个人悄悄地拿着钻石离开了。


宰相对国王说:“陛下,运气这种东西是有的,却是罕见的,就如豌豆里混乱钻石那样。所以我会这样说:愿所有人不要希望仅靠运气来过日子。”(陈荣生编译,2012.幸运的人和努力的人.读者.4:59.)


故事看完了,结局也知道了——努力的人除了解决温饱问题外,什么也没有得到;


“等”的人除了忍受一点饥饿,流了几滴口水外,解决了一辈子的温饱甚至是小康问题。这就是努力和幸运的差别。




当然,我说这个故事,并不是要说明幸运很重要,努力不重要。我要说的是:科研过程中,不能盲辛苦地在钻石中找豌豆,而是伺机要在豌豆中找钻石。


那么,如何做到这点呢?


首先,要分清什么是豌豆,什么是钻石,不要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在对豌豆和钻石好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累死累活地解决一时的温饱问题。


这种人,一辈子都在找豌豆吃。其结果不是被“累”死,就是被饿死。科研也如此。君不见有些人,并非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但科研照样无人能及。


而有些人,长年累月呆在实验室或成天泡在文献中,但结果呢?科研上并没有什么建树。


其次,要善于总结。也就是说,减少手勤,加大脑勤。为什么别人总是得到钻石,而自己总是得到豌豆。这不是自己手不勤快的缘故,而是脑不勤快使然。


科研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在经历几次失败后,一定要转换思路,设法让他人得到豌豆,把钻石留给自己。


最后,不要跟风,一哄而上。时下,只要有一袋豌豆,大家就蜂拥而上,抢个你死我活,这犯了科研中的大忌。


君不见,有些科研人员研究领域的定位,可谓五花八门,似乎无所不能。今天在这个方向上争抢地盘,明天在那个领域中扩大疆域,不累死才怪呢!


通常,哄抢过程中,大家都大脑发热,失去理智,无暇顾及钻石的存在,只担心别人会抢走比他多一粒的豌豆。


所以,我们一定要练就在“哄抢”中耐心“等待”的本领,一旦时机成熟,趁人不备,悄悄拿起钻石走人即可。


当然,这种“等”不是躺在地上,而是飞在空中的“等”!


如何飞在空中,鸟瞰芸芸众生抢豌豆,丢钻石的场面,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无数次的磨砺才能练就此本领。科研大师哪一个没有这种慧眼识“钻”的本事。


只可惜,我没有,所以一直还为拼抢几粒豌豆而努力!希望诸位早得此法,在“等”中而不是在“累”中玩科研于手掌之中。不然,累死后,除了留下一声叹息外,什么都不会有。


再加一句:近年来好像累死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惜呢还是可叹呢?


相关阅读:

既然搞科研穷酸,为何还要搞?

听故事的学习和讲故事的科研才叫生活?

科学研究只具备这10口气是远远不够的?



此文来自科学网曹建军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