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写作5要点!!!

2016-06-27 李晓榕 中国科学报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李:首先,我想强调一下:不要投粗制滥造的文章!这大有害处,包括破坏你的兴趣,有损你的声誉,浪费你和读者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不遵守这一条,下面都免谈。

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垃圾文章。著名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挖苦说:在我们这个出版爆炸的时代,多数人没有时间阅读自己的手稿,现在废纸篓的作用被科学杂志取代了。

(In our age of publication explosion most people have no time to read their manuscripts, and the function of wastepaper-baskets has now been taken over by scientific journals.) 

有一幅有名的漫画。编辑回信说:谢谢投稿,为了节省时间,随信附去两个拒录通知,其一用于这次投稿,另一为下次投稿备用!

(Dear Contributor: Thank you for submitting your story to our magazine. To save time, we are enclosing two rejection slips: one for this story and one for the next story you send us!)

质量远重于数量:一篇开创性论文优于十篇高质论文;一篇高质论文优于十篇一般论文;一篇一般论文优于不写论文;不写论文优于大量低劣论文。

我当IEEE汇刊的Editor时,有次收到一位作者投来的一系列文章共五部分。我找的各部分的审稿人不尽相同,但所有审稿人无一例外都认为文章很差,一致建议拒录所有各部分。

我在给作者的信中就建议他重新审查自己的质量标准。古人强调厚积薄发,就是要保证质量。

钱锺书有“文正公”的雅号,因为他的著作经得起挑刺,他却自称“文改公”,因为他修改不断,即使出版后仍不停手。

国内有位多产学者有本书再版,我所知道的第一版的所有瑕疵,包括明显错漏之处都未改正。

这反映了学风,我不得不下调对他的敬意,这个再版有损他的声誉。

当然,国内当前高举量化指标大旗,要求大家“出淤泥而不染,傲霜雪而无侵”有困难,但至少文章的内容要正确而有新意。

这使我想起一个笑话。有人收到如下的审稿意见:本文颇有新意,并富含真理,不幸的是,真者不新,新者不真。

(This paper contains much that is new and much that is true. Unfortunately, that which is true is not new and that which is new is not true. In H. Eves, Return to Mathematical Circles, Boston: Prindle, Weber, and Schmidt, 1988.)

这与《老子》的名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有异曲同工之妙。     

学:有时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文章有多大的价值。



李:杜甫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一般多少是知道的,只是不一定把握得准确而已。

如果确实是判断失误,那情有可原。关键是要问心无愧,不投自己明知是质量低劣的文章。

还有一幅漫画。编辑回信说:来稿不符以用,故此退稿。附注:我们注意到来稿是用快邮寄的;垃圾邮件用慢邮即可。

(Dear Contributor: We are returning your manuscript. It does not suit our present needs. P.S. We note that you sent your story by first class mail. Junk mail may be sent third class.)

前一段看到一个故事,讽刺毫无新意的文章。有篇以“二郎庙”为题的文章,文中有“夫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而老郎之子也。

庙前有二松,人皆谓树在庙前,我独谓庙在树后”等妙语,令人捧腹大笑。

注意,新颖并不意味着有价值,人类每天都产生大量新垃圾。

学:您能不能正面说说怎么写科技文章?


李:学术论文的内容要正确、新颖、有价值、有的放矢,笔法应追求准确而简洁清晰。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①读者的正确定位,进而确定合适的技术深度和文章长度。

我认为,科技论文写作技巧的关键是:设身处地,投读者所好。

作为读者,你最喜欢读什么样的论文,就尽量把你的论文写成什么样。

这包括:②命题、论点、结论明确、新颖而有意义;

③论据翔实充分,令人信服;

④文章前后有序,结构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⑤语言叙述准确清晰、简洁紧凑、自然流畅。

学:在描述问题和算法,或者解释可能性和意义的时候,那个度不太好把握。

不知道是要多写一点,还是应该写得精炼一点,把本质说出来就可以了。


读者定位


李:这关键在于对读者的定位。量体裁衣,穿衣要合身,读者定位要恰当。这篇文章是写给什么样的人看的?


一旦定好位,就可以较好地确定文章的起点。大多数新手定得太高了,以为读者都很熟悉这个题目。不该这么定位,不能把读者定位成小同行,对课题很熟悉,否则,读者群太小了。


一般如下定位差不多:读者熟悉文章的大方向或者领域,对你的课题方向有所了解但不熟悉。


比如写关于多模型方法的文章,如果是为目标跟踪写的,不应该认为读者对多模型非常熟悉,不应该定位到这么小,应该再大一些,对多模型方法有所了解就差不多了。


如果读者对这些东西一窍不通,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背景知识,那读起来有困难。所以,读者对你的课题有所了解,但不熟悉,花一些时间用心地看,应能看懂。


不应要求做过同一课题的人才能看懂。当然,真正后来发展你的结果的,很可能是做同一课题的人,但不能限于只有这种读者才能读懂。


用一堆行话,又不解释,多数读者就看不懂了。对读者定位之后,就可以较好地确定学术难度水平和文章长度。


关于长度,我有一个独家小窍门:


初稿可以稍长些,审稿后再适当压缩。


当然,只能稍微长一点,不能太长。写得太短,不容易懂,审稿人会提不少问题,结果反而不得不增加不必要的内容。


其实,后面的不少问题是因为前面理解不到位。前面力争讲清楚,编审人员就容易看懂,不仅前面没问题,连后面的不少问题也都冰解冻释。


这样处境就好多了,大不了要你压缩篇幅。为此,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对读者很可能会有的重要疑难加以解答。


初稿稍微长一点,也便于提出和解答这些问题。如果对读者的定位较好,这些问答就很有价值。


教:我现在写东西的时候,开始逐渐试图去揣摩审稿人有可能会问些什么样的问题。


假如能揣摩到审稿人会问些什么问题,而我回答起来不很方便或者不很清楚的话,还是不写这些东西为好。


李:你不投“桃”(好果实和包装),他们怎么报“李”(好评)?你不让审稿人轻松,他们怎么会给你好果子吃呢?使审稿人的阅读轻松自如有利于被录用。


每一个困难和含糊之处都降低录用的概率。有人夸张地说:别让审稿人思考。(Don’t make the reviewer think.)


这么极端有问题:真正的好文章应该发人深省。对于审稿人和读者很可能会问的重要问题,应该在文中明确提出并加以答复,这很重要。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东西有缺陷,不要隐瞒。如果隐瞒,读者不仅会质疑文章的价值,甚至会怀疑你的人品。那就因小失大了。



相关阅读:

你的稿件可能被这样拒稿

这5个科研写作错误,可能导致被拒稿

写好科研论文的要诀



此文来自科学网李晓榕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