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四本科生这样评论研究生

2016-07-25 彭真明 中国科学报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一位本科生对当前研究生科研现状的认识与感悟


前段时间,我的一篇关于实验室毕业生的博文(研究生,你混毕业了又能咋的!)发出已有一段时间,描述了一种关于现行在校研究生存在的普遍现象。科学网上有上万的浏览量,也被国内众多媒体和网站转载。


博文发出后,对该博文的留言和评论也很多,有骂导师的,也有抱怨现行研究生培养体制问题的。当然,不同的人,一定站在不同的角度,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超过100余条的众多评论中,有一位来自X校大四本科生的评论,引起我的注意。文字虽很长,我反复地阅读了几遍,并且也转到了实验室研究生群里(尽管没有任何反应……)。但是,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堆简单的文字评论,而是代表了一位本科生对当前研究生科研现状的认识与感悟。该同学没有开通博客,这里只好重贴他的全部评论文字。


彭老师,您说的有道理,我的见解如下:


我来自XXX大学自动化学院,是一名大四本科生,从事导航与控制的研究。其实你说的情况和中国的大环境以及学校的小环境都有关系。我父母都是教师,我也从小到大见证了中国高校教育的变迁。与十几年前比,中国的教育真的进步了很多,但是同时毕业生的质量是否得到了提高呢?


我不认为有提高,相反还有一些退步。


举个例子,我的父亲在1999年指导过一个本科生,当时的学校是二本院校。这个本科生在毕业的时候在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您也知道在那个年代这是极其有分量的成果。后来他去了哈佛,现在是上海交大的教授,同时是世界该领域的大牛。同期的很多研究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会有像模像样的论文发表、专利申请。


学校是进行教学、科研的场所,其实更加主流的应该是科研。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行分享、争鸣,达到科学的进步。那么发表文章就是一种最最基本的手段了。但是其实我校的学生也好,老师也好,有很多没有把这个看作是重要的。


我认为跟以往的学校做派有关系,认为几个项目验收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学校虽然是985,但是很多方面都不像985,学术圈内的影响还是不够,说话底气还是不足!这是学校小环境,大环境就是中国社会的就业压力了。


其实现在大家上个大学,读个研究生,基本上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因为用人单位招聘的时候好的学历意味着较高的通过率和较高的薪酬待遇。我的很多同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几年之后的打算,过了就过了。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只求毕业,所以研究生期间基本上也不会有特别多的建树,这跟十几年前大家读研的需求是不同的。十几年前很多的研究生后来都成为了科研人员,而今天呢,大家只是为了找工作、混口饭。


环境很重要,个人更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所喜好的所选择的。


其实茫茫人海中,热爱科研、喜欢钻研的人是很少的。我在大二的时候,和同学一起筹资创业,现在公司已经年销售额破千万了,大家都混的不错。但是我在大三就退出了,因为我发现生意场不适合我,我更加容易被科研发现所吸引。


于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进行研究,现在已经有5篇sci文章被录用了,其中包括IEEE trans. 但是其实现实的科研生活中我很孤独,因为周围没有同学能和我共鸣。甚至我去了实验室,师兄师姐也在忙着看电视剧、刷微博,最后我的必需的实验器材都要自己购买,一年下来开销至少好几万。


但是我最喜欢的仍然是读书、写文章、做实验,因为我热爱它。我有一个很深的感悟,当今的世界,网络如此的发达,其实任何一个人想学习,都能通过努力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的惰性、随遇而安的普适性格,使得这成为了不可能。所以,最终问题都回归到人身上,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前面我看您还说了,要提高毕业要求,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其实据我所知,有很多博士生的论文是找枪手写出来的,因为他们哪怕花两三万买一篇一般的sci文章,也不愿意自己沉下心来做研究。这就回归到了,前面我所说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所以说,对待不同的学生,以一颗平常心,尽到老师的责任,从中择优培养,给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发展就足够了。好的学生一定会和老师有大量的互动,我所取得的成果和我的老师悉心指导是紧密相关的。


我能看得出,您是一位好老师,非常能为学生着想。我在这里的发言也说出了一部分我们同龄人的观点,希望彭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阅读:

瞧!这6种研究生科研工作会做的相对较好


什么原因导致硕士研究生在职场上缺乏竞争力


研究生步入职场前要补的一堂课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