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演越烈的大学教师子女出国热背后,其实隐藏着大学教师对国内高等教育的不自信

2016-08-03 李明阳 中国科学报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聊聊大学教师子女出国留学潮


出国留学,在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子女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留学的原因很多,不愿意在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中抹煞孩子的创造力;高考发挥不理想,不想让子女在二三流院校毕业后到处遭受就业歧视。


国内大学教育性价比太低,不愿意让独生子女在校园里浪费宝贵青春;对国内发展状况不自信,希望通过子女留学实现财产转移、移民他国夙愿;对国内的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现状不满意,希望孩子在国外过一种轻松愉快、身心健康的生活。




不但社会如此,大学校园也这样。在海归大量回国、“海归”变“海待”的今天,大学教师子女出国留学的比例却呈现逆势上升的趋势。


高中毕业直接出国留学、本科毕业后出国读研、硕士毕业后出国读博,各种出国的途径五花八门。


总之,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国门外。



在许多高校,一个大学教授,如果孩子仍然在国内读大学,已经显得有些异类。笔者所在的三流高校,身边同事子女相当一批在美国哈佛、耶鲁、杜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留学。


朋友的女儿今年高考失利,被录取到一所省属院校的护理专业。失望之余,朋友下决心把女儿送到欧洲一所院校留学。谈及原因,朋友很无奈:女儿录取学校非985211院校,就业很受歧视;女生读护理专业,虽然就业不愁,但工作很辛苦、工资不高,永远出于社会底层;女儿数学不好,录取院校层次太低,即使本科毕业,将来考研往上流动也是十分困难;夫妻双方都是大学教授,女儿从事低档次工作,脸面也挂不住。



到欧洲去留学,意味着重新学习一门语言,还面临着国外留学签证、国外语言过关考试、学校入学考试各种不可预知风险。他的女儿刚刚高中毕业,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都很差,对大学各个专业的优劣并无深入的思考,能否适应国外宽进严出的大学生活还是个未知数;欧洲经济不景气,留学选择的建筑设计专业国内面临着饱和趋势,放弃已经录取的国内高校专业,弄不好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对我提醒的各种风险,朋友很自信:家庭经济条件尚可,即使孩子大学无法毕业、毕业找不到工作也可以让孩子啃几年老,即使大学读不下去,学了小语种回国也可以到留学机构担任教师。



除了面子问题、让孩子出国见世面的原因外,越演越烈的大学教师子女出国热背后,其实隐藏着大学教师对国内高等教育的不自信。


不论是985、211工程,还是双一流建设,眼花缭乱的高校改革其实都改变不了以下几个基本趋势:



1.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受意识形态严重影响的大趋势不会变,大而空的专业、杂而乱的课程纯碎浪费学生时间、生命。


2.行政化、权力主导一切的趋势不会改变,领导们关心的只是上级的指示、自身的利益,对学生身心的关心、对教师的关爱,永远只能是停留在口号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制约。


3.等级森严的大学管理体制,日益固化的阶层分化短期内难以改变,学生靠自己个人努力成功的概率呈减少趋势。行政化、权力主导一切的趋势不会改变,领导们关心的只是上级的指示、自身的利益,对学生身心的关心、对教师的关爱,永远只能是停留在口号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制约。


4.科研主导的考核机制、理论与实践两站皮的现象将会长期存在,在科研压倒一切、教授被被逼着从事本科教学背景下,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天方夜谭。


值得警惕的是,不但教师对子女出国热情有加,连大学教师子女对出国留学也趋之若鹜。也许耳濡目染的程度太深了,大学教师子女对义务教育应试教育的痼疾、大学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并不陌生,对环境保护不力、阶层日益固化的社会弊端也是耳闻目睹。


审丑疲劳之余,对国内高等教育也渐渐有了几分成见。另外,年龄稍长、职称较高的教师,特别是享受了福利分房优越性的教工家庭,经济虽不宽裕、但也谈不上拮据。支持一下子女出国,还是力所能及的。


“我还很年轻,只有18岁,为什么不到外面世界走一走,尝试一下美好的事物呢?尽管我对留学的专业并不了解、未来留学的风险很大。因为,我输得起,无论是经济上、年龄上。”一位大学教师家庭的准留学生子女如是说。




相关阅读:

大学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大学里哪些老师暑假不放假?


他根本就没怎么看那篇会议论文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