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才有资格写文献综述?

2016-09-27 陈安 中国科学报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我在硕士的时候才开始知道究竟什么才是研究,以及怎么做研究。


之前发现大学里学到的本事基本属于照葫芦画瓢:




当遇到一个问题,先去看看别人有没有做过类似的(最好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有,那太棒了。


直接拿来用在我面前的这个问题上,很快也就能够解决了,如果没有,继续找,直到找到一个差不多能够抄抄的做法为止。


而做研究的的思路则有所不同,一般是面临的问题总有不同于以往问题的地方,而且方法也不见得总是够用的,这样怎么办呢?


就得自己想办法来解决。


这样的办法当然可以继续照葫芦画瓢,好的研究者则可能改进方法,使得它适合于自己这个独特的问题。


更好的研究者则可以创造方法,使得它除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可以推广到解决别人的问题。


当然,最棒的研究者则要提出一个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有价值和意义的问题,然后给出一个新的方法来解决它。


研究者在层次上的差距也就在这里了。


不管怎样,研究的重要一步都是要先看看别人看到类似的问题究竟是怎么做的。这就是文献检索的过程。


在硕士的一开始我就接受了还算正统的科学训练。


在读完自己找来的或者导师推荐的文献之后,导师就会要求就这一个问题或研究方向写一篇综述,此时的综述是对以往学者在某一问题上的研究全貌的一个评述。


在自己短短10年的研究生涯里,我就写过多篇综述。


记得当时写完第一篇综述的时候很兴奋,觉得很象篇论文的架势了。


于是,跟导师商量,能不能去投稿啊?


结果,回答是兜头一盆凉水:不行!


我是后来才明白为什么不行的,因为当时导师没有做更多的解释。


明白这个道理的原因是在看了很多篇发表在比较好的学术期刊上的综述之后,因为那些综述的作者一般都是某一领域里的大家,在该领域已经做过多年甚至数十年的研究积累。


正因为此,看该领域的问题才会比较透彻和全面,对别人的工作才有去评述的资格和能力,如果仅仅是一个该领域的入门者。


看了几篇或几十篇论文,并没有在该领域做任何研究工作,尤其是连论文发表都没有,就贸然地去写综述,确实会显得非常可笑。


在读了综述之后,一般读者会对该领域内的专业问题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够认识到当前已经研究到什么地步,还有哪些问题是值得继续研究的。


当然,综述里提出的问题可能大多数是非常困难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大家们穷尽脑细胞依然很难取得进展的。


不过,尽管如此,我们总还是能够看到深入这个领域所需要的一些基础和最新进展情况。


综述的写作风格也有所不同,有的是评述别人所做的工作,而很少提及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


这样做的缘故并非是因为自己的工作不好,别不上其他学者,而多是因为综述作者比较谦虚。


当然,更多的综述还是会提到自己的工作,毕竟有些东西是不可能完全回避的。


知道这样的基本事实之后,自己对于写综述就更加战战兢兢起来。


到了开始指导研究生的时候,就会有学生问我:“老师,你说让多读几篇该领域的文章,我读了不少,写了篇综述,您看能不能拿去发表啊?”


Yesterday Once More!我的回答是“不可以!”


然后没有告诉学生原因,而是在这里写个东西来说明一下为什么。


相关阅读:

天才是如何发表论文的 ?


如何做到阅读英文论文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低档次期刊发表的论文也未必是垃圾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