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为毕业生,应该了解的就业市场

2017-01-16 李明阳 中国科学报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谈谈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2017年元旦已经过去10多天了,高校700多万毕业生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没有落实单位。1978年恢复高考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生招生就业采取的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模式,招生规模小、毕业包分配。90年代中期以后高校毕业生双选的人才市场开放,2003年第一批扩招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自此以后,大学生就业压力呈直线上升趋势。


一、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由校招、社招、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几条渠道组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孤岛现象明显  


校招主要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学生工作处牵头,各学院团委协助发起,前来招聘主要以学校强势学科行业的中小型民企、私企为主。以南京林大为例,主要是木工、家具、制浆造纸、园林企业。社招主要由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前来招聘的主要是当地支柱产业的国企、民企、私企。以江苏为例,电子、汽车、化工、软件业的比例较大。公务员招聘的岗位以税务、司法、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居多,事业单位招聘则以教育、医疗等科教文卫部门占多数。各种招聘信息彼此难以共享,信息孤岛现象明显。


2.就业指导部门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负责本科生就业的通常情况下是学生工作处及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团委。每逢就业高峰期间,学生工作处通常会向已经毕业的校友发出邀请信,请已经“发达了”的校友前来母校招聘人才。至于每次校招到底会来多少单位,到底能提供多少有效岗位,并未进行认真核实。至于主动走出去,到各个用人单位登门拜访,为毕业生牵线搭桥的情形,很少发生。


守株待兔,是对目前高校本科生就业指导部门的最好形容。负责研究生就业的部门,很多高校是研究生院团委,他们工作的主要方式就是把网上的就业信息做个简单的汇总、转发至学校的招聘信息网站。用怠政、懒政来形容他们的工作态度,也并不为过。


3.学生盲目求职,成本高、效率低


在传统就业市场信息孤岛明显、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无能为力的情形下,相当一批毕业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网招上。网上海投简历、到处面试、兼职,时间、经济成本十分高昂。


最为糟糕的是,求职高峰期恰逢毕业论文、毕业答辩高峰期。毕业生大量时间、精力投入毕业求职,必然极大降低毕业论文的质量。


4.事业单位萝卜招聘现象依然明显


与公务员考试相比,事业单位的箩卜招聘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尤其在分数权重高达60%以上的面试环节。道理很简单,经过数十年的演变,很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领导同志的亲戚朋友、子孙后代高考时早已按照利害关系人的势力范围,报考了相应的专业,取得了报考关键岗位的学历、资历。


只要看看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岗位、后勤服务岗位、思想政治辅导员背后的渊源,这种箩卜招聘的严重程度,就可略见一斑了。


二、建议


1.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依托的统一就业信息市场


目前,与高校学科相对应,基本上每个学科都有全国性的行业协会。这些协会集中了行政管理、企业、科研院所等方方面面人才。以行业协会为依托,收集高校毕业生的人才供需信息,将其发布在全国行业协会网站上,可以有效地将人才供应、需求信息联系起来,降低毕业生求职的而盲目性,极大地降低求职成本。


2.加大高校学生毕业指导部门的服务意识


目前,在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中,感情纠纷、求职困难可能是其中的2大原因。可见,就业对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性。消极怠政、守株待兔,这8个字可以用来形容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指导部门的工作态度。应该像对待科研绩效、本科审核评估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毕业生指导部门的考核力度。可以模仿一些民办院校的做法,在学校设立实训部、就业部专职就业指导部门,并根据毕业生就业的数量、质量对这些部门进行绩效考核。


3.延长求职时间,取消就业率考核


在英格兰高校,大学生毕业后一年范围,都可以视为应届毕业生。而国内的很多高校,六、七月份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对于毕业生、高校则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另外,就业率的层层考核,无形中加大了毕业生的精神压力。


4.充分利用校友会的就业桥梁作用


在西方社会,毕业生组成的校友会在提供捐助资金、联系横向科研协作项目、提供就业信息方面发挥重大作用。遗憾的是,在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在校的普通教师、学生普遍受到歧视,名不见经传的毕业生校友更不受待见。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功利式对校友的利用,自然效果很差。



相关阅读:

为什么本科毕业生就业难?


尘埃落定:说说毕业生就业情况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