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摔跤吧,爸爸》中看科研思路和师生关系

2017-06-03 关小红 中国科学报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频频看到大家《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的推荐,于是我们课题组在大部分同学都观看了这个电影之后在组会上就这部电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了《摔跤吧,爸爸》这个电影对我们大家的启发。为了跟大家一起共勉,特地把我们的观点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勉。


情节1


爸爸一直希望有个儿子来实现他被迫放弃的梦想,可妻子连续生了四个女儿使他一度失去了希望。但当有一天他的两个女儿轻松把男孩打趴在地时,他没有责备女儿,而是灵光一闪,突然想到可以让女儿们练习摔跤啊。


启示


我们期待结果A,而实验得到的(前提是确保实验做对了)往往和期待的不一致。此时很可能我们会忽略所得的“异常”结果,转身开始其他实验,而也有可能我们会意识到“不一致”中隐藏着新的机会,这个新的机会甚至可能比我们原来想要的更加好。试想如果不是爸爸鼓励女儿开始练习摔跤,怎可能对印度社会中的女性产生后续的深远影响。这个结果甚至可能比这位爸爸如愿有儿子并努力培养成为冠军后所能的产生影响更加深远。


当然要能意识到这个新的机会,必须是建立在我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有长期思考的基础上。如果是我的女儿轻松打败了男生,我也想不到让她去练习摔跤。


所以,请不要忽视科研过程中的偶然现象,当苹果砸到你的头上的时候,想想万有引力的发现过程吧。


情节2


父亲决定训练女儿后,严格控制女儿们的作息饮食和训练。也想尽办法让女儿能饮食营养,有训练的场地和摔跤垫,得到上场比赛的机会等。而当时年幼的女儿还无法理解父亲的心情,找各种借口逃避训练。直到她们的闺蜜跟他们说自己是多么不愿意在14岁结婚、沦落为烧饭洗衣生孩子的机器:“我希望有这样的父亲,至少他希望你们能够通过努力去掌控自己的命运!”。至此,女儿的意志与爸爸的意志达成一致,齐心向梦想进发。可以说,没有爸爸的严格训练和克服重重阻碍创造的条件,女儿们成功不了,而没有女儿们的自觉和刻苦,她们也成功不了。


启示


每个研究生进入科研领域伊始,肯定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和提供的平台。能遇到一位严格的导师尽心地提供帮助和资源会是人生一大幸事。我想任何一位合格的导师都是希望学生未来的路能走得更好,才会有所要求。而要达到卓越的成就则还必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必须意识到做科研是自己的事情,不是为了导师,也不是为了父母。老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坚定目标,发现自我,唤醒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是帮助者的角色。学生自己更应该尽到的本分,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为自己的课题付出心血和努力。若把老师比喻作学生前进路上的灯塔,学生自己则是让小船向前进的掌舵人。


科研路上不免有分歧,学生应与老师及时沟通,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才是达成科研目标的最好基石。


情节3


大女儿吉塔进入国家队后,教练那套自由而放任式的训练让她渐渐迷失,她很快背弃了父亲那套艰苦而 “过时”的训练方法,放纵自己的生活和训练,甚至与父亲反目。小女儿巴比塔则坚信父亲的教导方法。在之后的比赛中,巴比塔赢得了全国冠军,吉塔却在悉尼的比赛中惨败。


启示


每位学生当初都是通过一番努力才获得了读研的资格。而科研过程的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如果遇到那种对学生闲散不管的老师,那么老师的价值就不复存在,老师这个名义的存在也就毫无意义。吉塔的飞速进步来源于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父亲对她的严格要求。一棵花苗仅仅凭借自己的野蛮生长,即使竭尽全力,也很难开出美丽的花朵,想要长得健康长得茁壮,离不开园丁的灌溉修剪和保护。


当然,老师的指导不是绝对真理也不是万能钥匙,对于老师的指导也需要明辨是非。电影中爸爸的指导和国家队教练的指导代表了对与错的意见。在科研当中,重要的是保持自己思路的清晰,有自己独立的主见,即使是听从老师的意见,也应该是辩证地去听从,有自己主观意识的听从。要做自己所从事科研项目的主人,而不是只做老师的手。尽信书等于无书,要从老师给出的指导中分辨出合理有益的部分,毕竟自己才是那个真正动手做实验、动手写论文的人,自己才是那个真正走上摔跤台的运动员,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目前手头上的工作。只有自己对于所从事工作的绝对投入和真正了解,才能从老师的指导中真正获益。电影的最后,即使爸爸没有出现在身边,吉塔也能构思出合理的战术,做出正确的选择。我认为这是电影最精彩的结尾,靠自己成功的吉塔才是真正成长了的吉塔。同样,真正合格的学生,在若干年后离开了导师也应该能自己信心满满地去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地。


情节4

国家教练对吉塔的目标是获得51公斤级比赛的铜牌,爸爸却一直坚信女儿的实力,以55公斤级冠军为目标训练,最后也证明了爸爸是对的。


启示


从事科研十余年,教过不少学生。其中也不乏有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可在他们毕业时往往都达到了之前自己都想不到的高度。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很重要。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老师的经验更丰富,应该先于学生看到他们的潜力,看到他们未来的光明,同时信任学生的能力,激励和帮助他们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奋斗。一块璞玉可能被普通人当做石头,而只有工匠才能看到它们的光芒。一块极好的木材可以用来作为屋梁,而平庸的木匠只会把它做成板凳。本来能拿金牌的吉塔,如果听从了保守的国家队教练的意见,可能连一块铜牌也拿不到,这就是没有才尽其用,浪费资源。而好的老师应该像吉塔的爸爸,看到并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散发最大的光和热。


花絮


花絮:本片主演阿米尔汗是印度著名的电影演员。在拍摄《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的时候,阿米尔汗要饰演三个阶段:25岁,35岁和55岁。为此,他疯狂增肥到到一个近200斤的胖子,演完了55岁的戏份,又用了5个月的时间减肥健身到了片头25岁的样子,身材惊艳。有人曾劝他用电脑特技代替痛苦而漫长的增肥减肥过程,而他却为了体会主人公的心境而拒绝了这一建议。此外,本片中的成年后的二女儿巴比塔的饰演者在电影全片中只有不到30秒的摔跤镜头,但为此她同样每天接受正规摔跤训练长达9个月。


启示


印度电影产业闻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印度电影人的用心和负责。对于我们科研来说,如果我们对科研事业投入如同阿米尔汗对他的电影那样的拼搏,结果肯定也不会差。你把对一件事的认真和负责做到极致,那么这件事就越趋近于完美。确实,阿米尔汗不像很多导演那样,他不在乎票房的好坏,不在乎自己的投入,他只是认真地想把这部电影拍好。做科研也是一样,沉下心,认真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到完美,去发现和揭示物质世界的面貌,去探究科学现象的真实与奇妙,所谓的输赢是结果,只是你认真勤奋探索世界过程的副产品,就如同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当你全身心地追求优秀,成功就会在你不经意间追上你。


希望学生和老师能够彼此珍惜,碰上好老师是一个学生的福分,遇见好的学生又何尝不是老师的幸运呢。让师生携手一起创造奇迹!


启示


本文观点来自于关组所有学生,文章整理是关小红和饶丹丹一起完成。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关小红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57880-1057576.html


相关阅读: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并不都是跟学生关系最密的老师


做科研最关键的一条路,就是……


导师是如何指导我搞科研的——我与科研有个约会


你还以为科研的核心是技巧吗?那你就错了


科研的几个“套路” ,请看↓


资深教授传授10招大法: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