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如有钱了,还会继续科研么?

2015-10-26 彭思龙 中国科学报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多年来跟朋友们聊天,难免就柴米油盐的问题进行讨论,其中就谈到挣钱的问题。在当今物质的社会里,钱是不可或缺的,什么都要钱。


作为搞科研的人,自然也不能免俗,必须挣够养家糊口,过体面生活的钱。从种种迹象来看,似乎我们都不可避免的要努力挣钱,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挣钱。


对于做技术性研究或者应用性很强的人来说,说不定哪天就做出了一个能够热卖的技术产品,然后成功推向市场,成功的挣大钱。


然后呢?假如我们已经很有钱了,我们还会做科研么?就我不多的经历和统计,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可能在第一时间就不大选择科研。


但是,不做科研,做什么呢?如果想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讨论如下几个深层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一、钱能不能带来我们所需要的心理满足?


不错,钱可以让我们省去很多操心的事,但是钱也很可能带来更多操心的事,这不是钱的好处。人的终极追求还是自我承认,而不是外界的承认。钱可以让别人给我们期待已久的承认,但是似乎这种承认并不是那么友好的,也不是彻底的。我们会由衷的尊敬一个思想上的高明之士,却很少因为一个人有钱(尽管钱来的很正常)而非常羡慕。


我们更多的会看这个人的贡献有多大,而非钱有多少。有一个朋友,和别人合伙做一个企业,努力奋斗了多年,终于在国外上市了,好好地庆祝了一段时间,我们也为他高兴,是他的能力获得了回报。过了一段时间,又见朋友,发现其非常颓废,精神很不好。一问才知道,他没有目标了,觉得非常空虚。拿了钱做了很多以前梦想做的事情,可是发现梦想中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美好。比如,去南极,去越野,去非洲,去了也就是去了,然后呢?还要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有个寓言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人很虔诚的祷告上帝,要去天堂,上帝被其诚心所感动,准备满足他的愿望,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如果去了天堂就不能再回来。那个人立刻答应这个条件,认为,到了天堂,怎么还会想回来呢,只有傻瓜才这么想。于是,他去了天堂。在天堂里,他见到了没有见到的很多美丽的景色,无忧无虑。可是好日子不长,他一个人感觉到越来越孤独,他非常希望他的朋友们能够分享他的快乐。


但是不能在回到人间,他无法实现他的新的理想。不久之后,他就郁郁寡欢死去。我们的心理满足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建立在一个社会中,并不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即便有了钱,我们还是继续需要社会的承认。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做到自我承认,那么有没有钱也就不那么重要,生活照样幸福。


二、挣钱了,我们就可以就此打住?


很多企业可以挣钱,原因在于他们付出了有效地劳动,但是一旦挣了钱,故事却没有结束,而仅仅是开始。因为企业一旦存在,就需要继续生存,需要挣更多的钱。实际上,挣来的钱中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奖赏,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要用于未来的投资,否则,那点有限的钱可能很快就消失。


我相信尽管每个人都可能存在一个发财梦,但是这些梦却都不是真实的。而且就很多现实的例子同样说明,即便偶尔的发财,并不能保证一直能够富裕的生活。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是物质流动的基本特点。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那金钱带来的将只有祸害和后悔。


三、钱能够改变生活的本质?物质对于人,仅仅是辅助的作用,而不能替代人的生活。


物质的丰富仅仅能够带来生活的便利(有时候却相反),而不能替代人的成长需要。人是个奇特的动物,最奇特的地方在于,人不能停在一个地方。当人达到一个平台之后,唯一的想法就是向下一个台阶前进。我们看到太多的人不能急流勇退而终身不保,遗憾之余,可以反思这就是人之本性。人的短短几十年,最大的幸福是在不断地追求,而非享受,最大的快乐是活在希望中,而非活在现实里。如果每一天都能完全知道明天的过程,那就是乏味的,也是会疲劳的。


罗洛.梅在《人的自我寻求》一书中提到了下面的一个例子:一个公交司机几十年兢兢业业的跑同一趟路线,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突然有一天,乘客发现他开的车没有来到,而公交公司也发现车子开出了。这个消失了的公交车和司机几天后出现在遥远的另一个城市中。找到这个“小偷”后,他说,我已经非常非常厌倦每天跑同样的路线,在同样的站点停车,他实在忍受不了了,他希望自己能够跑一次不同的路线,就忍不住开车跑出来了。


当然,在市民的大力支持下,公交公司并没有最终解雇这个司机,只是多了一个条件,那就是类似的短途旅游不要再次发生。假如有钱了,但是类似公交司机一样过周期循环的生活,也一样会陷入焦虑不能自拔。


四、有钱了可以做科研。


本来我们就抱怨我们没有条件做科研,整天忙于各种生活中的琐事,心思都放在了生活上,太累了,这不是做科研的状态。假如有钱了,我们还有理由不搞好科研么?是可以继续做科研,只是要求可以提的更高。事实上,想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因为这起码要求我们,做科研不是叶公好龙,而是我们真正喜欢所在。假如我们不是真正的喜欢科研,而把科研当做求生的职业,这不是什么错,但是这不是做科研的好心态。因为科研不能有功利心,有了似乎就一定不是好学者。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很多梦想,但是一旦我们有了很迫切的梦想,有一件事是有意义的,那就是问问自己,“然后呢?”最终我们经过思考才会发现,我们大多数所谓的梦想只不过是现在的心理需要,并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东西。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浪费,也可以释放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更能够让我们用平常心去看待社会和自己。


个人以为,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并不是以成绩为最终的目的,而是以自我承认,自我满足为最终的追求。有钱没钱,只是量的差别,没有质的变化。我们的灵魂是否高贵,我们是否真的承认自己的存在,是否真的认识自我,是否尊重自己,才是生活幸福的核心问题。科研,只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用赤诚的心去体验,获得的就不仅仅是所谓的科研成果,而是充实的生活。


后记:


写完了才发现有标题党的嫌疑,不过这应该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抛砖引玉吧。


相关链接:


不要把欲望当做志气:


科学研究的物质生活底线在哪里:


科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家继续做“穷人”:


读博士是穷孩子发财的一条正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16&do=blog&id=387221

此文来自科学网彭思龙博客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