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还以为科研的核心是技巧吗?那你就错了

2015-12-12 彭思龙 中国科学报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自从踏入科研的道路那一天开始,就被各种科研上的技巧所吸引,若干年后,静静的想想,那些技巧并没有带来真正我要的东西,因为没有思想,也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僵硬,不可爱。科研需要多点思想,少点技巧。



首先,技巧很迷人。这里的技巧包括科研工具的技巧和科研辅助的技巧。科研工具的技巧是指一些实验的方法,理论推导的技巧,算法的思路技巧等等,这些是进行科研的基本工具,有了是好事,没有是没有办法进行科研的。科研的辅助技巧是写论文,读论文,写申请,作报告等技巧。这些技巧是为了获得资源或者是推销自我,当然,推销自我最终也是为了资源。在初入科研的好多年中,迷恋于各种技巧,觉得借助于这些技巧就能够达到很高的高度,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后来才发现,这些技巧仅仅是基础,还不能真正达到很高的高度。或者说,掌握了这些技巧,也就是个高级的科研工匠而已。


其次,技巧很消耗人。人类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技巧一旦被普遍认识和接受,那就不成为技巧。因此会有很多聪明的人来创造新的技巧,如果为了学习技巧,那一生都可以不断地学下去。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技巧也越来越复杂,掌握这些技巧需要越来越多的时间。有时候,为了学习一个技巧需要反复的练习和捉摸。当我们把时间都消耗在技巧上时,我们用于真正科研的时间就非常有限,白白消耗了青春。


其三,技巧产生不了好科研。技巧的堆砌好比排列组合和抢跑比赛。前者类似于遍历式的积木游戏,看谁能够排列出有新意的组合。在很多科研领域,都有类似的情况,各种条件,各种技巧,各个环节的不同组合产生了大量的所谓成果,我相信其中绝大多数的组合仅仅是新而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意义,只是科学逻辑的空白。抢跑是指谁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技巧并且顺利使用,谁就能够得出看似原创的成果。在20年以前国际科学资源不开放的年代,有了最新的学术杂志和最全的图书就有了抢跑的优先权。记得当年读书的时候,很多外地学生和老师来北京出差,就是为了查阅几篇文献,买几本当地买不到的书。虽然到现在,信息已经如此发达,但是抱有抢跑的思想的科研人依然很多。我们总以为我们是最早知道并能利用某些技巧的人,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从近几年自然基金和中文稿件可以看出,即便是上个月刚出现的新技巧,很多偏远的高校一样可以获知,并且很快的掌握。拼技巧已经不是做科研的主要模式,也基本不会产生好的科研。


其四,科研的目的不是技巧的展示,是人类思想的提高。我们做科研并不是给外行人展示和炫耀我们学习来的各种技能,而是要通过我们的科研成果给人类做出贡献。可是能够做出贡献是需要思想的,因为普通的逻辑已经不太容易做出很好的贡献,而复杂的逻辑并非那么简单明了,需要思想的指导才能够发现或者发明。


其五,技巧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应该停止技巧的关注,而应该思考。尽管技巧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但是究其内涵来说,可能就几个基本的思路,并不需要不断地追逐。相反,适当的让自己远离技巧,远离喧闹,让自己静下来,思考问题的实质,也许更有可能产生真正的思想。学而不思则罔。过去几年我读的文章的数量少了,并不是文章不值得读,而是面对自己的问题,自己需要净心的思考。长期深思得到的结果无论如何也不至于会和别人重复,即便有些地方有类似,但是依然是有自己的特色。尽管有人会说,科学的道路往往并不多,但是对于大多数科学问题,我相信道路是很多的,并不是唯有前人已经指明的那条路。记得在做一个产品的过程,需要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工程人员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和书籍,发现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技术成了难点,因为太多了,短时间内不好消化。我没有读过,但是我只是从问题的需要出发,一点一点倒推回去,最终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虽然这里面有很多已经在书中或者文章中有了类似的想法,但是这同样说明,面对问题直接思考是有益的,并且是节约时间的。有几年,甚至国际会议参加的也少了,也是因为我需要时间去思考,少听一点别人的思想,担心被别人的思想影响。积累下来,感觉效果还是明显。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需要足够的知识和技巧的积累,没有积累就去尝试自己思考,往往功力不足,容易走火入魔。思而不学则殆。


其六、比起技巧,更值得关注的是广义的哲学。我们科研服务的对象是自然和人,如果我们自己对自然和人没有真正的了解,只是停留在现有科学的框架中,那是不能真正解决人和自然的问题。而人和自然的问题往往更多的在哲学中,还没有被充分的认识而变成科学。吸收人类思想的遗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更深刻。对一句话我有深刻的体会,能够有机会学习人类思想遗产的人是幸运的,而有能力继承这些遗产的人则是佼佼者,是值得钦佩的人。


总的来说,就个人的体会而言,我是不喜欢借助于技巧堆砌科研成果,而寄希望于自己的思考能够产生哪怕是一点点独特而有用的科研思想,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这一生作为科研人也就不虚此行。否则,即便靠着技巧得到了许多名利,也未必能够让自己真正的心安。



此文来自科学网彭思龙博客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