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人员叹科研环境:“宁静致远”有多远

2016-03-08 张晶晶 中国科学报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2015年,有几篇博文在科学网上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文章的内容各不相同——财务报销复杂、公务卡使用烦琐、年度考核骚扰等,最终都指向了一个让很多科研人员头疼的问题:它们严重分流了工作时间,甚至让科研活动受到干扰。


相关阅读:(如何才能将教师们从财务报销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公务卡怎么就成了公“误”卡?科研人员表现的评定,绝不能来自行政领导


科研人员由此感叹:营造宁静致远的科研环境,毕竟是一个憧憬。



回放

漫漫报销路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吴宝俊老师在科学网发布了万字博文《如何才能将教师们从财务报销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文章中讲述的科研人员被逼成财务专家的经历,引发了博友们的热烈讨论。漫漫报销路,依然成为不少科研人员的噩梦。


因为在管理支撑岗位任职,吴宝俊对于课题组和财务处双方的困难都有了解。为了顺利报销,他常常给课题组人员“科普”关于报销的小知识,比如报销要及时、同类型报销数额一次不宜过大等。


有人对此表示不服:金额大怎么了,又没做假,我不怕!然而,很多人感慨,怕的不是被查,而是麻烦,浪费时间。


吴宝俊分享了这样一次经历。从中科院物理所毕业之后,年轻的他来到国科大任职。任职尚不满一年就被学校“传唤”。


问题不是别的,正是一张3000多元的餐票。他被要求解释清楚吃饭的具体细节。由于记忆不清,他只能在财务处浩如烟海的报销单中找出原始报销单,以此自证清白。


“直到今天,我的心里仍有一丝后怕。我很走运,因为这一次我成功地回忆起报销的细节。可万一我想不起来呢?”


虽然问题得到解决,但这样走一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依然让科研人员心有余悸。


追访

宁静致远很遥远



吴宝俊的经历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很多圈内人在其博文后发表评论,甚至有财务人员留言赞同他的一些观点。


吴宝俊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曾做过粗略统计,高校教师大概有五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管理课题和项目。


“其中理工科课题多,花的时间更多,文科少一点。”吴宝俊说。他分析,科研人员并不擅长与财务人员对接,财务报销效率非常低,同时由于教员们自己要花很多精力在管理课题上,做科研效率也降低。


“有的老师不愿意管,就让学生管,甚至造成师生矛盾。学生觉得自己是给老师打工、办杂事儿的。另一方面,这些教学科研人员填报相关单据时的错误率也很高。财务报销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最大的内务问题。”吴宝俊说。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中祥的一篇《年度考核将给中国科研带来无穷后患》同样引发了网友热议。他在文中感慨道:“‘宁静致远’,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甚至在当今的高校已经是美好的传说了。”


采访中,林中祥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高校中急功近利的风气愈发严重。“科研人员要写文章,要争取科研经费,考核结果与收入一对一完全挂钩,这些对科研人员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冲击。科研需要长时间的投入,重大科研成果更是如此,但现在的年度考核却像割韭菜一样。”


究竟是什么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宁静?是囿于琐事,还是疲于应付年度考核?宁静致远果然只能是个遥远的梦想吗?


点评

管理需优化



谈到报销烦琐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周玉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同样既担任所里的管理工作,也有负责的课题,面对报销烦琐的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由管理单位来解决,以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


“财务学也是一门科学。”周玉梅依此来要求所里的财务工作,例如是否因工作流程造成烦琐而要调整流程,是否因科研人员不理解而要坚持作宣贯讲解。“报销烦琐,大多不是政策上的问题,而是流程和管理上的问题。”


周玉梅同时强调,不能说报销烦琐和科研时间不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想要做科研,无论如何都会挤出时间的”。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理解科研人员对于烦琐报销手续的抵触情绪,这就要求科研管理者需要认真总结、及时反思。


“如何让科研人员有更多时间专心做科研,根本还在于管理上。”

此文来自中国科学报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