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年代

2016-04-08 彭思龙 中国科学报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这几年跟研究生接触的时候,经常听他们谈到如下几点担心


(1)科研不好做,牛人太多了,位置太少了;


(2)工作不好做,人才太多了,竞争太激烈;


(3)生活太累了,收入跟不上需求。


这些方面从表面看,的确如此。做科研的岗位确实不好找到了,若干年以前,是个博士到处都很吃香,现在,别说国内博士,国际一流大学的博士都不容易找到固定的教学科研岗位;


在任何领域做工作,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工作很辛苦;收入虽然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社会要求提高了,即便博士毕业,想很快买房买车也是非常困难。这都是事实,但是这些也都是假象。




我在给研究生讲课的时候,跟他们说,他们应该庆幸,前辈们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年代,他们的机会大大的。为什么说现在是个缺少英雄的年代,如下几个方面可以参考。


一、我们缺少真正的大思想家


一个国家的崛起的前提并不是物质的崛起,仅仅是物质的改善只能算是摆脱了温饱,还没有真正改善人的精神世界。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兴起都首先从精神领域开始,我们国家当然也不会幸免。


但是从过去100年的历史来看,我们缺少能够让世界承认的思想家。不能否认,我们有很多大师,但是这些大师的思想经不住思考和比较,并且这些思想家的成果还远不能将中国带到比前辈们更高的高度。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讨论国学的细节和感悟,讨论西方哲学的细枝末节,还没有一个思想家能够真正融合中西哲学,走出一片新天地,让东方和西方的人都眼前一亮。


这样的思想还没有出现,因此,之前不管我们多么期待,都还没有那个真正的英雄,产生让世界为之欣赏的思想。


二、我们缺少真正突破的科研成果;


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这些进步还仅仅停留在模仿和学习阶段,真正大的科学贡献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们还仅仅是些不错的票友,还不是领头羊。当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匮乏的。


在信息领域,一个小小的算法居然就成为国际热潮,一个效果不错的技术就成科学界欢呼的重要进展。这是科学颓废的表现。我们满足于技术的小小进步,埋没于越来越多的技巧中,但是所有这些成果看起来都缺少那么一点东西,那就是思想。


这只能说是技术的小的进步,而不是科学的重大发展。在今天的科研中,我们少了一点大气,缺少那种涵盖天空的视野,缺少那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在这样的氛围中,是不会产生重大的成果。


三、我们缺少一大批具有英雄心灵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沉迷于生活,沉迷于权利金钱的人,很少看到具有英雄心灵的人。在历史上,我们看到过一些这样的时期,春秋时期很多知识分子充满了英雄的心灵,敢于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智慧走出不同于别人的路,于是我们有了诸子百家。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我们也能看到一批不断探索人类灵魂的人,即便他们面临生活的窘迫,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毫不犹豫的走在自己的路上。而现在,更多的人的目标是更加奢侈的生活,更加关心自我,这是一种越来越自私的表现。


一个拥有聪明的大脑,拥有各种资源的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更多人的,而是他自己,这是一种社会的堕落。


四、我们缺少欣赏英雄的观众;


社会也在急速的发展中展现了其不好的一面,人的欣赏品味降低了。有钱就是成功,有权利也是成功,而不是看在所有这些钱和权获得过程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我们越来越多的欣赏结果,而不懂得欣赏过程,我们甚至鄙视那些走在自己孤独的路上的潜在英雄,我们只欢呼那些获得了权益的人。这是欣赏的堕落。


这种堕落已经很久了,自康德时期,就一直有人质疑我们的价值观是否有其负面性。现在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了。每一个人都在这种欣赏品味的堕落中品尝由自己带来的环境苦果,这样的社会氛围,即便出现了英雄,也将是历史上更为孤独的英雄。


从历史来看,现在世界的科研社会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科研社会,我们国家更是如此。那些哀叹没有前途的年轻人可能被假象所迷惑。


只要未来的年轻人拿出足够的勇气,他们当中一定有一批人能够做出让前辈们汗颜的成果,如果有了这样的成果,还发愁什么生活呢?


当然,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离不开思想的重要进步,我们的思想家们也需要拿出足够的勇气,给整个社会提供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思想成果,给许久都干旱的人类精神世界增加一点雨露。


作为普通的科研人员,我们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便我们不能成为杰出人才,我们也可以用自己英雄的心告慰自己,以此带动社会的欣赏品味,形成英雄成长的土壤。


现在正处于世界重要的转变时期,机遇只会比过去的一两个世纪来得更多,不会更少,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发展所带来的全方位的需求,还没有得到真正认真的思考和解决。


未来的年轻人将是幸运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因为他们需要选择完全不同于他们前辈的路。


此文来自科学网彭思龙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