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 千名“开国将帅”只剩30名

2017-04-11 共青团中央


▌来源:微信公众号“观海解局”



2017年4月7日,开国少将、原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贵德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王贵德将军

王贵德,生于1914年,福建上杭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开创了抗日敌后“麻雀战”。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荣誉功勋章。


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据统计发现, 当年的1614名“开国将帅”到今天只剩下最后30名少将,他们年龄均超过90岁,其中有18人年龄已达100岁以上。


千名“开国将帅”仅剩最后30名少将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开国将帅就是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被授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他们曾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将帅”。历史上曾有过4次开国少将授衔,最早的一次在1955年9月,798人被授衔。


我们查阅公开报道发现,聂荣臻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元帅,肖劲光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大将,吕正操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而最后一位开国中将张震也在去年9月3日溘然长逝,享年101岁。


从2010年至今,每年开国将军的陨落数量都在两位数以上,2010年29人,2011年25人,2012年14人,2013年10人,以及2014年14人,2015年20人,2016年10人。


       截至今日,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1614名“开国将帅”只剩下最后30人。


18名健在将帅年龄已达或超过100岁


在开国少将这一级,目前尚有30人健在,他们基本都是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平均年龄已近百岁。


据统计,目前,1955年授衔的少将共有12人健在;1961年晋升少将的军官中尚有7人在世;1964年晋升少将的军官中健在者共有11人。


如今30名健在的少将,其年龄都已经超过90岁,其中有18人年龄已达100岁或超过100岁。30人中,年龄最大的是殷国洪少将,已经106岁,年纪最小的是王扶之,为94岁。


殷国洪少将


他们在迟暮之年依然心系国家。不仅有曾因立志导弹部队建设而改名,在接受军报采访时怒斥周永康、徐才厚等大老虎的向守志;还有仍在为扶贫攻坚贡献着力量的熊兆仁、张玉华等。


向守志:怒斥周永康、徐才厚等大老虎


向守志,生于1917年,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1935年入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三过雪山草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纵横沙场,南北征战,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参谋长、第十五军军长、炮兵技术学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是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顾委委员。


向守志


据2014年12月31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文,老红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在战争年代历尽坎坷,九死一生。他原名“守芝”,因立志我军的导弹部队建设,改名“守志”。其对党忠诚、心系国家安危的志向,令人肃然起敬。 


向守志告诉记者,谈信仰,就有一个怎么看待形势的问题。我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是建立在对形势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你认为这个党伟大,它的事业一定能够胜利,你才会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虽然不尽如人意的事还很多,但中国正在发生巨变是不争的事实。


他还提出三问中国的经济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快速发展?老百姓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吃穿不愁?中华民族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扬眉吐气?这充分说明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这是我们忠诚党的事业最基本的依据。


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严治党、重拳反腐,成效显著,这正是我们党自信和有力量的标志。 


对于十八大以来中纪委接连打掉的“老虎”,向守志表现出了一名老党员、老军人的正义感。2015年,他在接受《解放军报》采访时怒斥周永康、徐才厚,用词异常严厉:“周永康、徐才厚等人抛弃信仰,背叛党旗下的誓言,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可耻可悲!”


熊兆仁:离休志不休,投身建设老区的“战斗”

熊兆仁,生于1912年,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在解放战争中为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渡江南下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熊兆仁(左二)


1983年6月,组织上决定时年71岁的熊兆仁离休。但他离休志不休,毅然打报告参加老区建设的“战斗”。部队和地方的领导都劝他好好休息,安度晚年,可他执意不肯。


他说:“没有老区人民的支持,我们的党和军队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没有老区人民的流血牺牲,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成立。我们这些老战士,有责任关心老区,建设老区。”


为了充分了解老区情况,熊兆仁像当年打游击一样,穿着便衣,背着水壶、干粮,轻车简从,到福建省每一个老区、大部分基点村调查研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个宏伟蓝图勾画出来了:修建铁路、公路,改善交通条件;改良养牛、养蚕,加强养殖业;改造大型水库,发展电力;实现“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工程;加强两个文明建设。


种桑养蚕是一项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养殖业。老区、革命基点村山地多,可大量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就会很快产生经济效益。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熊兆仁决定先把闽西作为种桑养蚕的试点。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1989年夏天,他带领福建省老区办、省蚕桑研究所、省丝绸联合公司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到6个乡镇进行实地考察,信心大增,感到闽西发展蚕桑生产前景广阔。在他的主持下,考察组向省政府写出了可行性报告。省政府同意了。从此种桑养蚕活动逐步从闽西走向了全省老区。


张玉华:为贫困地区捐款超50万


据《解放军报》报道,张玉华1935年入党,参与领导了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参加胶东抗日第一仗——雷神庙战斗,后来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


他对记者说:“我从当连队指导员到当师政委,身边都有战友倒下。1951年,我们118师在朝鲜。那时,我任师政委。”


“一天上午,师长罗春生和参谋长汤景仲在一个坑道召开作战会议,我和政治部主任张烈在另一个坑道开政工会议。突然,美国战机投下一颗炸弹,参谋长当场牺牲,师长负重伤,送到医院抢救无效牺牲了。我经常想,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啊!”



张玉华


老将军的生活很简朴。这些年,他先后为贫困地区的群众送去大米15万公斤,捐款50万元。他说,我这是报答人民的养育之恩,也是对国家尽一个老战士的微薄之力。


张玉华曾说:“我有三个妈妈,生我的母亲,养育我的人民,培养我的党。”他的话表达了一个老战士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健在的30名“开国将帅”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致敬,开国将帅!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满脸鲜血 | 当代艺术

弱势群体 | 事实孤儿 | 5G时代


编 辑 | 任晓蓉  李  翀  张淼绪

选 题 | 肖    健

共青团中央

微信号:gqtzy201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