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母发展之路,中国人从未停止脚步

2017-04-20 共青团中央


▌来源:微信公众号“补壹刀”

        虽然官方并未发布消息,近期,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将下水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从无到有,从借鉴改装到自主研发的航母发展之路,异常艰辛而又令人振奋。说到中国航母,让人不禁想到一位已经故去的老人。

                                                                                    


就是这张照片上,那位身着军装在美国航母舰载直升机旁伸头探看的老人。他就是被称为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


圆梦

航母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军事交流合作随即启动。1980年,新中国第一个军事技术代表团,由刘华清带队赴美。那一次在美国的考察历时11天,最后一天代表团一口气连续参观了3艘美军军舰——“福克斯”号导弹巡洋舰、“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和“小鹰”号航空母舰。


这3艘军舰均为当时美国海军现役重型主战舰艇,而且分属不同类型,非常具有代表性,这是美国海军对中方代表团的隆重接待,但是在重要技术方面也是严加防范。


刘华清在“特拉瓦”号上参观


随行的工程师尤子平回忆说,当时代表团真是马不停蹄,但也只能走马观花。尤其是“小鹰”号航母,数十层楼那么高,扶着舷梯上上下下,对年过花甲的刘华清并不轻松,但刘华清将军还是坚持下来,就为了抓住难得的机会,多看多了解多学习。


于是,照片上的一幕出现了。在“小鹰”号航母上,当刘华清将军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再看看航母舰载直升机时,傲慢的美军以保密为由,不让触碰航母上的设施,要求中国代表团尽量保持一定距离观看。刘华清将军谦虚得像一个懵懂的学生,踮起脚尖,带着渴望的眼神,远远地看了几眼。


当时中国军方代表团访美,主要目的是看能否从美国争取到军事装备技术合作。尤子平说,“航母留下的印象固然十分深刻,对其技术含量和发展难度有了初步认识,但因未列入代表团此行的目的,我们看看就罢了。差距太大,虽然眼馋这个,但不现实。”


但在刘华清看来,这一次访问并不是“看看就罢了”。他在回忆录中写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母。“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刘华清认为,正是航母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中国为什么需要航母?刘华清认为,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显然,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但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国力有限,要发展航母,经费始终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问题。当时,刘华清向中央军委多次汇报发展航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都拟定了航母发展时间表:“七五”(1986年-1990年)开始论证,“八五”(1991年-1995年)搞研究,用15至20年左右的时间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到2000年后形成战斗力。最终还是被搁置了。


航母成了刘华清将军毕生为之努力的目标,他说:“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修复中的瓦良格号


1984年,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航母拆除了所有设备,仅剩下壳体,作为废船卖给中国联合拆船公司。在此之后,中国陆续购买了“明斯克”号和“基辅”号航母,以及“辽宁”号航母的前身——“瓦良格”号。


2011年刘华清将军在北京去世,那一年,“辽宁”号航母完成改装,进行首次出海航行试验。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很有可能下水,老将军泉下有知,该安心了。


认清

差距


虽然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国产航母,但是排水量和构型,与“辽宁”号航母处于同一水平,距离美军航母还有不小差距。



美国海军4月10日发表一份新闻稿,称“福特”号航母第一次靠自己的动力驶离维吉尼亚州一个造船厂进入附近海面,展开一个全面和严格的水上测试项目。


“福特”级航母被誉为美国的新一代超级航母,其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就因为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技术,而引起许多人的关注。现在,首艘“福特”级航母——“福特”号已经交付美国海军手中,这艘巨舰已经进入最后的海试阶段。



这艘美国新一代“海上巨无霸”无疑也是美国史上造价最高的一艘战舰,成本已经达到130亿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简单的对比可能会加深你的印象。


130亿美元可以建造3艘现役的“尼米兹”级航母(造价大约45亿);130亿美元相当于老挝、纳米比亚等国的GDP(2015年全球GDP排名第114位的博茨瓦纳为130.91亿美元)。



这130亿美元打造的美国“航母换代计划”最耀眼“明星”,是经过将近30年的准备,当然在这一过程因为下水日期一推再推,建造成本持续升高,而遭到美国国内很多人的批评和质疑。在今年年底正式服役后,“福特”号还需要完成一些项目测试,然后到2021年进行全球范围的部署。



从实战角度看,“福特”号航母重新设计了飞行甲板,加大甲板使用面积,能够大幅提升战机出击率。此外,“福特”号采用了新的武器升降台,能直接从弹药库,将这些武器直接运到飞行甲板之下,以便能实现战机出动架次频率提高33%。新的作战平台在设计上可以起飞更多的飞机,并且可以更加无缝衔接地支持更高频率的飞机起降。


奋起

直追


完成了航母的从无到有,中国人并没有停下脚步。


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建造航空母舰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完全是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力量完成,航母上的舰载机起降设施、雷达通讯设施、无线电设施等技术都很过硬,这说明我国国防工业水平有很大提升。



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不少军事专家预测,中国的第二艘国产航母很可能仍采取常规动力,在舰载机的起飞方式上,很可能会采取蒸汽弹射方式。主要因为这样的方式可以训练更多人员,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逐渐具备基本的技能。


但是,中国第三艘国产航母则有可能会出现较大飞跃,可能是核动力航母加上电磁弹射的起飞方式。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么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美国人近百年时间才完成的变革——从蒸汽弹射到电磁弹射。


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因为中国已经掌握了电磁弹射技术。



今年1月25日,在中央电视台的“2016年度科技盛典”节目中,船舶动力与电气领域著名专家马伟明被评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在节目中,马伟明院士透露了我国电磁弹射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他表示,电磁发射技术将在10年左右取代传统的化学能技术。


其实,早在2013年《简氏防务周刊》就曾刊登文章称,“中国正在为国产航母的弹射方式做最后的科研工作,并认为这将绕过世界航母的发展历程,直接从滑跃起飞向电磁弹射转变”。



去年6月29日,国内社交网络上流传一张照片,图中可以看见时任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为一个看上去有些年轻、佩戴着少将肩章的军人打着伞,一时引起了许多人的惊讶:“这人是谁啊,海军司令员给他打伞!”其实这位少将的身份并不神秘,他就是马伟明。


不过,电磁弹射技术研制成功,并不代表它马上就能搬上航母应用。从技术上讲,电磁弹射技术上航母,要经过几个过程。



据推测,2020年左右首套实用的国产航母电磁弹射器将建造完成,而2024至2025年左右,首艘采用电弹技术的国产航母将下水。届时,中国将成为第二个独立研制设计电磁弹射航母的国家,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将实现历史性飞跃。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青年发展  成就斐然 | 联合国

 坚持党管青年原则  促进青年更好发展


编   辑 | 任晓蓉  温子健  张淼绪(团贵州省委)

共青团中央

微信号:gqtzy201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