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但你知道“礼”是什么吗?

2017-05-02 共青团中央


▌供稿:团福建省委


大家从小一定都听说过“礼”

有身边经历过的“礼”

婚礼、见面礼、葬礼

也有老师在课堂上教授过的“礼”

不学礼,无以立

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

……


那么,究竟什么是“呢?

礼,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

 ——《论语集注》宋朝•朱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98g9zq86&width=500&height=375&auto=0▲大话熹游之中华“礼”文化


中国素来称为“礼仪之邦”,儒家创始人孔子更是教导我们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本质内涵与标志。古人讲“夷夏之别”,其实也就是文明和野蛮之别,最终标准就是看是否“知礼”,人而无礼、禽兽也。


究竟什么是“礼”呢?


古时候,宗法等级的程序制度,繁冗琐碎的行为尺度都是“礼”。


实际上,“礼”既是反映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的仪式、礼节,也是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国家之典制、社会交往之规范皆是礼,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记》)说的就是这样。



礼有很多种,规范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古代:冠礼、婚礼、相见礼、丧礼、祭礼、聚会时的饮酒礼、搞体育运动时的乡射礼。





不过,礼总因人情风俗而一直有所损益变化。比如:


汉代的婚礼,玄端肃穆



明代婚礼,凤冠霞帔



现代婚礼,形式各异



但一以贯之的是婚礼中那份“合两姓之好”的庄重与承诺。所以,在“礼貌”之下,中国人注重的更是作为文明和教养的“礼”,体现的是对天地人伦的敬重,没有这一点敬意,“”再隆重繁复,也是虚情假意啊。



“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礼与人之情性、世间道理,本来应该是一体的。就此而言,当世情人情有所变化时,就需要改革礼仪。



近代以来,跪拜、拱手变成了握手,繁礼从简,都在于顺应时势人心。否则,因循守旧、流弊滋生,我们对礼的感受更多地就只是禁忌和约束了。


礼不仅约束我们必须怎么做,而且教导我们如何做才最体现文明和教养,避免无所适从。


礼者

经国家、序人民、决嫌疑

礼是实现公序良俗的教化

更是人们生活的切实指南


孔融让梨使我们领会着善意和谦让。



程门立雪向我们传达着坚韧和高尚。



朱子家礼培育着我们的敦厚家风和教养。



先贤制礼作乐以修己安人、定分止争,往圣克己复礼以穷理尽性、匡正天下,君子闲处一乡,躬亲示范、移风易俗。经历过礼崩乐坏的混乱动荡,方知存“礼”的弥足珍贵,我们以身作则,泱泱华夏,仍然是礼仪之邦。


礼者,理也、敬也,说的就是这些说不尽的内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984hlphi&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支青云箭,#网络青晚#来相见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小成长 |  入团第一课

不忘初心 | 为祖国守护尊严!


责       编 | 任晓蓉

编       辑 | 朱   琛    陈泽宇(团南平市委)

共青团中央

微信号:gqtzy201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