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皆祸害”? | 八一八热点新闻《某大学女生被父母强制变成“神经病”》背后的发源地

2017-06-30 共青团中央



团团说

近日,网上一则《某大学女生称被父母强制变成“精神病”涉事医生发声》的帖子火了。帖子称,一名叫做马斐然的某大学女生,一路求学,并出国留学,最终被父母“骗”回国,从此前程葬送还被软禁在家。“名校女生”“被精神病”“软禁”这样惊悚的关键字,加上“我考上了名校,但最终死在了原生家里”这样充满负能量的题目,让这篇报道不走红都难。目前,对该事件的真实性,天津妇联、香港大学等正在进行多方核实。



抛开事件的真实性暂且不谈,笔者关注到,在这篇报道中,这样写道:“马斐然在豆瓣加入了几个如‘父母皆祸害’的关于家庭暴力小组,对《我的所谓母亲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大家来评评》等文章进行点赞。”看到这个豆瓣小组的名字,笔者表示一脸懵。



居然还有这样的小组?这样的小组有人气吗?他们都在讨论什么?笔者决定自己去看看。

“父母皆祸害”是个什么组


抱着求证的心态,笔者进入豆瓣,搜索“父母皆祸害”关键字,居然有数十个小组之多。成员数少则几个,最多的如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的粉丝数居然有123782人,“父母皆祸害”4718人,成员有600人以上的有2个。截至发稿,“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小组在一天之内增加了1000多成员。


就活跃度来看,仅以“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小组为例,其发布的消息一天发布42条,留言超过3000条,在笔者整理资料的时候,还以4分钟更新一次的速度刷新着。每个小组还有7个左右的群,149人的群已经满额,开辟了2群,活跃度可想而知。



组内普通成员统称“小白菜”,名字源于那首《小白菜》——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爹娘”。除了小组组长和普通组员,还有几个“哪吒”,古代神话中哪吒频频反抗父母的权威,与 “父母皆祸害”小组的定位不谋而合。“白菜们”建立了自己的群组,已经有线下活动之势。

 


笔者从他们的交谈中推断,“白菜”即倾诉、反思父母造成的情感、肉体伤害的人。这些小组中的故事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控制、侮辱以及倾诉一些对父母的不理解。在这里倾诉的多数是成年以后发现自己人格成长有缺陷,将之全盘规至父母影响,渴望找到心里宣泄和共鸣的人,据笔者分析,大多数为青年,根据他们对于实名制的讨论推断来看,其中不乏布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他们认为“白菜”又分为两类:


◆  一种是自救意识不强,骨子里懦弱或者外强中干的。他们也会痛恨抱怨父母,但却也不自觉活成了父母的样子。他们认为内心的和谐与妥协是自救的唯一出路。他们慢慢喜欢顺其自然,也慢慢与父母和解。但是灵魂深处的痛苦总要有个发泄渠道!于是关上门来折磨自己的爱人和孩子,用自己父母的样子。


◆  另一种是自救意识极强的白菜,骨子里不懦弱的白菜。他们努力奋斗和竭尽全力都只为了一个目的:一定要成为和父母相反的人!只是他们对于亲密关系的人,和父母像的,有一种歇斯底里的抗拒和厌恶。很容易反应过激。对于其他人,只要和父母像的,也很难淡然处之,会比其他人更加对抗与冷酷。同时,对于和父母相反的人,过分热情和钟情甚至依恋。


他们都在讨论什么


在这个小组里,每个帖子似乎都是一个被父母的“爱”束缚的孩子,有被家暴的,有被逼婚的,有认为自己活成了《欢乐颂》中樊胜美的,部分帖子读来确实是其父母有一定问题。似乎保留一个宣泄渠道也没有什么不对。但看看这里面的讨论,不禁让笔者脊梁骨冒冷汗——


“祝天下父母皆康健?去你妈的”“放弃中毒变态的所谓父母”“我妈就是圣母婊”“好恨我妈,她为啥还不去死”.....他们张口便叫“公祸害”“母祸害”,有的像讨伐檄文一样。



即使是心理宣泄,未免也太过恶毒。这类帖子比比皆是,点赞支持的人数甚至有数十人。


再来看评论区。如果你以为还是控诉父母管辖太多,家暴,那就图样图森破了。浏览了数篇不同帖子的跟帖,有一个共性,就是对孝道的讨论,或者说是“拷问”“痛恨”甚至是“颠覆”和“毁灭”,他们认为“最吃人的就是一个孝字”。


组员:摆脱父母控制才能生存。原生家庭必须被毁灭。

组员“木下秀吉”:中国父母95%是狗。中国父母96%把儿女当做赚钱的工具。


“父母皆祸害”小组部分“语录”


◆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谎言2: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谎言3: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  世上最大的宗教不是:佛、神、真主,是“父母教”,最可怕的不是邪教教义,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  他们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


◆  保护自己最简单的办法是逃走,到外地读书,到外地工作,自力更生,不依赖就不给他们太多机会伤害你。保持心理的坚强,精神的独立,不让外面的伤害摧毁你。记住不要重复伤害,不要重复他们的错误。


◆  孝道就是社会的糟粕,是毒瘤,是传递负能量的锁链。


“祸害说”导致畸形价值观蔓延


在真实世界里全心全意爱着孩子的父母,与在孩子的感知和话语世界里被妖魔化的父母,这样的错位有其发生的必然性。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监护人,是管理者,是施教方,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一手给爱,另一手要进行引导和约束;而渐渐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自我越来越强大,对自我表达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要自由、想做主是他们普遍的诉求,所以,本能地,他们对父母伸过来的那只管束之手除了反感还是反感。这是亲子关系行走到孩子的青春期前后时,必然要出现的代际冲突。


就在近日,笔者观察到,其中一则帖子,称新周刊(蒋方舟为副主编)发表了《父母皆祸害豆瓣小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个伪命题》(2017年6月15日第493期),号召网友转发到微博引起更多关注。文中写到:中国最大的谎言就是被儒家文化灌输的那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称他们将曾撰文抨击“中国式孝道”的心理学家武志江、写《致女儿书》的王朔奉为膜拜的“灵魂导师”和“心灵知音”,胡适的“父母无恩”论也成为他们进行自我“调适”的必看教材。



发帖者“未来土豆导论”(据称就是某大学学生马斐然)称,7月15日一个法制杂志也会报道其个案。最近知乎上也会有根据她提供资料发表的文章。该女生还将联系网易、澎湃进行报道。



网友纷纷留言,称“孝道惯坏了中国的父母,所以才有那么多愚昧无情的父母,才有那么多惨痛的童年,父母该从神坛上下来了,如果他们不肯,那就把他们从拽下来。对于不曾善待自己孩子的父母,现世报是需要的。”这个回答得到了72个点赞。



让我们回溯,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小组,成立于2008年1月18日,组长:左轮。小组的成立宣言是:“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身素质的完善。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尊重遵守社会伦理的前提下,抵制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


或许,在这个小组成立之初,是按照这样走下去的。它为遭受家庭暴力、父母极端控制等的孩子提供了抱团取暖、倾诉宣泄、互助改变的渠道,但,时光荏苒,当我们看到上述言语偏激、甚至带了些许病态,到后来上升为对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颠覆毁灭论,之间的改变,绝对不仅仅是日历上的数字那样简单。


小组中不乏一些提出想要杀了父母的帖子,此间不仅不见建议和疏导,反而是支持和围观,话语中的冷漠和刻骨的恨意让人为之一寒。在这样的小组中甚至还有关于提倡父女乱伦、母子乱伦等有违天理伦常和基本价值底线的内容,这样的帖子不仅没有被封禁,反而也得到了青少年的围观。青少年自残、自杀在这里被围观,甚至被效仿,观者在这样的围观中寻找了一种畸形的抱团自蒙感和畸形的所谓快感。



有组员说,“很少人提建议,更多人是泄私愤,这里越来越像一个负能量集中营”,每次和其他组员聊天之后,都有想自杀的冲动。


更为可怕的是,在“父母皆祸害”的祸害说流行之后,由此衍生出的,还有“婚姻皆祸害”“道德皆祸害”“学校皆祸害”“教师皆祸害”“教育皆祸害”“老人、子女”等等皆祸害。每个“祸害”小组的成员都有数人至数千人。


这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社会发展中,青少年由于受到不良价值观侵蚀,正在将一种必然的代际冲突演变为“劣币驱逐良币”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为什么?我们怎么做

1

站方审核失责,导致畸形价值观蔓延

早在2010年,南方周末等媒体就对这个小组进行报道,在当时,仅半天的时间,小组成员增长了1.6万人。而时隔7年,因一则主动曝光的帖子再次站在镁光灯前的“祸害吧”不仅活得好好的,更有扩散的趋势。


笔者注意到,类似“祸害说”的小组在豆瓣有80个,覆盖数十万人,难以想象,负能量在这样的密闭空间中如何发酵、腐化、侵蚀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心理,成为畸形价值观成长的温床,甚至极大提升了青少年自残、自杀等现象。在这个小组的壮大过程中,愈来愈有有线下集结之势,他们自发成立了各种QQ群组,进行所谓的志愿者帮助逃离和交流,极易引发很多青少年效仿。



这与当前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孝老爱亲的思想是极大的背离,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819讲话后,互联网信息发布规则日益严格,在中央大力度整治之下,仍然有这样的讨论组存在。究竟是制度问题?还是故意视而不见?笔者实在无力吐槽。

2

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辅导课有待提升

在网友的言论中不难发现,他们对孝文化的颠覆和抵触实质上也反映了我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质量有待提升。时代在发展,青年人接受形式也在不断改变,除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部分应予加强之外,对于教育形式也不应在拘泥于古文,更要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感动教育。学校老师也要适时进行家访,了解学生情况,发现学生有被虐待或心理有问题的情况下,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给学生自我疏导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更联合妇联、青少年维权在线等部门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3

大人应该反思,做父母需要学习

当然,这类孩子需不需要被关爱?答案是万分之一万肯定的。父母需不需要被教育?答案也是肯定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烙下深刻的烙印,然后在未来的成长过程里,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家长要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加强与孩子的良性沟通,不要动辄打骂甚至采取极端控制的形式。



笔者还想说:社会还是应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些需要被关爱的孩子,但对于错误极端的思想和提供滋生土壤的温床,决不能姑息。


对于孩子们,我特别喜欢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对原生家庭的解释:“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所谓成长,本来就是用自己的好,弥补之前的不好,用自己的爱,去弥补那些缺失的爱。愿一切都能好起来。


作  者:菡萏小九

本文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医生,你说的不对啊 | 恶意营销

《下马酒之歌》 | 中学生“早恋”


校 审 | 任晓蓉

编 辑 | 张鹤飞(团黑龙江省委)   


共青团中央

微信号:gqtzy201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