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 | 那个教会你说话的人,正在等你的电话
二零一年十月四日
青
·
听
●●●
夜里10点了,出租屋外万家灯火,我如同这个巨大城市的蜉蝣,整日奔忙,才想起已经快半个月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
拨通电话,妈妈一秒就接起,有些吃惊却依然温柔:“这么晚了,宝贝有事吗?”
“没事,就是想你们了。”
任时光匆匆流去青丝变白发,感激和爱,我不舍得留在最后的时光才说出口。
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是渐行渐远。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这是港中文微情书大赛一等奖作品《你还在我身旁》,短短几行字,几乎把我看哭。
正如《山河故人》中一句台词,“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总是要分开的”。
这天下所有的感情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和孩子,最终要分离。
别烦教你妈用手机,她曾教你用勺子。
别烦妈妈在电话里唠叨,她曾教会你说话。
上大学时,一直是保持一周给家里打两个电话的频率。
有时候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父母在电话那头无非是多叮嘱几句:好好吃饭,早点睡觉别熬夜。
只有父母,才有耐心听我絮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毕业后,独自在北京打拼,时间不再充裕,烦心事更多了。跟父母打电话的频率越来越低。有时候在加班,或者跟朋友在一起,只能匆匆挂断。
后来有一天,微信上接到一个微信加好友申请,点开一看,竟然是我妈。我很吃惊,一直只用老年机的她竟然也开始用微信了。
她听说现在年轻人都用微信,几乎不打电话了,所以换了新手机,想要跟上我的节奏。
因为长大,父母努力靠近,我们却无意中把父母推开。
知乎上有个话题:“你为什么不喜欢给父母打电话?”
有人说:“讲真我给父母打电话的动机99%都是父母想念我,要求我打电话。我自己极少思念父母。”
有人说:“我妈一发火就跟我埋怨我从来不关心她,从来都不打电话给她。对于这个情况,我一直都是鸭梨山大。越埋怨,就越来越不想打电话。”
还有人说:”每次爸爸妈妈打电话来,爸爸永远都说‘我希望你回家工作’,妈妈说‘我希望你回来做个小学语文老师’。但是明明跟他们说过好几次了我不想。”
无外乎是代沟问题,嫌父母唠叨,不理解自己;或是自己没有达到父母所期盼的样子,心有不甘又无能为力,也不愿跟父母谈起。
代沟,是时间和经历带来的矛盾。父母和孩子成长于不同的年代,身上有不同的烙印。这种两代人思想上的本质差异,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彻底消解的,唯一可以缓和关系的,是包容。
都说人老了就会变成小孩儿,我们就试着像对待小孩儿一样,给父母多一些包容
季羡林在《我的母亲》中说: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
而人到了一定年纪,才发现很多苦苦追求的东西都如梦幻泡影。精力、梦想、欲望、物质、还有亲人,都会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手中滑落下去。
人生,无非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如微博网友@印乘所说:
“我吃东西越来越清淡,对待人情世故越来越宽容,不乱发脾气也学会了忍让,慢慢地有了一颗成长的心。也开始害怕听到任何与病痛有关的事,最大的心愿变成了全家人身体健康。
相比一两年前迫不及待要去看远方的心,我更希望花十分之九的时间在温柔灯光下和妈妈吃完的一餐饭。”
不要吝啬那点时间,不要嫌弃妈妈的唠叨。
那个教你说话的人,正在等你给她打电话。
陪你·听
10月4日 星期三
- “喂,爸妈你们好么?”
- “我们……都好。你别惦记。照顾好自己。”
陪你青听|金义涵
编 辑|刘盼盼
主 播|张丛立
制 图|王姝右(团重庆市委)
投稿邮箱|tuantuanFM@163.com
文字来源|网 络
图片来源|网 络
(点击“阅读原文”,青听往期小伙伴的心声)
▼点击,今晚想多陪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