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88岁院士捐毕生积蓄150万做奖学金,她说了一句话……
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88岁高龄的郑儒永院士说:“国家培养了我,中科院培养了我,我要为国家再做一点贡献。”
4月2日,88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郑儒永和90岁高龄的老伴黄河研究员,在微生物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相关人员见证下,将毕生积蓄150万元捐献给国科大教育基金会,设立永久性“郑儒永黄河奖学金”,用于激励青年学子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负时光,努力向上。
捐赠仪式现场
据了解,郑儒永院士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高等植物中的内生毛霉,首次报道了我国特有的人体病原毛霉新种和新变种;1987年主编完成《中国真菌志—白粉菌目》,成为国际公认的白粉菌目检索书。
时至今日,郑儒永关于白粉菌科的属级分类系统,仍保持国际领先水平。1999年,郑儒永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捐赠仪式现场,郑儒永院士说:“国家培养了我,中科院培养了我,我要为国家再做一点贡献。”
心系科研,一篇论文花费数年
他们曾是中科院众人皆知的“神雕侠侣”,也是我国著名的真菌学家。
郑儒永院士的老伴黄河研究员与郑院士一样,同为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资深科学家,如今已有90岁高龄。
年轻时的郑儒永夫妇
郑儒永于1931年生于香港,其父郑铁如是我国著名金融家、银行家。1949年,郑儒永考入岭南大学农学院。
在科系的选择上,郑儒永没有选择父亲的老本行——金融,而是选择了植物病理学,这不单单是因为该系教授数量多、名望高,更多的是她对科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也正是这个选择,让她踏上了为之奉献一生的科学道路。
1953年,郑儒永大学毕业后,进入中科院植物所真菌植病研究室(中科院微生物所前身)工作,成为中科院植病研究室研究实习员,师从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主任兼中国科学院真菌植物病理研究室主任戴芳澜教授。
郑儒永与老师戴芳澜先生一起观察真菌
开始,戴芳澜教授并没有让她进行很深的科学研究,而是给她一份很简单的工作,即整合标本,郑儒永在面对这样简单的工作依旧是保持着认真严谨的态度,认认真真的将这些标本整理好。
而这份工作,她一待就是四年。
有了四年的积累,郑儒永便开始致力于真菌分类系统的合理化与完善,对白粉菌目全世界所有属的有性型、无性型特征进行了研究,1985年发表的白粉菌属级分类系统一直为国际权威刊物《子囊菌系统》采用,还解决了一些有争议属种的分类归属,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高等植物中的内生毛霉和首次报道了我国特有的人体病原毛霉新种和新变种。
值得一提的是,郑儒永的论文写作常常费尽数年心血,有的甚至是“十年磨一剑”。她常说:“有的工作课题,完成了10多年还没写出来,因为总要跟上现在的水平,要让写出来的东西是最好的,让自己满意才去发表。这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要耐得住这种寂寞。”
在面对科研或者实地考察,所有的行李都是自己双肩挑,在野外,她也经常风餐露宿,吃野菜,吃野蘑菇。郑儒永总是和大家一起奔波劳苦,从不落后。
除了做科研,郑儒永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是与众不同的。
她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秉承老师戴芳澜的严格,又给予学生悉心的关怀和指导。
“入门的时候,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帮他们一把。科研工作十分艰苦,只有坐进去,到了一定境界,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我希望能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她所培养的多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均已以优异成绩取得学位并在科研中发挥重要。
显微镜下,一站就是15年
郑儒永先生毕生致力于真菌分类系统的合理化与完善,其多项科研成果,曾获得中科院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
她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硕果累累,在真菌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工作需要,她最离不开的就是显微镜。
长期在显微镜前忘我的工作,使得郑儒永患上了骨质疏松和腰椎半滑脱症。
2004年,她的脊柱被“钉上”了2根钢柱和9颗钢钉,医生告诉她每天只能坐一小时,其余时间只能站着或者躺着。从那时起,郑儒永基本无法坐着工作。
但是这些影响不到她继续做科研,她垫高了自己的办公桌和实验台,每天站立八个多小时,无论是观察显微镜还是撰写论文,无论是手绘真菌图谱还是查阅文献,都是站立完成。这一站,就是15年。
时至今日,郑儒永仍然每天坚持工作,培养学生,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
2012年至2018年,郑儒永先后向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捐款三次,共30万元,用于贫病脊柱患儿的手术救治。
她为了青年学生和患病儿童倾其所有,慷慨解囊,她和老伴的生活却非常简朴。
她这样说过:“哪个行业都有各自的困难,也各有各的乐趣,你只要有兴趣,就不会觉得困难。我觉得,如果你做那些一点没有困难的工作,那才叫淡而无味。我就愿意挑难一点的工作做。因为有难点,你才有东西去解决,你才能做出高水平的工作。”
网友:这才是真正的女神
看到老人捐赠毕生积蓄的消息,不少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女神!
有人感慨道,
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也有人看完泪目……
还有人表示,
老一辈尚且如此,
年轻人更要努力才是!
这样的榜样,还有很多……
“退休账单”
前两天,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授王世绍算的一笔“退休账单”引发关注。93岁的王世绍是大学教授一年有16万退休金,但他陆陆续续捐款总额已超过百万元。
他说,自己不想花钱享乐,就把退休金全部捐出资助学生、培养人才。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第一代女伞兵捐款1000万
她是新中国第一代女伞兵,捐款1000万给家乡办教育。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马旭说:我获得感动中国这个奖项很高兴!但是我也觉得很不好意思,我做得不好,做得不够。那么怎么办呢?那么就把这次获奖作为动力,今后更好地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马旭和老伴在家门口。(照片来源:湖北日报 徐晨摄)
致敬!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校 审 | 肖 健
编 辑 | 甄露露(邯郸市肥乡区委宣传部)
团团有话说 第三十三期
你怎样定义“英雄”这个词?在你心中什么样的人能够称得上是“英雄”,分享一下你生活中的关于“英雄”的小故事或者你对“英雄”的感悟和理解(多长都没关系,最好能长一点),你从他的身上获得过什么样的力量和勇气,最后,你想对你心中的“英雄”说些什么?欢迎分享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