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临终前织的手套,6包来自孩子的辣条,100米长“接力墙”……这些都是他们的生命热度!
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
近日,“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青春力量”主题赛在天津南开大学成功举行。
↓↓↓
(按演讲顺序)
01
《不老的青春,不变的情怀》
安徽巢湖学院教师 卜洪漩
点击查看演讲视频
↓↓↓
《不老的青春,不变的情怀》
安徽巢湖学院教师 卜洪漩
我任教的大学是自己的母校,与她相识已整整十六年。我今年35岁了,“青春力量”,面对这样的演讲主题我不禁问自己:青春还剩多少,力量又有多大呢?给大家看两张我与母校的合影。一张是我毕业时,一张是现在,变化的除了时间和容颜,还有我身后的母校和拍摄时的心情。这两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学校广播台的楼顶,毕业时之所以选择在那里拍照是因为那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那个时候18岁的我从老师的口中第一次听到了“做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样的词汇,一个从小县城来的普通女孩心中对于理想的万丈豪情,直到今天仍会被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唤醒,那是我最初的青春理想。当我时隔十余年再次站在那里的时候,我在问那个18岁的自己,你的青春理想实现了吗?
我是幸运的。大学一毕业就干起了梦寐以求的新闻工作,我乘着和谐号去北京求学,我站在合肥的第一列地铁前做了现场直播,我拍下了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第一次开门迎客的画面,我帮助过一对失散多年的母子相认,我拯救过一个濒临倒闭的旧书店,我收到过一个帮扶对象临终前亲手给我织的手套……一次次感动,一次次震撼,一次次收获,让我越来越爱我的祖国,越来越爱这个时代。
从前的工作可以说是光鲜亮丽的,而现在我选择了平凡。在得知母校创办了新闻专业并且需要老师的情况下,我放弃了省会城市新闻主播的工作,回到巢湖,走上讲台成了一名光荣而幸福的老师。青春是短暂的,但我的青春伴着我的学生永不会老去,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我的力量会因为我的学生越聚越强。青春还剩多少,力量又有多大?我的回答是:初心永不忘,我们正年轻!习近平总书记说: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当我发现有些同学对未来感到迷茫时,我就问问他还记得当初选择新闻专业时的理想吗?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见证和记录了祖国70载的壮丽征程,讲述着真实而动人的中国故事,采写冒热气儿、有温度的新闻报道。而我决心扎根三尺讲台,为祖国培养更多有情怀的新闻工作者,让越来越多的‘凡人微芒’,成为照亮中国不断前行发展的温暖阳光。只愿我的学生能接过前辈们案头的笔、手中的话筒和肩上的摄像机,去继续记录祖国的盛世华章!
↑↑↑
上下滑动查看选手演讲原稿02
《一身迷彩装,青春献国防》
中山大学大学生 郎熙点击查看演讲视频
↓↓↓
《一身迷彩装,青春献国防》中山大学大学生 郎熙服役期间,安徽池州的洪灾爆发,部队闻令而动全员出击,直奔抗洪一线。到达救援现场,还是新兵的我第一次看见这个场面几乎傻眼了。村庄被洪水淹没,水上飘着衣服、拖鞋、各种生活物品甚至是牲畜的尸体,触目惊心,我们还能感受到一股股恶臭钻进我们的鼻子,来不及反应了!我们马上着装,按照上级指示,封堵管涌、加固堤坝、疫情防控,分头展开行动!第一要务是救人,我们跳入齐腰深的洪水中,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拖拽着冲锋舟向村庄深处走去,挨家挨户对村内居民进行拉网式搜救,被困居民远远地看到我们的冲锋舟时,已经激动地说不出话,当我们为他们穿上救生衣,背到冲锋舟上后,被困群众眼含热泪,双手合十,对我们说:英雄啊,谢谢你们啊。
群众转移完毕,我们顶着40°的高温和太阳的暴晒,一路跳进脏乱不堪的洪水中打桩固堤,一路紧急抢运沙包加高堤坝,不少战友因为高温中暑体力不支,可简单修整之后又立刻回到战斗岗位,我们轮番上阵,挖土、装袋、扛包、打桩……整个河堤上排成了一道100多米长的“接力墙”,保护着人民群众。
任务结束后,部队要求不允许扰民,我们决定在凌晨5点撤回驻地。可原本静默的城镇却早已喧嚣起来,道路两旁汇聚了上千名乡亲站出了数百米。他们或步行或骑车赶来,有的拿鸡蛋,有的抱瓜果,而心愿只有一个:等候回撤的我们,说一声“谢谢”。马路边的一对夫妻不时往战友手里塞自家煮好的鸡蛋,他们不停地说,“我们真是不想你们走,有你们在,我们就感觉很安全、有依靠。”乡亲们依依难舍地说。“恩人慢走”、“亲人解放军,你们辛苦了”、“向抗洪英雄致敬”……看着父老乡亲在纸上写下的那一句句真实的心声,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感谢,战友们有的满含热泪,有的高喊“池州加油”,有的庄重地行了军礼,有的人则一边挥手道别,一边歌唱:“你问我,什么是战士的生活……”我早已泪目,也终于明白什么是军民鱼水一家亲,什么是有国才有家,什么是军人的职责和担当。军人,对百姓来说就是最大的护盾呐!
读书不忘报国,报国不忘读书。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退役返校后的我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穿着我的迷彩装:担任校国旗班教官,发扬部队优良传统。这不仅影响着国旗班的队员,也带动了身边的同学。爱国,不仅是口头上的,而是他们通过努力学习、锻炼身体、护卫国旗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表达爱国之情。
一个人的奉献对国家来说或许微不足道,但无数人的奉献对国家来说,就是强大的力量。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应该肩负起时代重任。而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在这里向祖国庄严宣誓:若有战、召必回!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
上下滑动查看选手演讲原稿
点击查看演讲视频
↓↓↓
1991年,一张“我要上学”的照片让中国人记住了这双大眼睛,引发了外界对农村失学儿童的强烈关注。
我从未想过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我会与他们产生交集。2017年我大学毕业,怀着美好的憧憬和想要改变农村教育的决心,来到了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第三高级中学当起了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一年级历史教师。
我充满豪情,鼓足干劲,想要大干一场。可是,晦涩难懂的方言、阴晴不定的天气以及接下来要吃一年的土豆陷包子着实让人头痛,孩子们参差不齐的教育背景和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又急需解决。但我依旧信心满满,我过来,不就是要沉下心来、发光发热么?
10月8日,国庆收假后的第一天,清早我拉开窗帘,竟然下雪了!我把自己裹得厚厚的,推开门,就看到一个靠着墙、蜷成一团的小姑娘蹲在我的门前,见到我她赶忙站起来,拉开书包,从里面掏出来一包辣条:老师,这是我假期回家带的辣条,天冷了,想给你暖暖身子……一包辣条需要6块钱,6块钱对他们来说或许意味着一盒笔芯,一碗面,一次回家的车票……我一边吃一边流泪,心底里全是感动,我从没吃过那么好吃,又那么让自己难以下咽的食物。
正当我对教学工作全情投入时,家里却来了电话:那个把我从小带大的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身为家里的长孙,我仅仅在家待了三天。临走前奶奶紧紧地攥着我的手说:“你决不能半途而废,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支教地的孩子们比我们更需要你”。“舍小家、为大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可真难啊!
一年的时间里,为了当好一名教师我尽我所能。周末我召集他们补习功课、跟外出打工的家长打电话打到手机没电、时不时亲自下厨给孩子做一顿面条、与他们一起在大雪中自由奔跑……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两次期中期末大型考试中,我带的班级历史平均分始终位列年级第一。我辅导的学生多次登上市、县舞台参与竞赛,并有所斩获,赢得了当地师生的广泛赞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家川县“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支教志愿者”、张家川三中“年度优秀教师”等称号更是对我一年付出的最好褒奖。
我骄傲我是一名支教青年,我自豪我是万千支教青年中的小小一个!我们当中,有只愿做一颗“萤火”的侯长亮,还有服务期满后主动提出继续留守的陈麟任,更有把自己年轻的20岁生命留在贵州山区的赵小亭……支教青年志愿者分布在祖国广袤的西部大地上,虽寥若晨星,但璀璨光明。
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因为选择,所以坚持,因为初心,所以守望。我在这里守望着,守望着自己的初心,守望孩子们日渐长高的个头,守望着他们知识丰沛的头脑,守望着家人对我的殷殷嘱托,守望着西部计划对我的点点润泽,守望着“为中国而教”的教育扶贫信念,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用青春守望祖国西部美好的明天!
↑↑↑
上下滑动查看选手演讲原稿欢迎转发点赞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查看
校 审 | 吴 笛编 辑 | 刘崟蒂(中国中铁)头 图 | 邱雨琦(中国中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