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生孩子,儿科女医生心很痛
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
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成为许多职业女性的难题。儿科女医生尤其如此。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大,中青年女性已成为儿科的主力军。这些女性一边肩负着生育、养育孩子的责任,一边承担着繁重的工作,生育晚、育儿难、压力大等问题突出。
生育“撞车”工作
近期,记者在湖南多家大型医院发现,女医生已成儿科绝对主力,30多岁的女医生更是儿科“中流砥柱”。
这部分女医生经验丰富,处于工作事业的黄金期,同时也处于生育的黄金期,是否生育孩子成为时下很多儿科女医生纠结的话题。
33岁的吴丽(化名)是湖南某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她调侃说,自己把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儿科。“儿科医生太缺了,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儿科主任曾赛珍告诉半月谈记者,她32岁时要的孩子,这在儿科女医生群体中很常见。
儿科女医生的工作忙且琐碎,一名医生经常一天要看100多名患儿,在家长焦虑心态之下,儿科很容易出现摩擦甚至纠纷,急诊儿科对怀孕女医生是一种挑战。
曾赛珍所在的急诊儿科一共有13名医生,其中11名是女医生,大部分30多岁,生育黄金期“撞车”工作黄金期,很多医生选择推迟生孩子。
深圳市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邓俊彪在儿科工作了30多年。他说,这些年看到太多女性同行忙于工作,推迟结婚生子,甚至一些女医生选择终生不要孩子。
陪孩子时间少,生了也难培养
“天都黑了,路灯一盏一盏地亮起来了。妈妈,你说今天会早早回家的……”这是湖南省儿童医院女医生詹蓉女儿的留言。
晚上八九点到家成为很多女医生的常态,有突发事件需要随时赶到医院,几乎没有休闲娱乐时间……陪孩子时间少,成为很多儿科女医生心中之痛。
曾赛珍在急诊儿科度过了19个年头,她喜欢上夜班,这样白天就能陪女儿。
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女医生危松青35岁才要孩子。她说,某年冬天老公出差了,她一个人带着4岁的女儿。凌晨4点,医院来电话说收治了一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儿,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她马上处理。
危松青立即穿好衣服,叫醒熟睡的女儿,告诉她“妈妈现在要去单位”。女儿哭着不让妈妈走,危松青还是狠心离开了。
面对压力,一些儿科女医生选择离开。“由于人手紧缺,按医院规定,女医生在怀孕7个月以前都要上晚班、夜班,就算是上白班,一周也要工作6天。因为考虑到生育问题,最近科里流失了几名儿科女医生。”一位儿科主任说。
在急诊儿科工作了7年的女医生李小乐(化名)说,怀孕时也要上夜班,急诊工作环境嘈杂,有一段时间我出现了耳鸣和先兆性流产,后来孩子没保住,和家人商量后,决定还是离开儿科,先把孩子生了再说。
一旦怀孕,面临经济和工作双重挤压
工作压力和经济压力的双重挤压,让一些儿科女医生生孩子成了一种奢侈行为。
今年34岁的儿科医生李惠(化名)怀孕了,因为工作原因她把生孩子的计划推迟到34岁。她说:“35岁就是高龄产妇,今年还不生孩子,以后生孩子更难了。”由于低血糖、工作忙等原因,她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在家人劝说下,她休了产假,但休假那个月她拿到手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
“很多儿科医生的收入主要靠绩效工资,看的病人多,收入就多,在家休息只能拿基本工资,怀孕期间休假工资会少不少。生娃养娃开支大,我准备生完后就断奶上班。”李医生说。
受访儿科女医生呼吁,医院对怀孕女医生应多些关爱,对休产假的女医生,可预发部分绩效工资。
儿科女医生遭遇生育和工作的两难困境,儿科医生总量不足是一大原因。目前,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至少超8万名。
受访医生建议,从源头上、机制上重视儿科医生培养,更多有条件的医学院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招生,将儿科专业化培养前移,保证儿科医生队伍的数量、质量,让更多的医学生选择儿科,真正留在儿科。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校 审 | 吴 笛
编 辑 | 蔡 妍(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团委 )
团团有话说第71期:行业青春饭,你怎么看
青春饭,《辞海》中解释:曾意味着是吃“脸蛋儿”的职业。而新“青春饭”大多集中在新经济领域,更多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才干。你认同吗?在许多行业流行着“青春饭”的言论。你怎么看待青春饭?你所在的行业是青春饭行业吗?你认为青春饭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什么方法破除青春饭的限制?可以在团团这里讲出你的看法,团团会从中选取优质评论上榜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