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启动毕业论文线上答辩后,多名硕博生顺利通过,这是他们的经历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多所高校都决定启动线上毕业论文答辩来保证硕博生的正常毕业。
也陆陆续续有不少硕博生进行了线上答辩,他们的经历是怎样的?又有什么好的建议能给大家?
南京大学—— 被“围观”心情复杂
徐晓茜是一名2014年本科毕业后入学的五年制直博生。“按学制,本应该2019年博士毕业,但中间因为怀孕生孩子,耽误了一年。去年底,我和院里商量了这学期的答辩时间,2月17号开学,20日就答辩。”
“春节期间疫情蔓延,我赶紧电话联系了导师周东山教授,问是否要延期答辩。导师说校领导目前正在研究相关方案,建议我试着申请学校的线上答辩。”徐晓茜告诉记者,两天后,学校竟真的出台了方案,学校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张艳副院长第一时间把相关通知发给了她,表示支持她线上答辩。
徐晓茜说,“在申请线上答辩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徐晓茜说,“现场答辩的步骤十分繁琐,我也打过退堂鼓,但导师和辅导员一直鼓励我,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一起想办法。”
作为南大首个线上答辩的学生,徐晓茜同学的博士答辩公告在研究生院官网公示后,迅速引发火热关注。
“很多人都想到网上来围观。” 徐晓茜坦言,当时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考验和挑战,“如果我真过了这关,相当于获得更多人认可,不仅是学科内的,也许还有产业界的乃至社会的认可。”
但另一方面,徐晓茜苦恼的是“如果我的答辩中涉及了一些暂时没有发表的成果,或者是涉及商业机密的成果,我在答辩时候如何处理,这也让我非常头疼。”
当天的答辩利用会议远程视频技术平台进行。与普通答辩现场不同的是,答辩会的所有成员都地处不同。
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南京大学胡文兵教授担任,委员由东南大学吴富根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周晓燕教授、南京大学薛奇教授、南京大学汪蓉教授组成,李林玲副研究员担任秘书。他们有的在南京家中,有的在学校办公室,还有的在无锡、深圳等地。
原定答辩时间开始后,虚拟会场瞬间涌进了100多个人。“这里面有业内人士,也有些看新鲜的,但这100多人都有共享屏幕的权利,每个人话筒都可以开放,这就会对我的汇报造成影响。” 徐晓茜告诉记者,部分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多次尝试后仍无法顺利进入会场。
为保证答辩有序进行,经紧急磋商,委员会重新申请了会议室,并将原定于9:30开始的答辩会议推迟到11点举行。
在严格执行南京大学博士毕业论文正式答辩标准的前提下,参加答辩的40多名师生同行共克时艰,高质量地完成了南大首位博士学位论文在线视频答辩。
“这种形式非常好,大家不用提前去借场地,布置会场。我只要在家里安心的准备我的线上答辩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是,线上会议,的确是更加公开透明的。”
完成答辩后,徐晓茜感慨,“线上答辩”的这一特点,要求答辩人的成果要更加经得起推敲。当然,平常时期要进行线上答辩,或将来想推广,还需要解决线上人员控制和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徐晓茜学位论文题目是《氧化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在答辩PPT汇报阶段,徐晓茜详细的介绍了三种不同形貌的氧化铁及其复合产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这三种材料作为锂电负极材料的优势。
在专家提问阶段,答辩委员会专家对“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氧化铁复合材料是否能在工业上实现量产”及“与目前同行的工作和市场上的产品相比,工作中有哪些特别的创新之处”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徐晓茜针对答辩委员会专家所提的问题进行了实时答辩。
答辩完成后经过答辩委员的线上讨论, 投票表决,一致认为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和答辩过程达到了博士学位的要求,建议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学位。
为了确保学位论文线上答辩的公开、真实、完整、可记录,让网上答辩经得住检验。整个答辩过程,以及后续的匿名表决环节都做了录屏、截屏,作为答辩记录留存。学位申请材料提交也将采取线上提交方式,在学位管理系统学术成果模块提交。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朱俊杰教授表示, 抗“疫”是眼前的第一要务,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我们既要抗好“疫”,也要在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研究生的正常毕业。
为了做好这次在线答辩,研究生院反复研究,在国家政策许可的前提下规范、优化程序,目的就是既便利同学也确保质量,从结果看,这个目的达到了。
上海交通大学——学业不延期,师生线上“面对面”
提前于约定好的时间,上海交通化学化工学院2016级博士生苏慧登录网络会议室,等待老师们加入。她有一些紧张,因为这是一场特殊的网络视频学位答辩。
苏慧说,答辩开始前我依然有些紧张,但是随着答辩的流程的正常推进,我感觉这其实和在学校答辩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我们以一种平常心的心态认真准备就可以了。在整个答辩的准备过程中,学院的老师总是能对我的各种问题及时回复,让我的心感觉暖暖的。
苏慧成为当天第一个完成视频学位答辩的博士,等她完成学位论文归档,下月底就能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了。
“非常时期,完成了一次特别的答辩,感谢一路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特别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鞭策和鼓励! 在非常时期的这次特别的经历,让我对国家和自己更加充满信心,我相信一切困难都是可以渡过的!”苏慧在朋友圈记录道。
苏慧博士的“答辩室”
苏慧曾荣获国家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学术之星”,也是2020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她早早规划好自己的学业,申请了今年3月的学位。按此计划,原本应该在2月开学后就参加最重要的学位答辩。可是疫情防控不容忽视,延期开学不提前返校应严格执行。
除了苏慧,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还有3名博士和8名硕士要在这一阶段完成答辩。为了让学生们的学业不因疫情“延期”,学校和学院出台相关操作准则,配合视频会议软件教程,师生得以在线上“面对面”。
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郑浩介绍,视频答辩由一位教师担任答辩秘书,负责邀请校内外评委、组织答辩会,工作流程、答辩要求和标准都与平时一样。学院已定下3月召开分学位委员会会议的时间,即使在疫情期间,学位委员会也会以适当方式召集会议按时审批学生们的学位申请。
西北工业大学——近3000名硕博毕业生提请了线上毕业视频答辩流程
2月24日早8:30,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西北工业大学今年首场毕业论文答辩在线上开展。据悉,目前学校已有近3000名硕博毕业生提请了线上毕业视频答辩流程,答辩预计在3月13日前全部结束。
2月24日,一大早,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2017级硕士研究生皇甫一鸣,就穿好西装、打好领带,调试好手机和电脑,端坐在家中的摄像头前。今天,是他硕士毕业答辩的“大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江苏南通,他要通过线上与身处西安的导师顾军渭和答辩委员会老师们“面对面”,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8:15,参会师生陆续上线,大家笑着打招呼:“皇甫今天很精神啊,一会儿要加油哦!”8:30,西北工业大学今年首场线上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开始。
答辩委员会主席、西安交通大学解云川教授主持会议;皇甫一鸣同学陈述;西工大史学涛副教授、唐玉生副研究员、孔杰教授,解云川教授先后提问;皇甫同学一一作答……答辩流程紧凑有序,与线下答辩并无太大区别。
最后,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全票(5/5)通过皇甫一鸣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皇甫一鸣工学硕士学位。
在答辩感言中,皇甫一鸣同学说:“2020年,我们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开始。随着抗疫战线的延长,学校春季学期开学时间被迫延迟。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正常毕业,学校决定进行视频答辩。作为本年度西北工业大学第一个视频答辩的学生,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此,非常感谢学校,感谢默默付出的师长们为我们保驾护航。”
“最后,我想说的是,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有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战胜疫情,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本次视频答辩过程严格执行了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正式答辩标准。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随着答辩主席解云川教授宣布答辩会圆满成功,“会议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线上会议室的另一端,校领导张炜、万小朋、张卫红,校长助理张艳宁、杨益新、王宇波,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旁听了本次线上答辩。
早在寒假前,皇甫一鸣所在的结构/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SFPC)课题组便开始着手准备2020年研究生毕业答辩工作。
“我们本来预计的答辩时间也在24日左右。寒假期间,我已经准备好毕业答辩的PPT和文稿,期间导师也对其进行了多次修改。”皇甫一鸣说,“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毕业节奏,但是学校很快就安排了线上答辩,这样我们便放下心来。”
对于线上答辩,皇甫一鸣特别感谢SFPC课题组全体成员和全体答辩委员会成员,他表示:“老师们和SFPC课题组小伙伴们前期作了大量的工作。作为答辩学生,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会很顺利的。”
早在一周前,皇甫一鸣、导师顾军渭教授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便与研究生院、信息化管理处等职能部门着手准备本次毕业视频答辩工作,确保硬件、软件无误,以及答辩流程顺畅。
对于后续即将进行线上毕业视频答辩的同学,皇甫一鸣给出4条建议:一是要熟悉自己的PPT和文稿,这是基础;二是一定要提前测试设备和线路,熟悉答辩流程;三是要保障室内光线充足,网络通畅;四是要准备两部手机(静音状态),打开手机热点,无线网络断线备用。此外,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当看到屏幕前老师和同学们亲切的笑脸,我就不紧张了。连日来宅家的烦闷也一扫而光。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就能早点见到大家。”皇甫一鸣说。
开学日期现在未定,但线上答辩各个高校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希望大家都能提早做准备,不耽误自己的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