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有一些文学作品,能突然把人看饿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国家地理 Author 地理君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ID:dili360)


导读

当我们翻看文学作品时

也许会对书中关于美食的描写印象深刻

毕竟“识‘食物’者为俊杰”

文学与美食的激荡总能让人细细品味



汪曾祺曾说过:“小说要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不在民族文化里腌一腌、酱一酱,是不成的。今天吃货们就来体验一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真实感受。





古诗中的鱼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为什么选择鱼和熊掌?为什么不是鸡肉和鸭肉?这说明了作为鲜味的代表食材——鱼,在古人的心目中占有较高的地位,鲈鱼也是在古诗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品种。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范仲淹《江上渔者》

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刘禹锡 《三阁词四首》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秋下荆门》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赵嘏《长安秋望》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十年流落忆南烹,初见鲈鱼眼自明。——陆游《南烹》

吴中以鲈鱼为脍,苑菜为羹,鱼白如玉,菜黄若金,称为金羹玉脍,一时珍食。——《春秋佐助期》






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以黄海、渤海较多,渔期为春、秋两季,古淞江鲈鱼、长江鲥鱼、黄河鲤鱼和巢湖银鱼,被誉为“四大名鱼”。时至清代,鲈鱼被康熙、乾隆品尝后誉为“江南第一名菜”,当然除了鲈鱼以外,有关鳜鱼的诗词也很多。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檐外桃花片片飞,垂涎汉水鳜鱼肥。

——赵万年《徐招干请吃鳜鱼桐皮》


泮池雨过新水长,江南鳜鱼大如掌。

——李东阳《鳜鱼图为掌教谢先生作》


朝来酒兴不可耐,买得钓船双鳜鱼。

——陆游《柯桥客亭》



如此看来,江南美景和鲜美鱼肉简直绝配!





苏东坡的红烧肉




文人墨客中有不少在美食圈发展不错的。苏东坡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老饕赋》就是他创作的一篇赋。此赋把中国烹饪与饮食表现得很精妙,而他被贬黄州时作了一首词表达了他对黄州猪肉的喜爱。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猪肉颂》


其实在写诗之前苏轼几乎被置于死地,处境狼狈、生活窘迫,但他在逆境中迅速调整了状态,耐心地研究起猪肉的烹调艺术来了,可见料理和美食对人的治愈作用。


其实,现在人们所吃的东坡肉比起当时苏轼的做法已有很大改进。在苏轼时代,不可能有这么多花样。然而,有一点却是未变的——慢慢用微火煨炖,“柴头罨烟焰不起”,这就是东坡肉的“灵魂”所在。用这种慢炖的方式,后人又研究出了“东坡肘子”。






《红楼梦》中的美食




作为吃货读红楼,最关注的就是各种美食了。红楼梦里美食出现的频率有多高呢?整本书里将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描述饮食文化活动。据统计,120回的《红楼梦》描写到的食物达186种,宝玉在冬天里指名要吃凉菜糟鹅掌鸭信配酒。

这里薛姨妈已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糟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也忙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到:“这个须得就酒才好。”

——《红楼梦》第八回


糟制,是将食物白煮熟后放在坛子中加入糟油、盐、原卤封口,经一定时间腌制后食用。鸭信就是鸭舌,糟鸭舌也是江南常见糟制凉菜,这盘菜就可以理解为卤鹅掌鸭舌。



贾宝玉生病多日,吃的饭菜没有荤菜,所以见到火腿鲜笋汤便忍不住去喝,然后被烫到。



晴雯笑道:“已经好了,还不给两样清淡菜吃。这稀饭咸菜闹到多早晚?”一面摆好,一面又看那盒中,却有一碗火腿鲜笋汤,忙端了放在宝玉跟前。宝玉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说:“好烫!”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火腿与春笋合烹,其滋味特佳,扬州人称“一啜鲜”,这一啜鲜就是江南“腌笃鲜”的谐音。我国明清时江南就有火腿炖鲜笋的食俗。贾府非常讲究,用火腿来烹,自然比普通咸肉多了几分贵气。



要说《红楼梦》中对哪道菜描写最详细,那还得是刘姥姥吃的茄鲞(xiǎng)了。


请向上滑动阅览



加入了糟油的“茄鲞”,是类似茄子味的“老干妈”,吃的时候不主要吃茄子,需要拌上“鸡丁(鸡瓜)”等主料才是一道美味。刘姥姥出洋相固然好笑,但是凤姐背这菜谱,炫富的意义远大于烹饪教学,况且王熙凤这种富家女子是不会做饭的。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红楼梦》中还有豆腐皮包子、枣泥馅的山药糕、火腿炖肘子、燕窝、虾丸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胭脂鹅脯、野鸡崽子汤、野鸡瓜子、瓜仁油松瓤月饼、鸽子蛋、蒸笼螃蟹、荷叶羹等等经典菜肴,无一不展现了贾府的奢华风气。





《孔乙己》中的茴香豆




提起茴香豆,大多数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孔乙己。因为绝大多数人认识茴香豆是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了解到的。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选自《孔乙己》



茴香豆是浙江绍兴著名的传统小吃,属于民间闲食,亦是城乡酒店四季常备之下酒物。民谣云:“好吃茴香豆,嚼嚼韧纠纠,要用谦豫、同兴好酱油。







汪曾祺的高邮鸭蛋




汪曾祺生平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中,以“吃”为题材者占了较大比重包括《金冬心》《黄油烙饼》《故乡的食物》《五味》《吃食与文学》《四方食事》等。汪曾祺谈吃,似乎是在闲聊不经意间却流露出淡雅的文化气息,但让大家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初中课文中出现过的高邮鸭蛋了。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未识高邮人,先知高邮蛋”,这个是在咸鸭蛋界盛传的一句话。



汪曾祺笔下的美食还很多从素食到肉食,从家乡到他乡,从历史到文化,虽然很少提及稀有珍贵的食材,说起的都是鸭蛋、豆腐、小咸菜、炒米等小吃,但就在这些文字中,会让人发现生活的美好。手边常见的一餐未必不是人间至味。





名字不够特别都不让上

《射雕英雄传》




金庸先生的小说一直被奉为经典。除了武侠招式、儿女情长、诗词歌赋外,金庸先生对于美食也是颇有研究。而且菜品名字也非常有武侠感,玉笛谁家听落梅是《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做给洪七公的一道菜。


这道菜是一条羊羔坐臀,一条小猪耳朵,一条小牛腰子,一条獐腿肉加免肉揉在一起,若是次序的变化不计,那么只有二十五变。合五五梅花之数,又因肉条形如笛子,因此这道菜有个名目,叫做“玉笛谁家听落梅”,此菜复刻难度非常大了。还有好逑汤是用鲜荷叶、笋尖、樱桃同煮,樱桃去核嵌斑鸠肉。


还有另一道菜也令人叫绝,荷叶笋尖樱桃汤,荷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更别说独具匠心地将樱桃桃核宛出,另行嵌了别物,只见洪七公沉吟道:“这樱桃之中,嵌的是什么物事?”闭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的道:“是雀儿肉!不是鹧鸪,便是斑鸠,对了,是斑鸠!”



说起洪七公,最让人印象深刻当属“吃鸡”情节了。叫花鸡也是这些菜里门槛较低的了。


黄蓉用峨嵋钢刺剖了公鸡肚子,将内脏洗剥干净,却不拔毛,用水和了一团泥裹住鸡外,生火烤了起来。烤得一会,泥中透出甜香,待得湿泥干透,剥去干泥,鸡毛随泥而落,鸡肉白嫩,浓香扑鼻。“那乞丐大喜,夹手夺过,风卷残云的吃得干干净净,一面吃,一面不住赞美:“妙极,妙极,连我叫化祖宗,也整治不出这般了不起的叫化鸡。”

虽说,叫花鸡是从武侠小说里为大家熟知的,但它确实是江南地区的一道名菜,绝非杜撰。叫花鸡又称常熟叫化鸡、煨鸡是江苏常熟地区传统名菜,制作方法是把加工好的鸡用泥土和荷叶包好,加以烧烤,待泥干鸡熟,就可以吃了。据说这种做法的确是一个叫花子发明的,所以被称为“叫花鸡”。



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不只是简单的果腹饱肚。人们将对食物的喜爱和文学作品联系起来,对美食描写也中反映了地理特点和社会习俗,那不仅是一番滋味,也是一种是情怀。


你还对哪些文学作品中的美食有深刻印象?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编  辑 | 贺琳子(中国传媒大学团委)
校  审丨肖   健值班编委 | 张   宇

       
猜你喜欢

点亮“在看”,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