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长闹,全校鸡飞狗跳?
2019年,重庆某高校一名学生在校内步行时不慎跌下台阶,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在事故责任归属上,学校和家长产生分歧。家长认为学校抢救不及时、应承担主要责任,并将棺材、花圈摆在校门口“讨说法”,要求学校给予高额补偿。
“学生意外去世我们很惋惜,学校也愿意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只是家长不能漫天要价。”涉事高校校长告诉记者,学校通过调出校内监控录像,回应了抢救不及时等种种质疑。双方在半个多月后达成协议,以学校给予适当人道主义补偿收场。
这位校长说,发生事故后,一部分学生家长没有通过合理合法途径解决纠纷,而是用“校闹”逼迫校方作出让步,学校成了“无限责任公司”。
除了校园安全事件,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也容易成为“校闹”的导火索。
重庆市沙坪坝区一所小学的教导主任刘瑜(化名)说,近年来学校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但平均每学期都要处理10多起“校闹”“班闹”:有的孩子没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罚抄课文被家长质疑是变相体罚;学生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批评后,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正对待……
“我班上有学生家长每学期都要来闹几次。”李艳是杭州市一所小学的低年级班主任,她说,有的家长对座位安排不满意,要求给孩子换座;有的家长指责老师管得太严,要求不要安排孩子值日、做作业等。
“这些要求没办法一一满足。”李艳说,少数家长就向校长告老师的状,甚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诬告老师存在师德师风问题。“为了处理这些告状举报,学校和老师都花费了大量精力,有时不得不自证清白,头都大了。”
教育专家认为,“校闹”多由家长引起,起初只是一种寻求学校关注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当“闹”成为家校博弈手段的时候,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也会起到一种恶劣的示范效应。
西部某县教委主任说,一些“校闹”的过激行为已经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甚至涉嫌违法犯罪,而执法机关担心采取强制措施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往往对介入处置比较慎重。而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为尽早息事宁人,常常“花钱买平安”。“会闹的孩子有奶吃”,这也变相助长了“校闹”行为。
多位受访的中小学校长说,“校闹”频发,会对教师教学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由于担心学生发生意外事故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一些学校近两年已基本不再组织春秋游等课外活动。有的老师在经历几次“校闹”后,不敢正常批评教育、惩戒学生,生怕刺激到学生,引发极端事件。
“受伤的是教师,但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刘瑜说,教师本应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但因为教育理念冲突、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不信任,很容易成为“校闹”冒犯和伤害的对象。“校闹”除了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也不利于学生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养成,影响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这位奶奶走了,我们应该记得她
转扩!北京17天新增311例,都是谁?去过哪?
金主撤资?美媒:特朗普政府冻结了让香港示威者受益的资金
温馨提示:毕业学生团员们, 团员档案和团组织关系很重要
乘风破浪的他们,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