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在此


9月27日,新中国第七十一个生日、第七个国家烈士纪念日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前夕,第七批共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了。


离去尚是少年,归来已成忠魂。这段仅几百公里的回家之路,烈士们足足走了将近70年。


当年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七尺男儿的伟岸身躯,如今一个小小的木盒便能装下,连普通人也能轻轻抱起。不过,当木盒被移交给那群戴着八一军徽的人,并被认真地覆盖上五星红旗之后,一切仿佛又变得沉甸甸起来。因为他们为我们这些后人,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骄傲。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网络征文活动即日启动,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据韩国方面的消息,这批志愿军遗骸的发掘位置,很多位于朝鲜半岛中部韩国境内江原道铁原郡“箭头山”附近。而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史中,这里则被标注为281.2高地,属于一个叫“铁原、金化、平康三角”的地区 。1951年夏天之后,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这片多山且险峻的地区,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山地攻防战。


当年这些英烈们,面对的是怎么样狂妄和强悍的敌人啊!那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可以奢侈地用数万发炮弹攻击我们的一个连级阵地!



当时的敌人早已放下了战争初期那种狂妄与大意,“空中绞杀战”炸断了后方几乎所有铁路,凶悍的空地火力在铺天盖地的炮兵校正机的指引下,把他们想进攻的每个山头炸成火海,夜间几乎不间断的照明弹补上了其夜战短板,而重新征召补充的二战老兵也足够顽强悍勇,绝非之前的“少爷兵”。


为了生存并战胜敌人,志愿军官兵硬是凭借简陋的工具在崎岖坚硬的群山中构建复杂的“地下长城”。隐蔽在坑道的志愿军连队会把自己拆成一个个小组上阵地狙击反击,随打随补。面对空前的空地火力覆盖,这些小组的存活时间往往只能以几十分钟时间来计算。至于进攻敌人阵地的志愿军,如果攻击时稍有麻痹大意被火力覆盖,往往一个连队顷刻就会被火海吞没,这也是邱少云为什么会做出不可思议英雄举动的原因……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网络征文活动即日启动,点击片了解详情


牺牲是多么正常的事情,但正是这些慷慨赴死的年轻战士们,一点点地改变了实力的天平,令好战的“联合国军”将领们逐渐感到了绝望。


1952年秋,“三角”地区最为残酷的上甘岭战役,落下帷幕。那个曾因“范弗里特弹药量”而闻名美军的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终究没能前进一步。不久后,一生凶狠好斗的范弗里特黯然退休。他的继任者也从此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不要试图向任何中国人的阵地发动进攻。


几个月后,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终于达成,和平终于到来。而这个和平,也是此次归国的117位志愿军烈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为之奋战的!


让人惋惜的是,此次归国的117位烈士,除数位拥有可以辨识的印章外,绝大部分烈士都没有留下姓名,甚至他们的家人都还不知道他们已经魂归故里。


注: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正进行归国安葬志愿军烈士遗骸身份鉴定和烈士寻亲工作,完善烈士遗骸DNA数据库,争取让更多烈士找到亲人,让更多烈士从无名变有名。


正如莫斯科红场反法西斯战争无名烈士墓前那行著名的青铜铭文所说:“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世长存!”



烈士无名,功勋长存。烈士没有留下名字,却留下了时光都无法湮灭的伟绩。


在上甘岭之战的最后关头中,就曾经有五位无名的烈士,创造了这样的伟绩。


1952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两周年的日子。这天,也是上甘岭之战的转折点。


为了三角形山(597.9)高地,志愿军与敌军已经血战许久。24日夜,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已经派出了自己的军部警卫连。这支由96名十五军最精干战士组成的援军,在通过上甘岭山脚下的炮火封锁区后,到达高地的只有24名战士。警卫连指导员王虏,是秦基伟太行山时期的警卫员,跟随秦基伟长达五六年,多次在战场上冒死掩护过秦基伟,也牺牲在这次支援的途中。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网络征文活动即日启动,点击片了解详情


应该说,这时候的美国人的状态是比较好的。秦基伟这边的兵力则已近乎达到极限。而范弗里特刚把美军第七师撤了下去,让韩军第二师接替了美国人的主攻任务。


10月25日当天,十五军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在指挥所看到,黑压压的敌军在炮火掩护下冲了过来了。但是突然之间,敌军的第二梯队一片大乱,战斗突然在敌人的背后打响。


有一支奇兵,占据了美国人留下的一座非常坚固的堡垒,抄了敌人的后路,敌人第二梯队死伤惨重。后路被抄、援兵不继,前面的进攻立刻失去了后劲。


一小时后,敌人纠集了一个连对这个堡垒发动进攻,结果被那支奇兵打得狼狈而逃。也就是在同一个时间,崔建功师长和前面的团指挥部与各阵地确认后发现,没有一个阵地向敌人后方派出小分队……


当天夜里,团里师里都派出了通信员前去联络,可是敌军的照明弹将前沿阵地打得和白天一样。被奇兵占据的堡垒和志愿军阵地之间是好几道用炮火打成的火力封锁线,派出的通信员全部牺牲。再继续派人已经没有意义,于是这个阵地被标注成了无名阵地。



第二天,在六架飞机掩护下,又有一个连的敌人攻了上来。而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下,可以看到一共有五个志愿军战士的身影在闪动,在同百倍于他们的敌军作战。


就这样,这支孤军坚持到了10月28日。这四天四夜,成了十五军非常重要的四天四夜。敌人的第二梯队始终不能顺利投入到坑道阵地,十五军的这一口气,缓过来了!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支孤军的奋战,才有上甘岭的第二阶段作战和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10月28日,我某团四连排长田丙辛带领两个班的战士冲到了无名阵地。


出现在田丙辛排长面前的首先是堡垒外面的三位烈士遗体。一位烈士的遗体保存较好,躺在缴获的鸭绒睡袋里面,应该是牺牲较早,被其他烈士安置在睡袋里面;第二位烈士躺在一堆焦土边上,身上的新棉衣已经被炮火撕得粉碎,子弹早已打穿了他的双手,而手里还有一颗手雷;第三位烈士的遗体在稍远的地方,周围敌尸重重叠叠,手指上是手榴弹线圈。


走到堡垒的门口,第四位烈士的遗体在堡垒门口,身上伤痕累累但没有致命伤,怀里抱着一根爆破筒;满怀希望的田排长看到了第五人跪在射击孔边上,怒目圆睁,手指还扣在机枪的扳机上。走近才发现,这位烈士也牺牲了。


环顾后发现,这是一个美军营级指挥所,没有敌人攻进来的迹象。也就是说,哪怕是在五位烈士牺牲之后,敌人也并没有敢于冲进这个堡垒来看一眼。


堡垒周围,敌人还有二十多具尸体没运下去。而堡垒里的两位烈士都没有致命伤,很可能是被渴死的——这并非难以想象,想想坑道里的条件是何等的艰苦,送苹果进坑道就有二等功,更何况孤立在坑道前面好远,和后方没有任何联络的无名阵地呢?


根据现场的情况分析,应该是五位烈士随增援部队到了阵地上,但是在敌军如此猛烈地炮火下,夜间地形地貌和白天差距太大,他们没能找到坑道,却一路深入了敌军阵地。正好赶上了美第七师和韩第二师换防,这个指挥所被放弃了,于是五位志愿军就潜入了这个堡垒。而且他们很沉得住气,一直到敌人的第二梯队集结完毕,才一通猛揍,在敌军的嗓子眼深深地扎了一根刺。


但最后,确认烈士的身份成了一件大问题。从发现的遗物看,五位烈士不止一位识文断字,可是他们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和部队的番号。仅在一位烈士身上的布片上,发现了“山西省”三个字,推测是来自十五军前身——当年九纵的老战士。


由于上甘岭上的部队编制多、变动大、伤亡重,这五位烈士的身份竟成了一个永远的谜团。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网络征文活动即日启动,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五位烈士虽然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他们却留下了一句话。烈士把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堡垒一边的石壁上:


中国人在此!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人民的子弟兵。


尊严,从来都不是无代价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有多少人愿意去为尊严付出一切。


在三十八军军长江拥辉的回忆录里,曾记载着一段志愿军排长和一名志愿军新兵的对话:


“你爱祖国吗?”


“就是因为爱祖国,我才到朝鲜来的哩。”


这段对话,正是发生在281.2高地不远的地方。敌人的进攻即将开始的时候。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人的死亡: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的时候,在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然后他在社会中死了,不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的死了。




只要我们都还记得这些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他们就会永远活着,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我们后代的记忆里,活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里。


人民英雄,将在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部分内容参考:@钧正平《切不可辜负他们为我们赢得的尊严》,作者:熊爸;《中国人在此》,作者:黄河故人


向所有为传承先烈事迹

做出过贡献的同志

致敬!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编  辑丨陈 葵(中建铁投集团团委)

校  对丨张国党

校  审丨王殿祎

值班编委丨汤 杰


点亮“在看”,快来投稿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