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您当年来的时候是1680元,现在3580元”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新华社”(ID:xinhuashefabu1)、“新华网”(ID:newsxinhua)、“求是网”(ID:qstheory_001)、新华社客户端等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

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

40多年来

习近平同志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贫困群众

始终把扶贫使命扛在肩上


早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

他就带领乡亲们打井

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

向着“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的

朴素目标而奋斗


在位于河北省正定县新安镇吴兴村附近的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工人在管理水培蔬菜(2020年3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

他扛着自行车一步一步蹚过滹沱河

走遍全县200多个村子

探索农村改革脱贫路


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

他几乎走遍所有的乡镇

不断探索“弱鸟先飞”的路子


到了省里工作

他盯住对口帮扶

推动“闽宁协作”

在宁夏大地结出丰硕成果


这是宁夏固原杨岭村(2018年8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和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高度

精心谋划中国精准脱贫工作

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作出战略指引并躬身践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自己所说:

“40多年来

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

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花的精力最多”


要看真贫


摸清贫困真实底数

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有针对性地推进扶贫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

便提出这个要求

一个多月后,2012年寒冬

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

天寒地冻的太行山深处


脱贫前的阜平县骆驼湾村一户民居。摄于2012年12月


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
习近平总书记说
这次考察目的是“看真贫”
他强调
不管路多远、条件多艰苦
都要服从于此行的目的

总书记对当地干部说:
“专程来这里看望大家
就是为了解我国
现在的贫困状态和实际情况
你们得让我看到真正情况
不看那些不真实的
所以走得远一点
哪怕看得少一些
是真实的,才是值得的!”

家里几口人,兄妹几个
家里有几亩地,收成咋样
农村合作医疗咋样……
看真贫、察实情
总书记一句一句问得十分仔细

这是现在的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2019年8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 摄

精准扶贫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
地处武陵山脉腹地
是一个藏在偏僻幽静山谷中的
苗族聚居贫困村
总书记到十八洞村那年
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


这是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2019年10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村民石拔三清晰记得
习近平总书记到她家中看望
坐下来同一家人算收支账
询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打算
察看了她家的谷仓、床铺、灶房、猪圈
勉励一家人增强信心
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他希望大家把种什么、养什么
从哪里增收想明白
不要喊大口号
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
扶贫攻坚就是要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村民施成富回忆道

拼版照片:上图为脱贫前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进村道路(2011年12月摄 新华社发);下图为2019年9月拍摄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及进村道路(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2016年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们
一边回忆当时的情景
一边又算起增收账

“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
“现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
习近平总书记问
“您当年来的时候是1680元
现在已经增加到3580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郭建群回答说

“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
总书记问
“7个,就是‘脱单’的大龄青年7个”
郭建群说

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新郎的迎亲队伍遇上新娘亲友“拦门”(2018年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悬崖村的路


“那真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

四川大凉山的山路崎岖险峻

2018年2月

习近平总书记不远千里去到那里

给那里的彝族群众带去关怀和希望



开门是悬崖,背后为绝壁

大凉山深处

阿土列尔村人祖祖辈辈

对“路”的形象认知

是从一道道绝壁

一道道天堑开始的



习近平在参加2017年

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

提到自己曾在电视上看到

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

他说:“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

感到很揪心”

  

2018年2月11日上午

习近平驱车2个多小时

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

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

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

问冷暖、听心声

 

“悬崖村”搬新家的村民在山下公路边合影留念(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我一直牵挂着彝族

大小凉山嘛,我一直想来这个地方”

习近平同彝族乡亲围坐在火塘边

   

一位彝族村民告诉总书记

以前她生病了

以为是有鬼附身

后来村干部告诉她

“鬼”就是那些不讲卫生滋生的病菌


听了她的叙述

习近平接过话来说

过去的确是有“鬼”的

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

这些问题解决了

有文化、讲卫生

过上好日子

“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悬崖村”村民沿着钢梯下山,准备搬进新家(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习近平对彝族乡亲说:

“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五位书记同框”


“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县长

要稳在那儿

把责任担到底

不脱贫‘不能走’”

不久前

一张“五位书记同框”的照片

在互联网上“刷屏”



2020年4月

淅沥春雨中

正在陕西秦巴山区考察的

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

向正在劳动的茶农们走来

在他身旁

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

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远山如黛,茶园如画

从党的总书记到基层党支部书记

人们看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扎根泥土

一心为民的质朴情怀

也看到中国共产党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所在


安徽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的村民在茶产业扶贫基地里采茶(2020年4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小木耳,大产业”


2020年4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

地处秦岭深处的

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




近年来依靠发展木耳等产业

金米村摆脱了贫困

在村培训中心

几位村民正在

做网上直播卖货的准备工作

总书记走到直播平台前

同他们亲切交谈起来


总书记表示:

“电商作为新兴业态

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

是大有可为的”



“致富之花”

2020年5月11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

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

总书记步入田间

察看黄花长势

正在劳作的村民们围拢过来

习近平总书记向他们了解

黄花的田间管理、市场价格、产品销路等


2020年5月11日下午,习近平在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总书记指出

乡亲们脱贫后

他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

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

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

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风雨兼程 一往无前


从初到梁家河的知识青年

到为国为民夙夜在公的人民领袖

习近平同志走过坡急沟深的盘山路

走过覆满冰雪的乡村路

走过滚滚麦浪间的田野小道……

风雨兼程、一往无前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今天

他正带领人民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文字来源:1. 新华社客户端文章《习近平的扶贫故事》,文字记者:赵承 霍小光 张晓松 侯雪静 林晖 施雨岑;视频记者:刘畅 范军威 丁春雨 李佳琳 张晟 李姝莛 恩浩 蔡志坚 刘勤兵;视频报道员:刘瑛 王国艺 张鑫鑫;新媒体编辑:郭洁宇 王丹 肖磊涛2. 新华社报道《习近平:让黄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草”》,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摄影记者:李学仁、谢环驰、刘彬3. 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金米村直播平台话脱贫》,记者:张晓松;摄影:鞠鹏、谢环驰、燕雁、翟健岚4. 新华网文章《万家团圆时,习近平去了这些地方》,新华网记者 黄玥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编  辑丨王殿祎(山西交控集团)
制  图丨张玉阶
校  对丨张国党
校  审丨邓圆圆
值班编委丨徐兴邦

点亮“在看”,行程万里,人民至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