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收到最宝贵的毕业礼物后......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华儿女”(ID:cnpeople2016)


哪里有祖国需要

哪里就是青年“开疆拓土”的战场!


2020年毕业前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首届118名毕业生

满怀对边疆的热忱与梦想

毅然选择扎根新疆基层

他们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

汇报大学四年学习和思想收获

表达扎根西部、建设边疆的坚强决心

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

充分肯定他们奔赴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



吾心已向西部去休言边陲多苍茫

耳边是师傅们的号子声
脚下踩着钻井平台上的污泥
魏鹏飞怀抱厚厚的技术手册
对每一台设备、每一件管材、每一次工况
都认真学习观摩

作为中石化西北油田的一员
魏鹏飞正以实际行动
迈出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嘱托
“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
西部建设者”的第一步

魏鹏飞(左二)与同事参加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非常激动
心中不禁泛起千百种思绪
为我们在西部就业的选择由衷感到骄傲”
魏鹏飞说
“大学四年生活在新疆的经­历
也让我们对这块土地有着特殊感情
别人眼中的茫茫大漠
在我们眼中则是蕴藏无限可能
施展拳脚、大展宏图的空间”

收到如此珍贵而又特殊的“毕业礼物”
魏鹏飞奋笔疾书
以一首诗来反映他们留在祖国西部的心境:
四年砺剑少儿郎,一腔壮志报家邦
胸怀广厦千万间,身居大漠又何妨
天山南麓雪皑皑,塔河两畔裹红妆
吾心已向西部去,休言边陲多苍茫

魏鹏飞(右一)在采油三厂管理一区10-2计转站实习

在新疆这片热土上
魏鹏飞与同学们度过了宝贵的青春年华
从学校红山湖畔的图书馆
到地质实习的龙脊谷
从金工实习的厂房里
到生产实习的塔里木河边
都留下他们的青春足迹

油田现场
高耸的井架和一排排抽油机
在朝阳中昭示希望
在夕阳中熠熠生辉
见证年轻人成长进步
也见证他们心态的悄然变化

魏鹏飞参观采油三厂创新创效基地

在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
92岁高龄的老一辈石油人王炳诚激动之余
也为118名毕业生写了一封信
信中寄语
“新疆是有志青年大展身手的好地方
青年一代是石油工业的希望”

王炳诚老人是新中国第一批
赶赴独山子和克拉玛依参加石油会战的
七名大学生中一员
此后更是转战大庆、塔里木等油气田
从基层做起,立下赫赫功勋
他在信中回忆了自己当年大学毕业后
不远万里奔赴新疆
投身新疆油气建设的光辉往事
勉励他们在基层实践中追求梦想
叮嘱他们基层实践的重要性

魏鹏飞说
“70年前和王炳诚老人一起
奔赴西部的大学毕业生
如今已经­有四位不在了
这些前辈无一例外为新疆石油工业发展
贡献青春、贡献一生

魏鹏飞(前排右)在克拉玛依校区2018年第三届足球赛中夺冠,石油学院院长谢庆宾为其颁发奖杯 

“小时候曾经­觉得
只有名字能留在历史书上的人
才算是不枉活这一遭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思索和成长后
我发现,能够在一件
对于国家和人民很重要的大事上
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希望二十年后的我
站在经过每一个西部建设者努力
而变得越来越好的西部热土上
对今天的自己说一句:
“谢谢你当年的选择

总有一天要从前人手中接过接力棒

2016年8月底
何柏言在父母陪同下
开启从家乡四川绵阳
奔赴新疆克拉­玛依的漫漫旅程
这段旅程
将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从车水马龙的城市到荒无人烟的戈壁
繁华与荒芜的对比给了我极大心理冲击”

听当地人讲
最初,克拉玛依没有河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
克拉­玛依开展引水工程
经过几年艰辛勘测、开凿、打渠
老一辈石油人用勤劳与智慧
将额尔齐斯河的水
通过戈壁滩上的人工干渠引到市区
建设了全长8.51公里、宽15米的河道
从此,这条我国唯一在戈壁滩上建设的人工河
成为克拉­玛依的母亲河

“克拉玛依河不仅仅养育着克拉­玛依的人
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
如今我们能享受岁月静好
离不开老一辈石油人全力以赴开疆辟土”
何柏言说

四年后
何柏言与其他117名同学一起
毅然选择赓续老一辈石油人精神
扎根在祖国西北边疆的广袤大地上
贡献新一代石油人的青春力量

2020年,何柏言在百口泉采油厂玛湖第一采油作业区更换现场压变表

最终让何柏言下定决心扎根边疆
源自于大三时
在新疆油田准东采油厂
火烧山作业区的实习经­历

何柏言所在小组主要负责巡井工作
“每天早晨和师傅开着皮卡车
去进行抽油机巡回检查
然后对要求的油井进行取样”
带他们的师傅中有位叫司马义的维吾尔族人
十九岁开始从事石油工作
至今已经二十多年

交流中,何柏言得知
这些年无论烈日炎炎
还是刮风下雨、天降暴雪
司马义和同事们都日复一日
重复着看似千篇一律的工作

最初工作没有配车
“巡井全靠腿”
有一次他在巡井过程中
由于管道内压力过高
阀门被顶出来
“差一点瞎了一只眼睛”

还有一次
何柏言跟随一位郑师傅在巡井时
忽遇暴雨,闪电将天边照得霍亮
郑师傅开着车在暴雨中行驶
在各口油井之间穿梭
停车、下车、巡查、取样、上车
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处之泰然
直到雨越下越大
雨水在挡风玻璃上形成幕布
很难看清道路
他们才回到计量站避雨

避雨时,郑师傅告诉何柏言
他在天山脚下干了近二十年巡井工
暴雨时,只要能看见路
就继续巡井
冬天巡井时,要给车轮捆上防滑链
作业区没路,就找路去
车到不了的地方,就走路去
总之
“只要今天这口井需要巡检
就要想方设法抵达”

这次巡井让何柏言深受触动
并将自己的见闻感受写成一首诗:
戾阳荒滩火烧山,春风难度草不发
驱车纵横天山下,朝迎­星辰晚披霞
四野雷声阵阵快,电如长龙雨如纱
数载青春应无价,一袭红装为国家

几次巡井后
有一种情怀从何柏言心底滋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老一辈石油人在当年
极其恶劣的环境中
挥洒青春、斗天斗地
为我们开疆辟土、砥砺前行
才换回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有一天我们需要从他们手中
接过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
肩负起我们应有的责任
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
何柏言更坚定了扎根边疆的决心和信心
“我真的没有想过习近平总书记会给我们回信
特别激动,也特别开心
总书记的回信给我们极大鼓舞
时刻激励着我牢记责任使命、奋力前行”

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暑假实习生塔河油田合影留念,左三为何柏言

如今,何柏言光荣地成为一名石油人
他认为
无论是“爱国奉献、艰苦创业
民族团结、求真务实、追求卓越”
的新疆油田精神
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
为核心的石油精神
还是“天当床、地当被
安下心、扎下根
不出油、不死心”的生产誓言
都应该流淌在血液里
书写在工作中
刻铸在灵魂上

为建设边疆而来为追逐梦想而行

四年前,对张娜来说
新疆是一个“美丽又陌生的地方”
张娜是甘肃省武威市人
18岁那年
她奔赴克拉玛依
就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小时候看到电视上
播出有关大国工匠的节目
我特别崇拜他们”

张娜(左三)与油气储运公司同事合影

在学习中,张娜接触了许多援疆老师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
放弃优厚的待遇
扎根边疆教书育人
“他们以身作则
展现我们青年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感召我们
‘建设大美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让我深受触动”

学习之余
张娜将青春足迹留在新疆各个地方
她逐渐知道,在新疆
有片荒凉之美叫戈壁滩
有块神秘之地叫魔鬼城
还有种时空静止的梦幻叫喀纳斯
随着对这片土地更深入的了解
她意识到
祖国版图上这块“鸡尾”地区吸引她的
不仅是自然风景
“而且是一种更加深沉的美”

毕业时的张娜

走进小拐镇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36团
是张娜在大学中最生动的一课
留给她的是一辈子都抹不去的记忆

昔日136团所在地一片荒凉
到处是荒漠、戈壁
长满梭梭、红柳
如今所到之处却是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
整洁宽阔的马路
和井然有序的工业商业街
前后迥异的环境
承载着兵团人的奋斗历程

“在小拐镇
我们采访了136团彭修岳副团长
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王详
以及移民支边的农民张来兴等老前辈
他们为我们讲述了新疆及兵团
的发展历史和他们的经­历”

听老人们讲,当年为响应国家号召
他们来到小拐镇
刚来时条件十分艰苦
戈壁、沙漠、荒原­碱滩
与风沙同行,与野兽为伴
他们一手握枪,一手扶犁
修渠引水,开荒造田
困难时期他们以干树叶、玉米杆为生
没有房屋,他们挖地为穴,建起“地窝子”
没有工具,自己锻造锄头、镰刀
没有水,他们迈开双脚
踏群山寻水源,开渠引水到荒原­
没有耕畜就人拉­犁,肩头磨破,血染纤绳
“一寸一把汗,一步一哼哈”
在张娜印象中
老人们回忆起各自的兵团岁月
眼睛里都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通过几年对新疆的了解
张娜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这些都坚定了她留在新疆
留在基层的决心

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油田认知实习期间,与机械专业同学合影

“我为建设边疆而来
我为追逐梦想而行”
张娜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寄语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需要一代代青年矢志奋斗’
今后,我将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
以建设新疆为信念
在工作岗位上为克拉­玛依
为新疆、为祖国的发展
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在西部
往深处扎根、向高处成长
如今, 118名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
翻开人生新篇章
这是新时代石油青年
对祖国召唤最响亮的回答

“只有荒凉的大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在西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
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
响应党的号召、听从时代召唤
扎根边疆
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壮丽篇章
时代场景斗转星移
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假如真的存在时光机,你也穿越回过去,遇见少女时期的妈妈,你想带她做什么呢?有没有什么想和她说的话?来和团团分享一下吧~

编  辑丨李琬莹
校  对丨张明翠
校  审丨常   钺、张   铭
值班编委丨张   宇
点亮“在看”,青春无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