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玉渊潭天”(ID:yuyuantantian)
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现在又重燃战火的欧洲,最需要的,恐怕就是两个字:欧洲要如何主导自身命运,守护欧洲大陆安宁?中欧关系如何保持稳定?在4月1日的中欧领导人视频会见中,中国有6句表述,值得细细品味。8年前,我提出中国愿同欧洲一道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方的这一愿景至今未改变,当前形势下更有现实意义。
2014年,习近平主席首访欧盟总部,那也是中国国家元首首访欧盟总部。当时,习近平主席就提出了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其中提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和平。那次访问,习近平主席还在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了一场演讲。这所学院本身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是人们反思战争、渴望和平的产物。
再往前一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欧盟领导人时,就明确提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那还是8年前,“和平”这两个字,当时就被习近平主席反复提及,更被置于中欧关系坐标的重要位置。今天回望,不得不感叹和平的脆弱与珍贵,也不得不感佩领导人的高度和远见。中国和欧盟之间对和平的共识,于双方,于世界,确实都举足轻重。
在和平的基础上,中欧贸易额从2012年的约4157亿美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8281亿美元,几乎翻倍。
增长的现实意义,在疫情背景下也格外凸显。今年前两个月,欧盟还反超东盟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和欧盟面积占世界十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双方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3个常任理事国席位。放在未来看,中欧今天对和平和发展的重申,应当一样格外具有现实意义。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这次中欧领导人视频会见开始仅仅15分钟,中方就发布了此次会晤内容的第一条消息稿。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围绕这句话,中方还专门发布了一段视频。提及欧洲“自主”,习近平主席急欧洲之所急,言辞恳切。自主,才能更自信,才更能在大国博弈中掌握自己的命运。正因如此,几乎每次与欧盟领导人和欧盟主要大国领导人交流时,习近平主席都会格外强调欧洲自主。
一个细节是,今年春节期间,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时,习近平主席特别指出,法国为欧洲战略自主做了不少事情。马克龙说过,欧盟不应该联合别国对付中国,历史上,法国总统戴高乐也不屈服于强权,带领法国成为西方首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什么是自主对华决策,欧盟领导人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这次也都说了,中国是世界上的重要一极力量,欧方高度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中欧要做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以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中欧两大力量,共同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影响历史,决定现实。世界,现在不太平。欧洲,现在也很头疼。战火未熄,危机四伏。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欧洲官员早在1月份就在预告这场会见,并呼吁改善中欧合作。
视频会见当天,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还专门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条动态,形容这场视频会见的用词,是“timely”(及时的)和“needed”(有必要的)。
视频会见前一天,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和欧盟能源委员,专门开了一场会,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要在绿色发展上加强与彼此的合作。
即便面对危机局面,中欧也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进,而不是开历史倒车。共同抵制阵营对抗思维复活、反对制造“新冷战”,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这次中方的消息稿,有多次,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反对的意思。第一处,说的就是抵制阵营对抗思维复活、反对制造“新冷战”。
本就是冷战遗产的北约,推翻曾经的承诺,一轮一轮东扩,直到扩出战火。面对俄罗斯和美国,欧洲应该想想,谁才是自己搬不走的邻居,谁只是大西洋彼岸隔岸观火的国家。
“远亲不如近邻”,中国人的这条经验,也值得欧洲思考。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就来自欧洲,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欧洲国家基本都投了赞成票。并且,即便在冷战的背景下,法国等欧洲国家,也都积极发展过同前苏联的关系。曾经的远见,让法国等欧洲国家现在保有了跟俄罗斯和西方斡旋,尝试自主调停俄乌危机的一丝空间,也让乱局离和平近了一步。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欧洲长期积累的地区安全矛盾,治本之策是照顾有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
乌克兰危机已经发生,关键是如何避免悲剧重演。欧洲的持久和平之策,习近平主席说得很清楚:各方,显然不能把俄罗斯排除在外,而是要直面多年来积累的矛盾,组织俄罗斯、美国乃至北约一起坐下来对话。要知道,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安全组织——欧安组织就在欧洲,其主要使命就是为成员国提供就安全事务磋商的平台。俄乌冲突,欧安组织从来都是充当直接参与解决的角色。上一轮俄乌危机时,调停的重大成果——明斯克协议,签字方除了主要当事国外,还有欧安组织。可今年,面对极速升温的俄乌冲突,欧安组织的声音太微弱了。欧洲的声音,更多地,被北约所“代表”。个中原因,美国政治学者丹尼尔·尼尔森说过这么一句话:
“美国一直把欧安组织当成冷战后欧洲的一个三流行为体。”
美国不允许欧安组织挡了美国主导的北约的风头。只是北约的使命里,真的有欧洲的位置吗?北约1949年成立时,首任秘书长伊斯梅对北约使命的概括:
现在再看,真是不胜唏嘘。正是北约一轮轮东扩,直接引爆了这场危机,也让欧洲自己身陷囹圄。乌克兰危机要妥善处置,但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能把全世界都捆绑到这个问题上,更不能让各国老百姓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四个“不能”,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越是危机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冷静。俄乌冲突升级之后,欧洲确实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欧洲人的心情,其实不是不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个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地方。此次“重燃战火”,不仅让能源、粮食、制造业原材料接连告急,也让超400万难民涌入欧洲。局面发展到现在,谁都不愿意看到。接下来要做的,是不能让事情变得更坏。
战局本身,已经让欧洲危机四伏。欧洲却还试图以“战”止战,同美国一起,发动了数千项制裁。
结果呢,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场战争危机,正在被无限放大,开始演变成“能源危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甚至,国际经济合作几十年努力的成果可能都要毁于一旦。接下来,还可能有金融、贸易、科技、产业链各领域的严重危机。最后付出代价的,是欧洲人,更是全世界无辜的普通人。
探讨国际形势,习近平主席始终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心心念念的是世界安全的框架;念兹在兹的,是人民的福祉和全球的安定与未来。对欧洲来说,想要的同样是安全,结果以乱治乱,南辕北辙。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有一个一直不想让战乱结束的美国。回想8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那场演讲,其中另一句话,也穿透古今:人类历史总是伴随着战争魔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促使欧洲人民痛定思痛,在让·莫内、罗伯特·舒曼等一批政治家领导下,开始联合自强,为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而奋斗。到今天,稳定依然是欧洲的夙愿,但别忘了,现在的欧洲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