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上海的流调电话,是00后大学生打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合整理自“青春上海”(ID:qingchunshanghai)、上海健康医学院

“战疫”越是吃劲的时候,越需要青年挺身而出!

上海疫情复杂严峻,29名上海健康医学院的00后大学生“逆行而上”,同吃、同住、同志愿!

电话流调、密接及次密接者信息汇总和派单、隔离点跨区及跨省协查、国家系统初筛录入……直至今日,他们仍奋战在上海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大楼里。



浦东疾控中心是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的实习实践基地,随着流调及信息汇总压力与日俱增,中心提议招募部分学生加入疫情流调防疫队伍。

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团总支书记、95后赵乐宏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请缨带队支援,团员青年们纷纷报名请战。


“您好,这里是浦东疾控,请问您是……”“请问您是否去过……”这段话是20级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班王诗颖同学近期说得最频繁的话,在接到学院发出的志愿者招募通知后她就立即报名,第二天即刻上岗。



3月19、20日是熊自强、沈允普同学的生日,大家在浦东疾控中心14楼会议室和学校新南苑4号楼303会议室线上连线,与全体21级同学们一起过了一次特殊的生日。“那天的生日会在傍晚举行,吹了蜡烛,吃了蛋糕,寿星们又回到岗位上去了。”

上海健康医学院大二学生熊自强(右)和沈允普,在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度过20岁生日(图片来源:浦东时报)


施同学有一本“抗疫日记”,日记中记录下来的,不是她在流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委屈和埋怨,不是连续奋战36天每天工作10余小时的艰辛,而是满满的“担心”:


“不知道那对等待转运的老夫妇吃上饭了吗?”“那位得知自己是密接的姐姐哭得很伤心,我们的工作能帮到她吗?”“有间工厂出现确诊,电话打过去正在开工,突如其来的疫情会打破多少人的生活?”



部分日记内容

流调对象无意中透露的各种处境,为这群年轻的大学生勾勒出这场疫情带给生活最真实的冲击。


4月6日起,部分同学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加急工作——在国家系统录入初筛核酸异常人员信息。“我们每天每人要面对上千条的数据,不仅要做到快速辨认,还要在录入后反复核对。新的工作系统有段时间不操作就需要重新登陆,大家一整天都泡在信息录入中,吃个饭、上个厕所都感觉到在浪费时间。”

如今,又有15名同学以“远程”线上方式加入录入工作。截至4月16日,“29+15”人的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总时长超9222小时,完成确诊病例流调共计约1250人次,密接病例流调共计约6120人次,接转外区密接与次密接共计约10450次,二次密接审核共计约4050次,密接与次密接派单共计约115300次,国家系统初筛录入69540人次,接转外省共计550人。

“疫”无反顾贡献青春力量!
为他们点赞!

【青运史上的今天,《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1939年4月,为迎接五四运动20周年,《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毛泽东第一次为《中国青年》题写了刊名。在《发刊词》中提出了《中国青年》五项任务:动员青年参加抗战;促成全国青年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中国劳动青年和各进步青年团体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帮助青年学习;表扬中国青年在抗战中的英勇业绩。剪辑|牟宇涵(浙江传媒学院),文字|窦楠楠(上海外国语大学)
制图:共青团佛山市委员会×青春大于号新媒体工作室
编  辑丨吴 怡
校  对丨吴易唯
校  审丨孙小千
值班编委丨钟亚楠
亮“在看”,为志愿者们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