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7年前他们来了,千年北大荒上建起了村庄|青听







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今日配乐《中国缘》

欢迎来到网易云音乐

关注@共青团中央

收听更多团团推荐的歌儿





自1953年起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实施,迅速增加的国内人口对粮食产生了更大的需求。中央主要领导同志认为,要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就要将增加粮食产量的着眼点放在开垦更多的耕地上。


1955年4月,在认真了解了苏联在1954年实行的大规模城市青年移民垦荒运动后,北京市团委召开了第三届团代会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于会上呼吁青年人到边疆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

由北京带头动员一部分青年到边疆垦荒,北京青年垦荒队——中国第一支青年垦荒队,便是在时代的感召、祖国的需要下成立的。



1955年团中央授予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旗





告别了母亲背起行装
踏上征程远离故乡


1955年8月12日的夜晚,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在家中的大槐树下静待脚步声,两棵大槐树下摆着一圈椅子,胡耀邦站在树下迎候急切赶来的5位发起人。


这五位分别是石景山区西黄村的杨华,门头沟石门乡的团总支书记庞淑英,南苑区的李连成、李炳恒和东郊区的张生。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五位发起人,从左至右为李连成、李炳恒、庞淑英、杨华、张生


八月槐树的沉香与清凉的晚风一起见证着这场平静但不凡的谈话,胡耀邦同志问“你们是否真愿意去垦荒?有什么困难和要求?”


五人齐声回答“是!”


“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建立新的村庄,会碰到许多困难你们必须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那个晚风吹拂的夏夜过后,由舒展起草的《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倡议书》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上,“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建立新的村庄”这封倡议书就像是象征着希望的炊烟,在青年心中腾起强烈而绚烂的花火。


短短14天,全国有803人报名要求参加垦荒队,团中央收到各界青年捐助的款项6.9万余元,北京团市委按照团中央书记处的指示,挑选出了60人共同组成全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






高举起垦荒的旗帜
奔向那遥远的边疆


1955年8月30日,北京各界青年1500多人齐聚北京工人俱乐部礼堂,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举行欢送会。


大会的扩音器里传出铿锵有力的声音:“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是光荣的第一队,是中国青年的一个有意义的创举”,胡耀邦同志号召垦荒队员“向困难进军”,“我们的国家有15万万亩荒地,我们青年不能让荒地长野草一定要它生长出粮食来”。


杨华代表垦荒队从胡耀邦同志手中接过了“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旗,高唱《青年垦荒队之歌》——“用我们那勤劳的双手,建立起美好的家乡,让那丰收的粮食,早日流进祖国的谷仓”。


垦荒队授旗


8月30日下午6时,载着全国第一支青年垦荒队的列车鸣笛出发,蒸腾的白汽追逐青年的脚步行向远方。


北京各界青年到车站为青年志愿垦荒队送行





勇敢地向困难进军战胜那荒凉的地方


历经日夜奔劳,9月4日,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达了祖国北境小镇——黑龙江省萝北县。这里地处边陲、人烟稀少,土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8000人,可供开垦的土地有400万亩。


9月10日,九月的东北寒风凛冽。萝北嘟噜河畔的荒地上,正在举行开荒仪式队员们庄严宣誓:“我是一个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员,我志愿来到了萝北县,面对着祖国的河山,脚踏着边疆的荒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


1955年9月,北京垦荒队员写下了豪迈的誓言


坚持到底,把边疆变家乡打败困难,把荒地变乐园在莽原之上扎下希望,在冰雪之中种出生机。


杨华一声“开犁”,响彻四方,四副由6匹马拉动的犁杖之后,翻起黑油油的波浪。千年的北大荒被青年迸发的热血浇灌着,从睡梦中醒来冰封的土地绽开笑颜,沉睡的荒草迎风摇曳。


眼前依然百里无人烟,但已经完全不同了,一切都焕发着令人为之倾往的生机。






    完成计划,争取丰收
为后来的青年们开辟道路


垦荒队开犁不过10天,杨华和庞淑英就作为代表返回北京参加“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


杨、庞两人为大会带来了两件礼物:一把黑土和一个树根。前者象征着荒原的生机与肥沃,后者寓意着被垦荒队的不屈意志所刨去的贫瘠。


垦荒队员在运送谷草


在团中央的号召下,紧随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脚步天津、河北的青年垦荒队陆续开进萝北。

仅仅一年,垦荒队员们垦荒3000亩,生产粮豆140吨,上缴国家74吨。严冬的冰天雪地中。杨华受命担任运输队长,带领热血青年运回了可建1200平方米住房的木料,砍柴150万公斤,割草15万公斤,编草帘子1600块。


黑龙江国营友谊农场的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


这组平凡的数字背后,是从寒土中挖出的野菜,是从浑浊的水泡子中取出的饮用水,是寒夜中常来光顾的狼群,是简陋破落的草房,是代替大米白面的苞米面大碴子,是严冬零下40度冻伤的手脚,是酷夏蚊子、小咬、瞎虻“三班倒”的叮咬……


当困难与成就并肩前行时,才能将历史搭建出层次,展露史实背后所有的笑与泪。


萝北草房的硬纸板上依然留有那句血书——“我是荒原上的一名垦荒战士,我要永远做个垦荒战士,不做逃兵,要依靠党,依靠群众去克服一切困难,要把一切献给祖国”。


这是有人执意离开萝北时,杨华咬破手指写下的。岁月风化的血色字迹里,是难以磨灭的誓言与信念。


萝北这片自古寂寥的冰原小城,便如此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前赴后继。曾经秋收季节便黯淡无光的荒原,从此麦浪绵延、炊烟不断,宛如边陲线上的明珠,大放异彩。


时至1957年,全国建立的国营农场已达710个,拖拉机站300多处,20万青年在共青团的动员下奔赴各地的荒山、荒原和荒岛开荒建点,安家立业在辽阔荒土之上,扎下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陪你·成长


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当困难与成就并肩前行时才能将历史搭建出层次展露史实背后所有的笑与泪


编  辑|吴亚坤(东北师范大学)、杨紫琳、黄妍雯

校  对|李之媛

校  审|方 瑞、崔 童、贾文程

值班编委|金芙蓉

陪你青听|黄妍雯

剪  辑|黄妍雯

制  图|黄妍雯

投稿邮箱|tuantuanFM@163.com

来  源|微信公众号“学校共青团”(ID:tzyxxb)

音频制作|江苏大学团委

素材来源|微信公众号“黑龙江共青团”(ID:qingchunlongjiang)、“微观北大荒”(ID:lookbdh)

▼点击,今晚想多陪陪你~

181天建起一座高楼,68年过去了他们的故事仍震撼人心|青听

他的名字,叫做夏明翰!|青听

跨越百年的青年对话 ,第一句就哭了……|青听

▼点击,大家都爱的10w+ 

百年征程,青运风云

在民族复兴征程中激扬青春——总书记这样指引新时代青年工作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